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水的叫声

2018-12-26黄艳秋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6期
关键词:鲍尔吉棚子黑塞

黄艳秋

临夏,夜凉,读起几本小书,一丝暖暖软软的亲情包裹着我。眼光便着了一层薄雾,移向窗外,漆黑一片,好像在跟一个老人说话,无边无际呀。

想千里之外的那座小城,想很多很多的人和事情,没有头绪。有什么可想的呢?这样想着,雨水,就轻轻地走过来了。“啪”“啪”,像是犹犹豫豫里的敲门声,又不是。它们像极了一群老爱搞恶作剧的小孩子,敲两下,又跑了。跑了就跑了吧,我继续胡思乱想。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汪先生和他的父亲,处久了,真的就变成了兄弟,互相递烟,喝酒,调侃三四,可以称兄道弟。读散文《我的家》,他的二伯父也真是有性格,刚烈,义气,竟然一个人挑起几个人的行李而吐血累死,爷们儿啊!还有,他高孤,晚年尤其贪杯,小醉大醉不止。也许,他小时,闻多了他六太爷的酒气,说“老姨太太逢七,六太爷要来守灵烧纸。烧了纸,他弄一壶酒,慢慢喝着,给孩子们讲故事——说书,说‘大侠甘凤池’,一直说到深夜。因此,我们总是盼着老姨太太逢七”。先生最后一次饮酒,据说是四川宜宾的笔会那次,应该是有几位小作家(日久,就变成今天的老作家了)亲眼看见,可惜返京不久,即病辞世。如果汪先生还活着,如果还在写字作文,我定有机缘讨教:“为文,如何才有滋味?”

一个思想纯粹的人,才有滋味,不是吗?我读的另外两本书,一本是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的中篇小说《悉达多》,一本是中国作家鲍尔吉·原野的散文集《没有人在春雨里哭泣》,大抵仿佛在描绘17世纪欧洲油画家眼中的自然主义。感觉里,《悉达多》充满了黑塞式的诗意口吻,我们宛如走进了古印度小伙悉达多——那位思考者的生命世界。他说:“我曾经多么麻木不仁啊!一个人读一篇经文,探寻它的含义,他就不会藐视那些词语和字母,称它们为假象、偶然和没有价值的皮壳,而是要仔细阅读它们,钻研和热爱它们。可我呢,我想阅读世界这本书,阅读我自身存在这本书,却为了迎合一个预先臆测的含义而轻视这些词语和字母,称现象世界为假象,称自己的眼睛和舌头为偶然和没有价值的现象。不,这已经过去了,我已经苏醒过来,我确实已经觉醒,今天才刚刚获得新生。”生命的意义何在?“我想阅读世界这本书,阅读我自身存在这本书。”我比较喜欢黑塞先生的这句话,对现实生活中的和宇宙中的两个“我”充满了哲学思考,是否定句,也是结束句,道出了人生要义。

突然,听见外面“哗啦啦”“哗啦啦”的声音来了,远远近近,没有缘由似的。我的脑海里跳出了“没有人在春雨里哭泣”这么一句,细细想了想,原来是鲍尔吉·原野一本散文集的名字。当然了,鲍尔吉·原野先生是大自然有名的观察家,落在他身上的雨水都是羞涩的、神学意义的、慢镜头无意识之间捕捉到了的。比如说,《雨从窗台进屋,找水喝》这一篇,我仿佛亲眼看见一群群小雨滴滑下来的样子,顽皮、活泼,偷偷走进了别人家的屋子里,一寸一寸地打量屋里有什么。那么,当小雨滴遇见墙上的财神爷了呢?鲍尔吉·原野先生这么写道:“财神爷的丰仪把它们震慑得手脚没地方放,雨哪见过这么好看的神灵?管钱的,明白不?况且,屋里还有一张学生上课的桌子,有两个桌洞,里边放着我的炸蚕豆和塞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桌上有西红柿和柿子椒。雨,是这些东西让你们不敢下来吗?”幽默的表述之外,雨到底为什么要进屋喝水?我想,雨四处奔波,雨不知跑了多少路才来到他们牧区的家里,已经很累很累。渴了,不找他找谁?写雨,也在写他自己;写雨的可爱,也是在写他自己的可爱;发现美的一瞬间,也是发现最美的他自己。这是一种新奇的发现,也是美学意义上的发现,让天空和人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许多,我们伸手可以触摸得到,可以想象得到。这,也是作家的童心在跳动。

雨水异常猛烈地敲打着什么东西。我的童心呢?很长时间了,它都被我自己放进了高高的书架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多么可恶的一件事情。

我竖起了耳朵,每一根毫毛都伸直了它的腰肢,听小精灵的动静,那么多的。哦,近了,再近一些,好像谁在走路。小步,碎步,乱步,一路小跑着过来,我猜不出是谁。进了窗台,进了屋子,进了墙角那盆郁郁葱葱的绿萝,爬上了我高高的书架。它们为什么那么急呢?也是一晃之间,树叶叫了起来,枝枝丫丫叫了起来,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塑料车棚子、雨棚子、小区垃圾桶也大叫起来,平日里默不作声的各式铁制、铜制、铝制物,叫得更凶。我听不出它们在叫什么,也很想知道——也许,是在大声朗读《我的家》,朗读《悉达多》,朗读《没有人在春雨里哭泣》吧,也许……

但愿是这样,先生然后一阵傻笑,入梦。醉吧醉吧。

鉴赏空间

同样写雨,汪曾祺先生《昆明的雨》对雨的描述着墨不多,主要写了雨中的景、物、事、人,表现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本文题为《雨水的叫声》,则由雨“啪啪”的敲门声引发作者阅读的联想:她想到了汪曾祺的作品,想到了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作品,想到了中国作家鲍尔吉·原野的作品,进而引发对童心的拷问。尤其精彩的是文章的末尾,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拟人化的笔调,把雨之精灵的“小步,碎步,乱步”传神地刻画了出来,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出神入化。

读有所思

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树叶叫了起来,枝枝丫丫叫了起来,地面上大大小小的建筑物、塑料车棚子、雨棚子、小区垃圾桶也大叫起来,平日里默不作声的各式铁制、铜制、铝制物,叫得更凶。”

2.请用至少三个不同的比喻描述雨水的声音。

(关注公众号,回复“拓展阅读20182018年1212月”查答案)

猜你喜欢

鲍尔吉棚子黑塞
微言大义
车夫总在刹车
及时刹车
寻找鲍尔吉
探析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作品中的民间文学书写
鲍尔吉·原野:一边奔跑,一边写作
善良
夜间
温暖
乞丐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