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8-12-26梁棉光
梁棉光
摘 要:兴趣是什么呢?兴趣是光,兴趣是热.为了我们自己的兴趣,我们甘愿放弃兴趣以外的享乐;也正是因为兴趣,我们愿意探索那些未知的知识。同时,兴趣也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我们坚持做一件事的动力,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学生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尤其是那些下了很多功夫学习语文,却没有显著成效的学生们,从而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们的帮助了,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寻找有效教学方法,多多发掘更多的适合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教法,从多个当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成长并且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与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激发
学习的兴趣越大就越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力,使学生充满信心与斗志,向上勃发。在生活、学习中语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语文这门重要学科却没有真正的得到家长与学生的足够的关注度。教学中的许多数据表示:许多学生对言情小说诗歌等很感兴趣,却对语文这门学科不太感兴趣。如何才能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需要引导课前预习
首先,教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告知学生们这节课主要讲些什么内容,要一起讨论解决哪些课程重点难点等等。比如:学生要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内心感受等等。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板书,书写课堂中重点内容,分析这节课的课程要点。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些上课时间或者安排课后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工作,让学生学会提前自学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好的预习的方法,比如:(1)多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清自己不认识不明白的字词或者句子;(2)先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和创作背景,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学生们也许会在预习的时候遇到许多“拦路虎”,应该将那些不明白问题记在笔记本里,等第二天教师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在课上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个预习的过程,其实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因为不理解一些难题,所以自己独立思考,想要自己解决难题,这一过程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前的预习工作,教师还可以以留一些小问题,小案例的方式,在课前教师可以留几个小問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并解决,可以激发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更有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形成轻松的师生互动关系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来看,教师教课有多好并不完全在于教学方法有多么的先进,更多的是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彼此经常轻松的互动,教师不应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多多帮助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理解,不能常以长者领导者的身份批评指责学生,有时也需要扮演学生的朋友,与他们平等的交流,互相关心,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的是,他们已经长大,到了青春期的年纪,他们渴望被自己以外的人认可理解,如果长期不被关注到,他们便会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这时要主动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成为他们可以信任的好朋友,只有心灵相互贴近,师生之间就没有了隔阂,学生才会有动力学习,因为师生关系此时是轻松的,愉快的。有的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了这个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师生关系变好了,学生就会渐渐爱上这门学科。
三、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语文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用一种模式来教,久而久之,学生们会厌倦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厌学的现象,教师们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对于课堂模式进行发展创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这节课讲的是《桃花源记》,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讨论课文应该如何翻译最佳,最后几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作者进入桃花源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有什么样的感触,在全班内进行角色扮演比赛,教师和学生们自由点评,最后大家一起讨论作者写《桃花源记》的用意在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桃源生活的向往多一些还是通过这篇文章讽刺当时的社会黑暗多一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桃源生活是怎么样的看法,是惬意无比还是其它的。在其它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多让学生们活动起来,进行一些小的比赛,比如:智力测验,竞赛,有感情朗读课文,改写课文,为结局延续等等,任何一种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从“老师让我学”到“我要主动学”,学习语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中考,更在于语文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新课标下的课文课本中,弘扬的都是社会正能量,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中也可以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唐德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研究[J].教育学,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