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研究
2018-12-26韩江
韩江
摘 要:阅读实质上是一类创造性极强的活动,带有着一定的个性,文本中也是会有着如语言空白一样的艺术处理,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不同的思考。读者在实际阅读中会有所创造和发挥,同样的文本在不同人的阅读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甚至在初中的阅读课上,一个初中生在不同的时间以及地点,阅读同样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上阅读教学开展中,要合理运用多元解读,促进初中生语言素养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
在初中语文课的实际开展中看,一些教师对多元解读文本还是比较支持的,也是关注初中生在实际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但是多元解读并不等同于无规则解读,也不是初中生任意进行断章取义或者天马行空地阅读,教师对初中生的各方面回答若是不进行分析,只是进行敷衍或者一味肯定,这样也是会有诸多问题产生,因此教师还是要注重多元解读的实施策略。
一、多元解读要因文而异
在初中语文课上的多元解读,实际上是限定在一定作品范围的。很多文本本身的寓意是单一的,内容也是比较简单,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认真带领初中生对文本进行分析,不要为了追求活跃的氛围对文本进行胡乱分析,多元解读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实际特点。而有些文本则是内容非常深刻,在实际学习中初中生就要从多个角度来对文本展开分析。了解作者写作的多方面目的以及思想感情[1]。如《桃花源记》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美好世外生活的一种向往,另一方面也是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在最后的结尾中体现出对桃花源是虚构的现实无奈。很多时候初中生会在不同的角度产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而诸多不同角度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是对文本全面的解读。
二、多元解读要遵循知人论世的原则
对一个作家的作品进行解读,就要结合作者创作文本时候的年代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是作者进行创作,作者则是处于当时的社会状态,若是读者对作者的生活经历没有一定的了解,也无法了解到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对作品的理解是比较有限的。由于初中生的阅历还不够吩咐。同时在鉴赏水平上也是有待提升[2]。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要向初中生传递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在这一基础上让初中生对文本更加了解,探究文本中的信息,更加接近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岳阳楼记》就是如此,要结合作者当时的仕途经历以及以往的一些人生经历,初中生才能对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以及情感有所了解,并体会出作者内心里真正的情感。
一些不必要的解读或者争论,教师还是要及时引导,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初中生展示一些相关的信息,有利于初中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若是陷入了一些问题的困惑中,教师也可以对初中生及时点拨。
三、多元解读要尊重文本自身的价值取向
文学艺术中很多审美元素对初中生全面发展是有利的,课标中也是强调了对初中生健康道德方面的引导,要强化初中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进行多元解读的时候,要注意遵循道德底线,并符合初中生的审美需求。多元解读并不是对文本的肢解,也不是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而是结合文本全篇,注重全面性解读[3]。
教师要让初中生明白,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就要注重语文学科对初中生的价值观的影响,初中生在文本阅读的实际过程中产生的独特体验,前提是注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在实际教学教师一定要对此加强把握,不要任凭初中生进行曲解以及误解,而是让初中生在情感体验上出现缺陷的时候,教师就要通过互动的方式对初中生进行引导,让初中生对文本进行仔细品读。需要将本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解读,要从整个文本入手,获取对文本最准确的认识以及理解,让初中生得到价值观上的引导。
四、多元解读要回归文本
在初中语文课上对文本的阅读,与通常情况下的消遣阅读是有区别的,有着教学方面的价值体现。教师要对文本进行详细阅读,然后对作品中的各方面情感進行分析,找到作者真正的表达意图。教师要带领初中生找到作者创造的本质意义,这是每个读者结合自身的认知以及情趣,获得自身的意义解读,然后进行深入分析。教师要鼓励初中生对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同时,以作者的意义为核心进行分析。
五、多元解读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新理念在课改中的不断推行,会使多元解读受到很大的关注,十年来关于多元化解读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我们需及时解决的问题。
1.纵观这十年来对多元解读的研究,从曲解质疑到对策提出这些都是紧紧围绕研究这个核心,几乎占据论文量的三分之二,而其中讨论的中心便是“多元有界”,但是对于“界”却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
2.对多元化解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探究,这个问题对于促进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对其不够重视。
3.相对文本多元的具体研究而言,我们的研究深度还是不够。对于在多元化解读的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仍需在今后进行着重探讨。
在初中语文课的实际开展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初中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这是为了让初中生加强对文本以及作者的多方面理解,在作品解读的同时,初中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获得自身的独特体验,但是多元解读也是要注重方式和时机的,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汪淑双.生本教育理念下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审视与探寻[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05):124-126.
[2]罗先慧,李金云,李胜利.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与展望——2017《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分析[J].语文建设,2018(07):27-32.
[3]袁玲亚.水乳交融话读写,文情墨意两相携——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0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