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新时代 勇于新担当 展现新作为
2018-12-26赵素萍
赵素萍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对社科理论工作者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照新形势新要求,社科界需要找准切入点,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特别是要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社科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广阔舞台,社科理论工作者应珍惜和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应时而进,锐意进取,奋力谱写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新要求;工作重点;新作为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8)08-0001-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放眼全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对中国而言,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就河南而言,动员全省上下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必须承担好的历史重任。这些都要求全省社科理论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对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的战略部署,站位新时代,勇于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对社科理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社科理论工作是党的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来都是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科理论工作者只有应时而进,认清新时代形势变化提出的新要求,认清实践发展赋予的新使命,才能把社科理论工作做实做好,不负历史、时代和人民的重托。
其一,如何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对社科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能否真正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先后确立了这一思想在党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意味着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了新阶段。如何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切实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研究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武装思想、推动实践,对我们社科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其二,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库”作用、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对社科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① 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国家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河南省和全国一样,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够、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深刻回答,同时也有许多热点难点问题迫切需要社科理论界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如何围绕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具有针对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政策建议、理论依据和咨询服务,对我们社科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其三,如何更好地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引领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想意识,对社科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 ②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一样向上向好,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与此同时,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引领整合社会思想意识的任务十分艰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各种思想情绪宣泄及舆情发酵的主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社科理论界如何直面挑战、担起责任,强化“先手”思维,主动介入“抢滩”,传播科学理论;如何强化互联网思维,善用网络语言、群众语言,引导干部群众明辨是非,把干部群众的注意力聚焦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上来,努力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社科理论工作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③ 新时代社科理论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就要把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对照新形势新要求,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指导。
第一,要瞄准主攻方向,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社科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党推动事业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结合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俱进,多讲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④ 。立足新时代新使命,河南省社科理论界必须持续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拓展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帮助人们领会丰富内涵、掌握精神实质。一是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既要开展综合研究,阐释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传承、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也要开展专题研究,把“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精髓要义、实践要领说清讲透。二是提升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开展全方位、分领域研究,力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习近平新闻思想等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研究的支持力度。要把这一思想的研究持续作为河南省社科基金的重大选题方向,全省社科理论界特别是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出台创新举措,持续抓好一批重点选题,不断推出高水准的研究成果。
第二,要聚焦工作主线,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新时代需要新思想的引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既是政治性、原则性的战略要求,也是具体而实在的工作任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⑤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这一核心任务,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方法途径,确保取得实效。首先,要坚持不懈深化。持续深入开展面向基层的宣讲活动,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动员各种力量,在全省范围形成让这一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站的立体格局。在宣讲中,要注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质朴无华、通俗易懂的理论特质展现出来,更好地融入日常、走进生活,让理论真正被群众掌握。其次,要着眼未来,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持续探索分层分众宣讲,让宣讲的针对性“强”起来,让宣讲形式“活”起来,让宣讲的机制“长”起来。同时,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的宣传阐释,真正让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理论、感悟新知。再次,要建好用好平台。当前,河南省正在县以下加快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示范宣讲;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和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严谨准确的基础上,创新话语表达,创作编写短小精悍、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有意义有意思的宣讲教材;要加强理论宣传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常态化深入基层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宣讲,打通宣传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第三,要服务中心工作,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经验。“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观照现实、解答问题。社科理论工作作用发挥得怎么样,重要的是看能否立足服务中央、省委的中心工作,及时有效地回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社科理论界必须始终坚持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更好地展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和价值。其一,持续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当前,要重点围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四个着力”“四张牌”“三个起来”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长可短,重在及时,重在管用,重在能够让各级党委、政府在决策时有所启发,避免同质化、一般化。其二,持续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继续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分析研判和辨析引導,深入批驳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以及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错误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舆论斗争,决不能任由错误思潮、错误观点蔓延。尤其要继续做好通俗理论读物、社科普及读物的编写工作,着力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其三,持续深化重大实践经验总结。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编写理论读物,刊发系列理论文章,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凝聚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营造团结奋进的思想舆论氛围。
第四,要坚持突出特色,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体到河南省来讲,就要立足实际、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弘扬中原文化的优秀传统,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品牌。一是大力加强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尤其要加强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设,改进和完善考评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推动使其成为全省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排头兵”。要在河南省高等学校遴选一批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二是着力建设具有中原特色的学科体系。要大力加强对中原历史文化、根亲文化、河洛文化、老庄文化、姓氏文化等在全国有影响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建设,塑造具有中原风格、体现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挖掘功夫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优势,挖掘中国文字博物馆的独特资源优势,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特色学科、冷门学科,发展甲骨文释读等具有传承意义的“绝学”建设。三是努力建设立足河南、注重原创的学术体系。要扎根中原大地,突出时代特色,在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的基础上,大力提升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与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的学科体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统梳理和深入阐发中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和时代价值,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的实质要义、核心内涵及其实践要求的研究阐释,为学习传承中原先进文化提供理论支持。四是探索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话语体系。要大力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凝练中原思想,汇聚中原智慧,唱响中原声音,树立和提升河南形象。要贯彻落实《河南省“十三五”时期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建设规划纲要》,继续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持续开展理论研究阐释,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五是重视学术传播和交流平台建设,鼓励河南社科理论界有条件的单位举办国际性、全国性的学术研讨活动,提升河南发展高层论坛、中原智库论坛等平台的影响力,打造河南对外学术交流的高端品牌和标识名片。
三、不断推动社科理论工作创造新作为、建功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社科理论工作者都应该珍惜和把握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奋斗、奋发有为,用大气魄大手笔书写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首先,要牢牢站稳政治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⑥ 这表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优势和特色,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社科理论工作者第一位的要求。一方面,社科理论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政治上、理论上的明白人。我们鼓励学术争鸣、倡导学术创新,但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当成一般的学术问题。另一方面,社科理论工作者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贯穿到学科建设、读物编写、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的各个环节。同时,宣传思想文化部门也要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论坛、报告会、讲坛、讲座的管理,决不给错误的言论和观点提供传播平台。
其次,要切实坚持深入基层。理论来源于实践,离开了实践、离开了基层,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深入基层实践,是社科理论工作者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头活水。2012年以来,河南省社科理论界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中锤炼了思想作风、增强了业务本领。要认真总结运用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深化和拓展社科理论界“走转改”活动。一是持续提升思想认识。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把开展“走转改”活动作为解决“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重要途径,作为提高理论研究阐释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善于从火热的基层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二是明确“走转改”工作重点。要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基层,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引导群众、动员群众;要抓好各级各类决策咨询项目研究进基层,掌握第一手鲜活资料,提高研究成果质量;要拜基层干部群众为师,研究现实问题,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建议和决策参考;要着力推进社科知识普及进基层,开展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等活动;要在深入基层中发现和搜集群众需求,切实转变文风,编写通俗易懂的理论读物。三是建立和完善“走转改”机制。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研究制定深化“走转改”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社科理论界各单位要把这项活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定期研究部署,细化工作内容,明确责任分工,统筹考虑安排,切实推进落实。要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常走基层、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同志給予表彰,推动更多的社科理论工作者到一线、到基层,发挥作用、展现价值。
最后,要着力加强队伍建设。人才兴,则国家兴;队伍强,则事业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从人抓起,久久为功,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长远大计来抓,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⑦ 。开创社科理论工作新局面,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以更加科学的思路和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以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培养工程、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评选等为主要载体,以重点扶持、跟踪培养、宣传推介为主要措施,不断加强对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组织好河南社科名家评选,编纂《河南社科名家文库》。要持续办好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完善实践锻炼机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要弘扬良好的学术道德,鼓励引导社科理论工作者严谨治学,自觉抵制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
注释
①②③⑥⑦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人民日报》2016年5月5日。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10页。
责任编辑:浩 淼 文 刀
Stand in a New Era, Be Ready to Shoulder New Responsibilities, Show New Deeds
— New Thoughts on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at the Symposium o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ork
Zhao Suping
Abstra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The new historical orientation puts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ocial science theoretical workers. In light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requirements, the social science circle should find the correct breakthrough point, clarify the direction and key tasks of the work, especially regard the study and interpreta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theoretical work of social science. The great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s a broad stage for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ocial science theorists should cherish and grasp the great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make progress at the right time, forge ahead, and strive to write a new chapter of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Key word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ew requirements; key points of work; new a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