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企,重振

2018-12-26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50期
关键词:二姑版面费叔叔

民企,重振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如今全球经济面临寒冬,股市大面积爆仓导致融资愈发困难,人工成本和社保费用的急剧增加造成民营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很多民营企业面临着大规模裁员。政府这一轮及时出手,金融系统慷慨解囊,给予民企大规模的政策扶持。但民营经济的低谷并非一时救助就能逆转,更需要的是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只有多项政策同时落实,民营企业方能重焕生机,中国经济才能摆脱困境。

(@冷冬)

女博士求职记

作为一位年过40的女博士,毕业后去中国东南西北中走一遭寻找工作,个中遭遇真是五味杂陈,权且在此为外人倒倒。

今年5月毕业答辩刚一通过,立马进入找工作模式,先去高校教师网、人才桥等专业网站搜罗一番,说实话合适的不多,就我所读的传统文科专业,本来就需求不大,何况人家都有一条虽说是违宪,但却明文的规定:年龄小于35岁,最多不得超过40岁。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想着就是电子简历,不妨四处撒网,万一瞎猫碰着死耗子,人家愿意给你个机会呢?于是东西南北中挑选了符合专业背景的一般地方院校投了多家,高大上的“985”、“211”、省重点这些想都不要想。

很快江苏的一个高校回复了,冷冰冰的几个字“年纪超标,不予考虑”,这还算公事公办,毕竟有个回复。其余东部很一般的高校也全无回复,不免对东部地区心凉了。问了同年毕业的博士同学们,也纷纷表示东部是爱来不来,路费报销、招待住宿那是向来没有的事,家属问题更是免谈。

某天偏居海隅的浙江某市属高校热情地打来电话邀请面试,说提供路费和住宿,在东部发达地区有这等好事还算少见,但对于浙江人我一向有点疙疙瘩瘩,这种感觉来源于我的几次经历。读博期间,先去浙江某高校主办的杂志投稿,编辑部收了稿子,大概觉得质量还可以,就一审再审,让作者一改再改,此过程期间绝口不提版面费问题,投稿前还特意看到杂志网站标明优秀稿件不收版面费,就天真地以为自己是优秀稿件。等刊期确定了,离刊发也就几天,突然发来三千大洋版面费通知。打电话询问,告知非优秀稿件。询问为什么不告知版面费情况,说网页公示上有。可是否优秀稿件也应提前告知,既然是做生意,就明码标价,不要等到头了,一来稿子已经修改多次,二来发表的最好时间已经错过。

还有一次这家杂志社要搞一个什么论坛,广发英雄帖征稿,明明写明提供食宿,交通费自理。临到会议快要召开时,突然来个公示,将入选论文分个三六九等,一等人是食宿都包,二等人是不包宿,只包食,这时才弄出个正式会议邀请函,当然也是分两个版本。

因为这两件事我对这次面试也不抱太大期望。果不其然,刚一坐下,试讲期间就被打断两次。接下来一个50多岁的女老师开始提问,言辞犀利,整个面试不像是双方对等的交流,而是一方是高高在上的考官,施舍给你一个机会,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又是冠冕堂皇的年龄问题。既然谈崩了,那承诺的路费,冷冰冰的回答是只管来时的,不管去时的。

说到这些天的面试经历,最温暖的还是求贤若渴、厚道的中西部高校了。讲人情,来回路费、住宿全报,开出的条件也优厚,气度大点的一开口就是50万元,子女入学还可以择校,家属问题也可以解决。对大多数贫苦孩子出身,靠读书改变命运,尚处极贫的博士来说中西部吸引力更大,我的很多同学留在了中西部,当然我也还在期待那个能够收容我这个大龄女博士的良心高校。(读者 邓海霞)

养生课

68岁的二姑近来总爱去听免费养生课,且饮食也起了“科学变化”——每顿每餐都少不了粗粮和蔬菜。讲授养生知识的老师告诉前去听课的老人:“任何药物都难与食疗匹敌。老年人要想身体好,必须‘管住嘴、迈开腿,健康是对子女最大的帮助。”家人都为二姑结识了真正免费的养生医生庆幸。

二姑每周双休日都会去听养生课。为防被骗,有一次,我暗暗前去体验。在一幢写字楼的18层,只见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坐满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中老年人。现场工作人员见我是陌生面孔,且“容貌青涩”,问我是不是记者。我谎称自己从小就偏爱养生,听闻这里有顶级专家免费授课,于是便过来聆听学习,这才打消了对方的怀疑。这里更加欢迎“知识匮乏”又渴望健康的空巢中老年人,至于“头脑清醒”的青年,只有通过层层盘问才得以进来。

为了不露破绽,我学着大爷大妈的样子,掏出纸笔认真记录着医生讲授的养生要点。授课的医生自称是一位顶着国字头职称的资深教授,她在讲课中举例有证,分析有理,建议有方,言辞温婉,落落大方,颇有风范。听完课,二姑悄声问我:这个专家是真是假?课程内容有没有营养?我支支吾吾道:“她讲授的养生知识不无道理,既然有益,听听倒也无妨。”

就这样,二姑的养生课不知不觉就听了一年多。

一天我去二姑家玩,提及养生课的话题时,她躲躲闪闪,顾左右而言他,直到姑父下楼散步,她才向我道出了原委。原来养生老师在授课半途开始推销由其参与研发生产的保健品,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和对健康的渴望,他们纷纷解囊相购。买了保健品没多久,养生老师又说由于产品质优价廉、效果奇特、购买者众,以致严重脱销。为了让更多消费者受益,厂家准备异地建立分厂以扩大生产规模,且已向银行贷款3億元,目前距离投资目标还差1亿元,这1亿元其实是为了惠及产品用户,采取“高投资、高返利”的形式面向广大学员集资。厂家会对所有投资人给予投资额5%的回报,还会定期组织免费的旅游。

为了验证所言不虚,厂家先期组织了50名投资人前去黄山免费游玩,回来之后,急于投资者开始络绎不绝。二姑投了2000元,每周准时去听课,每个月初都会收到5%的利息。那些投资上万乃至十几万的老人,每月所得的利息更是羡煞了众人。一年下来,所有投资者都如期获得了收益。于是在第二批集资活动开始时,尝到甜头的老人们不仅自己慷慨解囊,倾尽所有企图再赚一笔,甚至还游说身边好友加入,有的将数十万养老钱都投了进去。而二姑在成功收回本金和利息后,依然投了2000元。

第二批集资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周,老人们照例去写字楼听养生课,刚到18楼就看到教室大门紧闭人去楼空。养生老师的电话已经关机,负责接待的员工也已不见了踪影。众人顿觉不妙,急得火急火燎,有人犹疑地报了警。警察赶到现场问询了情况后,说这很可能是一家打着养生旗号骗钱的犯罪团伙。

事到如今,二姑都没敢将打了水漂的2000元钱和姑父说。与那些投资数十万的急功近利者相比,二姑的损失不值一提。天上不会掉馅饼,投机取巧理应受到惩罚,但五花八门的养生课在未被彻底端掉之前,还会有多少老年人受骗?

(合肥 艾科)

不再盼望公路修到家门口

前些天,我回了一趟位于广西的乡下老家,出了高铁站后,叔叔開车来接我。一路上,叔叔开车非常谨慎,少言寡语。叔叔车龄快10年了,怎么像新手一样呢?在我的提问下,叔叔道出了个中缘由:“这段公路都快变成人行道了……”叔叔的话还没说完,只见前方一个老太太挑着两只木桶摇摇摆摆地走上了公路,叔叔采取紧急刹车,一声刺耳的刹车声响起,我和叔叔都狠狠地向前倾倒,幸亏系着安全带,才没有被甩出去。

有惊无险过后,叔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车停在路旁。“看见了吧,稍一分心,就要出大问题!”我本能地怪起那个老太太来:“她怎么能随便上公路呢?不知道有车啊……”叔叔打断了我的话:“其实也不能全怪人家,你往窗外瞧,公路两侧连条人行道都没有,周边居民出行,不走公路,能往哪儿走?”我这才注意到,两边的房屋紧挨着公路——打开屋门,跨出没几步就是公路,而家家户户屋门旁边竟然还堆放着鸡笼、自行车等物品,根本无法正常通行。

从高铁站到家的公路有40公里,穿过多个集镇与乡村,每到一处人口密集地段,叔叔的神经都会绷得紧紧的,不停地响着喇叭,慢慢把车开过去。可其他司机就没有这种耐性了,特别是一些年轻司机,完全无视公路上行走的居民,把车开得老快,呼啸而过。连我都替司机和行人捏一把汗。

正当叔叔小心翼翼开车之际,只听车后面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是阵阵嘈杂声,我听清楚了有人在喊“救命啊,快来帮帮忙”。叔叔把车停靠在公路边,我们下车一看,原来是后面的汽车撞倒了一个小孩,小孩昏迷在地,奄奄一息,满地都是血。有人拨打了急救电话,很快,急救车来了。附近的居民把肇事司机团团围住,等待交警前来处理。叔叔说,这样的场景他不知遇到过多少回了,司机稍不留心,就会把行人撞伤。其实,我一开始还不太相信这是一条“死亡公路”,但当我亲眼目睹了交通事故后,我劝叔叔尽量慢点开,安全第一。

我与公路周边的居民搭讪,他们也为自己的处境深感可怕,可又没有办法。正如一个老大爷所言:公路两侧没有人行道,大家无论是步行还是骑车,都只能与机动车“抢道”,我们也曾向相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都没有回音。接着,大爷告诉我们,最近听说又要建一条从高铁站到邻县的公路,经过我们镇,可谁也不愿意公路通到自己家门前,就怕公路缺少人行道,无处可行。

我听了半天没回过神来,这怎么可能呢?“要致富,先修路”,在农村,谁不盼望公路修到自己家?真没想到,现在大家的态度竟与以前大不相同。(北京 赵华夏)

猜你喜欢

二姑版面费叔叔
《猪业科学》版面费收取通知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记住您的爱
本刊声明:谨防不法人员冒充《协和医学杂志》骗取版面费
版面费调整通知
版面费调整通知
二姑的爱情
熊叔叔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