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2018-12-26张凡云
摘 要:随着新教育时代的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等。这主要是由于我们教师团队良莠不齐,对于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鲜事物,所以,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课程教学;高中语文;合作学习
一、学会表达和倾听是有效合作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需要合作者之间的表达与倾听,两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表达或只有倾听都不可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们常有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除了指导好学生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要求他们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让学生们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说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里不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学生们的说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双方达成了有效的合作。
二、优化组合,增强互信
合作学习要求人人参与,所以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组合是首要条件。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在尝试着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小组内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发现组间活动效果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组很快就高效完成了任务,而有的组却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们就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学生个体特点等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每一个合作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后进生,两名是中等生。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作相应的变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的人员组合使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效果明显。
三、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關键
学生同伴间的学习互助、支持很重要。教学实践证明,来自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来说,要重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2.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3.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通过组内启发,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认识;通过组内帮助,提高学习的正确率;通过组内合作,学生养成更多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这样使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有利于发挥小组的合作学习的精神,共同探讨所遇到的问题。
四、让合作小组参与课前预习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教学实践证明,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实施教学问题之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并试做几道题,发现疑难问题可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有时鉴于高中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预习前,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以上内容只是本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粗浅看法。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还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有行动就会有收获,有坚持就会出现奇迹,让我们时刻充满激情和爱,为我们的新教育时代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姓名:张凡云,出生年份:1978-03-03,女,职称:中教二级
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第二中学校,单位邮编:041000,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