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器不必满
2018-12-26
容纳其他物体,比如液体和固体的东西,被叫作什么?
答案有很多。容纳水的是茶杯和脸盆,容纳酒的是酒瓶和高脚杯,容纳沙石的是斗车和土簸箕。
但这些容具,都无法配上一个隽永对称的汉字——“器”。器是什么?器是一种整齐端庄的存在,用足够完美的自己来盛容其他一些东西。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母戊鼎,可以被称作“器”。岁月刻下的青铜锈痕,遮不住精雕细琢的千年遗风。静静望着这尊与人同高的器具,就能想到彼时它满载贡物,无比辉煌地出现在祭祀典礼上的骄傲。
2017年成功试运行的中国核聚变反应堆——“人造太阳”,可以被称作“器”。这是国之重器,虽然它使用的时间,只有强磁约束激活时的短短剧变一瞬,可即便是空置的机器,也从未褪去一分一毫的价值。
容具和重器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本来意义。
一只简单的玻璃杯,装上茶水就成了茶杯,倒入白开水就成了水杯,盛满啤酒,就又成了觥筹交错的酒杯。它的用途和价值,随着所容纳的液体产生变化。
但重器是不一样的。例如三千多年前,后母戊鼎内可能盛放的只是牛羊肉而已,而当被埋入地下,黄土填纳其中;直至现代,清理整洁的后母戊鼎,再也不会被放入任何东西,可它本身,已经成为了价值和历史的代名词。
做器如此,做人亦如此。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大海中的游鱼,被浸泡在纷扰的大千世界里。金钱、荣誉、地位,有太多的坐标系,在规定着一个人是怎样的人。
大部分人追求一生,只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拥有金钱者,在商业圈里呼风唤雨,得到他人的拥戴;向往荣誉者,在名利场上前赴后继,只为他人的几句吹捧;觊觎地位者,甚至贪赃枉法,无非想要他人的处处逢迎…
可是,当把这些“他人”去掉以后,追逐还剩下什么?如果我们也是一件容器,当把这些“液体”倒出以后,我们又是什么?
美器不必满,而大才不必寄予他人。
我不否认在红尘中追求价值的积极意义,但也希望我们都能夠寻求到一份自我世界的宁静。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都是在生活的逆境中,遗世独处,羽化独立,最终留下了不朽的千古名篇。晋陶渊明独爱菊,而后人独爱陶渊明,无非是爱他身上那一点自由气。
古人云,君子慎独。我想,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放空自己的机会。或许是在下班回家的深夜,或许是游赏公园时的小憩。我们应当倒出体内的一腔滚滚浊流,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又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
从来没有哪一件美器,是不经历阵痛和雕琢就能成就的。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能够容纳天地而不满,俯察草木而不骄,栉风沐雨而不危,行万里路而不忘初心。
【评点】
作者首先通过巧妙的解说将“重器”与“容具”两个概念区分开,并提出二者的区别在于“能否在不同的环境下,保持自己的本来意义”,观点一目了然,且颇有见地。接着,作者结合社会现实,剖析“人能为器”应有的态度,即明确追求价值,摒弃庸俗观念,包容生活,不忘初心。作者由大处写起,最终落笔生活,观点质朴,具有一定的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