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训练

2018-12-26张琴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语言表达初中语文

张琴

摘 要:语言能力的提升与形成,必须有赖于感悟、理解和训练,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在教学中为学生语言训练营造氛围、搭桥铺路和推进提升。本文以此切入,从“开展活动”“用好教材”“深味文本”和“调动参与”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表达;训练进行;实践思考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更加重视信息的交流,对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和记忆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学语文教育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妙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学着掌握语言,学着使笔下生花。”当学生对祖国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它时,便自然会涌起孜孜以求的学习祖国语言、掌握祖国语言的力量,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为达到该目的,我们要注意有意识的用富于趣味性的语言去感染他们,用多姿多彩、丰富有趣的语言活动去带动他们,让他们在玩中体味祖国语言的妙处。比如:汉语中,“死”有多少种说法呢?通过这一练习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一句倒过来念依然一点没变,让学生在笑的同时玩味祖国语言的深厚有趣;写在茶壶四周的“可以清心也”一句,无论你从哪一个字开始念都是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让学生品味祖国语言的精妙绝伦。难怪有位外国人感叹:中国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中国队打赢了日本队”是中国队赢了,“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还是中国队赢了。这些丰富有趣的语言本身就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绝好例子。其次,生动活泼的语言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的、有计划的开展诸如“妙语连珠”“成语接龙”一类的活动,让学生在玩耍中培养兴趣,在玩耍中学习语言。

利用教材的典范文字,进行语言的感受与揣摩训练。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语言具有典范性。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深入钻研课文语言,对其中某些语段词句作赏析,不但能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功效。例如阅读散文《背影》,可引导品读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可让学生抓住“攀”“缩”“向左微倾”一系列描写动作的词语去品味其中意蕴,学生就会慢慢悟到:“攀”写手的动作,无物可抓故用“攀”,表明用手支撑全身的重量;“缩”写脚的动作,两脚悬空,一不小心就有摔下的危险;“向左微倾”是形体动作,胖子身体活动不灵活,力图靠左手支撑全身,腾出右手配合右脚先爬上月台。通过品读,几个简洁准确的词语便活画出一个爱子如命的慈父形象,深爱之情催人泪下。

深入体味文本内蕴,开掘语文课堂兴味盎然的局面。在阅读中训练学生语言能力,既让学生穿行在文本世界,又使学生的文本阅读从索然寡味变得多滋多味,甚至多有期待,语文课堂也因此呈现兴味盎然的局面,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受、积累和运用。在教学《醉翁亭记》时,可请学生留心文章中的21个“也”字。在教师提示下,学生忽然对此产生了兴趣,甚至有学生说,倘若平常写作文写成这样的话,恐怕是要被老师判为“语言不合格”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借此机会,可以开展丰富活动。有学生通过反复吟诵,终心领神会——连用21个“也”字,原因大体有二:一是文章层层展开,有如画卷平舒,每一层又都用一个“也”字结住,使人感到不疾不徐,自然合拍;二是作者纵情山水,决非隐逸之士的超然物外,而是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前提下,与老百姓同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感情既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与之互为表里,又表现在某些内心独白式的话语里,这就使全文洋溢着平和、愉悦的情调,而“也”字的连用则恰好成为这一情调的最合适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深入比较:“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表达,不仅暗示了命名的深意,也表现了作者的得意。如果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或“山之僧智仙作亭,而太守名之”,意味就消失殆尽了……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语言的训练与提升。语文教师,每节课除了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之外,还应该以自己精彩的教学语言,丰富广博的知识,儒雅文明的风度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从而使学生经常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以下《天上的街市》的一個教学片段: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生1流利地读完。)

师:请你谈谈自己这样朗读的理由。

生1:通过刚才阅读材料,我认为郭沫若情绪有些低落,但他又向往美好生活,所以应该读出向往、低落的感情基调。

师:自我点评还应该配合他人点评,这样才更全面。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2:刚才她读得还行,不过没有感情。

师:刚才这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读得语调较平,重音、节奏掌握得不是很清晰,但她对文章基调分析得很对。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刚才听部分同学朗读,好像没有读进去,只是在发音。其实,当你抑扬顿挫读时,就已经将你的理解、你的感情表达出来了。下面我就融入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解来朗读一遍。请大家在听的时候注意,老师是否把握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句中的主要思想,句中强调的特殊感情,诗歌中表现形象的字词是否重读了。

在女生流利读完后,老师没有立刻评价,而是请她谈谈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在该生陈述了处理理由后,老师依然没有下结论,而是另请同学点评,在同学点评后,教师才适时评判,最后再加以示范……这样,就营造了良好的学生语言训练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语言训练的途径和效果。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的意识,让语言表达成为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增长点,在不懈努力中,达成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芳.试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时代教育[J].2013.4.

[2]张官旺.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J].教学与管理.2002.3.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语言表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