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工具箱”
2018-12-25董莉
董莉
2011年,IBM的Watson参加了美国智力问答真人秀节目《Jeopardy》,最终战胜人类赢得冠军。其后Watson在医院、图书馆等多个研究领域充当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
2016年,它的化身进入到了校园——IBM开发了一个机器人助教Jill Watson,用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开设的“基于知识的人工智能”在线课程。由于很多本科生并没有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因此助教们被很多无聊的问题搞得不堪其扰。Ashok Goel教授使用这台人工智能机器人Jill Watson来减轻人类助教的负担,回答学生的问题。虽然学生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她”,但“她”总能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口吻不机械不古板,以至于几乎没有学生发现“她”的真实身份。
类似这种创新在教育领域的落地越来越多,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不断被实践。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曾提出“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原理”:第一,由于技术改变了人类活动的时空结构,从而会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第二,由于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征或表现形式,从而会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方式;第三,由于技术改变了人类信息活动的社会主体结构、参与方式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拥有关系,从而会改变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第四,技术提供了行为主体的智能代理功能,从而会改变学习的系统生态;第五,技术使学习资源具有无限复制性与广泛通达性,从而可以极大增加人们的学习机会。
另一方面,互联网改变消费方式,教育也不例外。去年“双11”有一家在线教育机构当日销售额达到1.6亿元,这对很多线下教育机构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这样的销售数字只能出现在在線教育的业务中。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有5.7亿人通过在线方式,通过碎片化的时间获取知识,获得学习和成长。在2019年,中国的教育市场预计将达到2600亿元,全球市场达到1900亿美元,而中国的市场占全球市场的近1/4,可以说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这个巨大市场带来的机会不仅针对教育机构本身,一众技术大军在这里找到了可以大展拳脚的练兵场。越来越多的技术公司希望,通过教育行业的技术革新,辅助更多的合作伙伴真正实现“为教育赋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