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肥条件对滴灌制种玉米产量 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18-12-26张立勤车宗贤崔云玲崔增团
张立勤,车宗贤,崔云玲,崔增团,万 伦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兰州 730070;2.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总站,兰州 730020)
甘肃灌区光热土地资源丰富,自然隔离条件相对优越,是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制种玉米也是该区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1-3]。但由于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蒸发强度大,缺水一直是限制该区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制约区内制种玉米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研发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农田节水新技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促进甘肃灌区制种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因节水、增产、增收效果明显[4-7],在甘肃灌区制种玉米生产中发展较快。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科学的水肥利用参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参照传统漫灌模式进行灌水和施肥,盲目灌溉和过量施肥现象普遍,作物水肥利用效率不高,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术应用成效,迟滞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制种玉米水肥利用以及玉米在滴灌条件下的水肥制度,国内已开展了较多研究[8-16],但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针对制种玉米水肥利用的报道相对较少。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水肥条件对制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制种玉米水肥一体化高效灌溉制度和科学施肥体系、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快速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6年4-10月在甘肃省景泰县条山农场进行。试验地位于103°33′~104°43′E,36°43′~37°38′N,多年平均降雨量185.6 mm,≥10 ℃的有效积温3 038.4 ℃,通过黄河水提灌实施灌溉。试验4月30日播种母本,10月17日收获,期间降水量192.1 mm,其中≥5 mm的有效降水159.2 mm,具体见图1。试验地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见表1。
图1 试验期间月降雨量
表1试验地耕层(0~20cm)土壤肥力状况[甘肃景泰(2016年)]
土层深度/cm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mg·kg-1)速效磷/(mg·kg-1)速效钾/(mg·kg-1)全盐/%pH0~201.280.0920.0822.3870.345.5165.50.0688.54
1.2 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优化灌水、常规施肥(WMFC);优化灌水、平衡施肥(WMFO);优化灌水、减量施肥(WMFL);优化灌水、充分施肥(WMFH);充分灌水、平衡施肥(WHF0);亏缺灌水、平衡施肥(WLFO)。不同处理灌溉定额、施肥量和滴水施肥次数见表2。各处理均采用免冬灌干播湿出栽培,不灌冬水,母本播种后即刻滴水1次,定额为450 m3/hm2,剩余水量分别在母本出苗-拔节,拔节至大喇叭口,大喇叭口至抽雄,抽雄至灌浆中期,灌浆中期至成熟5个生长阶段滴入,各阶段均滴水2次,灌水定额分别占剩余水量的15%、18%、22%、25%、20%;WMFC处理全部磷肥和30%氮肥基施,其余40%和30%氮肥分别于母本拔节和抽雄期追施,其他处理不施基肥,所有肥料均通过滴灌系统分10次随水追施。种植带幅90 cm,采用幅宽70 cm地膜,实施条膜覆盖,膜间距40 cm。亲本均在膜面种植,母本行距45cm,株距21 cm,种植密度105 825 株/hm2,父本分两期播于膜面两行母本中间,5月12日播种1期,5月17日播种2期,株距30 cm,种植密度37 050 株/hm2。试验区面积10.8 m×25 m=270 m2,随机排列。供试制种玉米品系为GK163,滴灌带滴头间距30 cm,流量1.4 L/h,敷设于膜下正中。
表2 不同处理灌水及施肥情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土壤水分。在播种前、收获后及制种玉米生长期测定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每个处理区内沿斜线确定3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在膜下滴灌带滴头正下方和膜间各确定1个测点,土钻取土,用烘干法进行测定。测定土层依次为0~20、20~40、40~60、60~80、80~100 cm。0~100 cm测定值加权平均。
(2)生育期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生育期耗水量:根据田间水分平衡方程式计算:
ET=P+I+G±ΔW
(1)
式中:ET为制种玉米生育期耗水量,mm;P为播种至收获期有效降水量,mm;I为生育期灌水量,mm;G为作物利用地下水量,mm。
由于试验地地下水埋深20 m以上,因此取G=0;ΔW为播种~收获期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的变化(mm),具体按公式ΔW=(播种前体积含水量-收获后体积含水量)×1 000 mm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
WUE=Y/ET
(2)
式中:Y为制种玉米母本籽粒产量,kg;ET为制种玉米生育期耗水量,mm。
(3)收获时每区随机确定面积27 m2的3个测产区,分区计产、考种。
(4)用DPS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
滴水和施肥对制种玉米的产量均有重要影响(表3),不同处理产量在5 640.0~9 360.0 kg/hm2范围内变化,其中WMFH处理产量最高,比其他处理增产120.0~3 720.0 kg/hm2,其次为WMFO处理,比其他处理增产1 395.5~3 600.0 kg/hm2,且与处理WMFH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产量结果可以看出,在平衡施肥(FO)条件下,随灌溉定额增加,制种玉米产量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优化灌水(WM)条件下的产量最高,分别比充分灌水(WH)和亏缺灌水(WL)增产1 600.0~2 280.0 kg/hm2,表明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条件下,并不是灌水越多,制种玉米产量越高,在4 200 m3/hm2基础上适度降低灌溉定额,制种玉米产量增加,但过度减少灌溉定额至2 700 m3/hm2时,制种玉米产量下降;在优化灌水(WM)条件下,传统施肥(WMFC)处理产量最低,比其他处理减产2 205.0~3 720.0 kg/hm2。在各水肥一体化处理中,随施肥量的增加,制种玉米产量持续增加,但施肥量高于N 270 kg/hm2、P2O590kg/hm2、K2O 54 kg/hm2的平衡水平继续增大时,肥料对产量的贡献力下降,增产效果不再显著。
表3 不同水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的产量表现
2.2 灌水和施肥对制种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在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条件下,受灌水次数多、土面蒸发剧烈和作物蒸腾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为敏感,进入拔节期(6月15日)后,灌水和施肥对其影响较大(图2),相同施肥条件下,灌溉定额高的处理,不同生长阶段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也相对较高,与灌水相比,施肥水平对其影响相对弱化,在相同灌水条件下,尽管不同施肥处理间土壤水分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变化规律不明显。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除受灌水条件的影响外,制种玉米的生长状况对其影响也较大(图3),处理WLF0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均低于WHF0和WMF0,但WHF0和WMF0之间土壤水分差异规律不明显。灌溉定额相同的不同施肥处理之间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与0~20 cm土层相同,也无明显规律。
图2 不同处理0~20 cm土层田间土壤水分变化
图3 不同处理0~100 cm土层田间土壤水分变化
2.3 灌水和施肥对制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在不同水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在441.2~575.1 mm范围内变化(表4),表现出随灌水定额增加耗水量也随之增大的变化趋势。充分灌水处理(WHFO)耗水量最大,亏缺灌水处理(WLFO)耗水量最低。在优化灌溉定额(WM)条件下,传统施肥处理(WMFC)耗水量最大,平衡施肥处理(WMFO)耗水量相对低于减量施肥(WMFL)和充分施肥处理(WMFH),充分施肥(WMFH)和减量施肥(WMFL)处理二者之间耗水量差异不明显。
表4 不同水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
注:降雨量为播种期至收获期有效降水。
制种玉米产量水平和生育期耗水量直接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中,WMFO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其他处理增加1.13~9.38 kg/(mm·hm2),增幅6.07%~91.02%。在平衡施肥(FO)条件下,灌溉定额从亏缺水平(WL)增加到优化水平(WM)时,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增加,继续增加灌水量至充分灌溉水平(WH)时,水分对产量的贡献力下降,水分利用效率随之降低。在优化灌水(WM)条件下,制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受产量水平的影响较大,除平衡施肥(WMFO)处理外,其他处理均表现出产量水平高、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的变化趋势。
2.4 不同水肥条件下制种玉米种植效益比较
产量水平和生产成本直接决定制种玉米的种植收益。在年度试验中,各处理因施肥及灌水不同,在生产成本方面有所差异,但水肥投入对种植效益的影响相对较小(表5),不同处理纯收益的高低主要受产量水平的影响,产量高的处理纯收益也相对较高。各处理中,WMFH纯收益最高,为39 762.0 元/hm2,其次为WMFO,纯收益仅比WMFH减少130.5 元/hm2,但比其他处理增加7 779.0~21 912.0 元/hm2,产投比变化趋势与纯收益类似,处理WMFO最高,比其他处理增加0.09~1.41。
表5 不同栽培模式下制种玉米收益对比
注:水价:1.00 元/m3(含黄河水提灌和滴灌供水及过滤所用电费),玉米种子出售价6元/kg,各处理滴灌系统、地膜及种子投入相同,分别为4 251.0 元/hm2(含滴灌系统折旧450 元/hm2)和1 875.0 元/hm2,在表中投入项没有列出。
3 结 语
(1)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条件下,适宜的灌溉定额和施肥量均有利于制种玉米增产,灌溉定额偏低(2 700 m3/hm2),制种玉米减产明显;过量增施肥料,增产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在优化灌溉定额(3 450 m3/hm2)水平最高。施肥量高于平衡施肥条件(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 54 kg/hm2)继续增大时,制种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下降。
(2) 制种玉米种植收益受产量水平的影响较大,产量高的处理纯收益也相对较高。与产量相比,水肥投入带来的生产成本差异对纯收益的影响不明显。
(3)在灌溉定额3 450 m3/hm2、施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 54 kg/hm2条件下,制种玉米产量较高,水分利用效果及种植效益相对优化。与其他处理相比,增产1 395.5~3 600.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3~9.38 kg/(mm·hm2),种植纯收益增加7 779.0~21 920.0 元/hm2,产投比增加0.09~1.41。可作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制种玉米的优化水肥用量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