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龙矿区的腾飞
——龙煤集团七台河矿业公司运输部改革发展综述

2018-12-25高运峰

当代矿工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运输部矿务局蒸汽机车

文/高运峰

厂区花园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于七台河矿区来说,铁路被赋予了煤龙的美誉,相伴企业的改革发展,演绎了它的超凡脱俗。

煤田开发 催生矿区铁路

景色怡人的完达山麓、倭肯河畔,一则仙人追狐的传说让七台河这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城市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1958年的金秋时节,一群“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者们带着为祖国贡献能源的豪情,来到了这片荒芜地域,勘探、测绘……很快,这里得到了国家的批复,建井生产。他们就是七台河矿区的第一代建设者、拓荒人。然而,矿区开发建井时的五个采区煤炭产量日益增加,仅有的几台汽车只够拉粮运菜,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看着井口外堆积如山的煤炭,而国家很多地区还在因为缺煤而拉闸断电,钢铁厂不能满负荷开工,建设者们心急如焚。“把煤从地下采出来还不够,必须把它们运出大山外,运到需要它们发挥光和热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建设者们的共识。

收音机里宣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大家的激情讨论中,自己修铁路的想法油然而生。在向上级申请得到批复后,大家便开始勘察、测量、选址……他们头顶青天、脚踏荒原,逢岭开道、遇水架桥,唱响了筑路之歌。

没有机械,大家就用土办法,挑土篮、抬大筐、砸石块、伐树柱,激情大干的场面不亚于359旅进军南泥湾。“我们要有铁路,把煤炭运出大山,支援国家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拼搏,老一辈矿山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在七台河老站与桃山矿之间筑起了一条8.6千米长的铁路线,并于1961年8月开始试运行,1962年采用路矿混营的方式正式投入使用,被命名为七桃铁路,成为最早的矿区铁路。这一年,矿区外运煤炭57.6万吨,几乎是七台河矿区铁路建设前三年运量的总和。

顺应发展 实现自主运营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昔日的七台河矿区小煤窑,在人背肩扛中已发展壮大,中东部地区的桃山选煤厂、富强煤矿、富强洗煤厂相继投产,七桃铁路的终点延伸到了富强煤矿地区。而此时,矿区铁路仍处在国家路网的代营中。“铁路要自营,效率要提高,效益要发展!”这是从七台河矿务局到运输部各级管理者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1984年,时任七台河矿务局副局长杨宪义带领计划处、设计处、运销处等单位的人员来到了“五家子”。据说这里是因为早期只有五户人家而得名,远处就是国家路网的七台河火车站。经过论证,七台河矿务局决定在这里修建矿区铁路集中编组站——集配站。七台河矿务局一手组织站区建设,一手从平庄矿务局、鹤岗矿务局、七台河火车站等地招贤纳士、引进人才。160名矿工子弟也背上行囊,远离矿区,奔赴鞍山、齐齐哈尔等地的铁路技校,开始学习机务、车务等各工种的专业知识。

1989年初春,室外已开始冰消雪融。经过建设,矿铁集配车站主体已建成,矿区铁运人正在夜以继日地进行接触网铺设的收尾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10台东德生产的电机车与3台上游型蒸汽机车连挂在一起,停靠在整备线上,似乎在等待着自营的命令。

幸福的事总是让人迫切地等待。哈尔滨铁路局批复七台河矿务局专用铁道自1989年7月1日起实施自营的函件已在各级领导中传阅,并为这一天的到来而不懈努力。当时间定格在7月1日党的生日这一天时,矿区铁运人像过节一样欢庆自营剪彩,省、市、矿务局的领导以及全国各矿区的同行纷纷前来祝贺。当象征着开通的红绸子被剪断的那一刻,鞭炮齐鸣,调车员用规范、标准的旗帜指挥着1551机车牵引着十辆重车缓缓通过受阅的主席台。这一天不仅翻开了矿区铁路的新里程碑,也载入了七台河矿区的发展史册。

现在的集配站站场

30年的磨砺,七台河铁运人从自己建设铁路,再到有了完备的自营体系,线路由短及长,机车、动力架线等设备从无到有,行车运输各工种和部门由单一到完备齐全。

自营剪彩时的集配站

随着矿区的东延推进,龙湖煤矿及选煤厂的立项上马,七台河矿区铁运人在荒山野岭中再一次上演了所向披靡、勇往直前的故事。与30多年前不同的是,施工现场多了吊轨车、架线车、液压机具,少了人抬肩扛,筑路的材料也从木枕换成了砼枕、50千克每米的钢轨代替了43千克每米的钢轨、线柱从油浸木换成了钢筋混凝土,施工联络从磁石电话换成了对讲机。

1993年1月8日,同样是一个严冬,但不同的是,这个冬天让人感到幸福和期待。此刻的富强车站热闹非凡,披红戴花的蒸汽机车在这里格外抢眼,上级相关领导在这里参加富龙铁路的剪彩仪式,标志着矿区的东西部间铁路线全线贯通,形成矿区运输大动脉。至此,七台河矿区铁路的12个车站全部形成。

提档升级 厚积薄发

时光轮转,昔日的矿务局已华丽转身为矿业公司。矿区铁路运输也应时而需,紧跟改革发展步伐,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上世纪末至今。

2005年10月25日,分场站——龙湖站推闸送电,矿区铁路实现了全线电气化运营;

2006年6月,集配车站经过集中改造,开通了重载牵引5500吨直达辽宁营口鱼圈大列,为精煤出口巴西等国家奠定基础;

2007年,蒸汽机车正式退出矿区运营舞台;

2015年,经过实践,成功攻克了矿铁沿线的雪害;

2017年,平面调车系统和TDCS实现了升级,集配、桃选等车站的高柱信号机更新为LED显示;

2018年,机车电子添乘设备实现升级。

新时代引领新征程。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一组组镜头和画面让人们感受到了幸福和自豪。

镜头一:火车不冒烟,运力再翻番。“十年前,咱们往龙湖站去的列车还得靠冒着黑烟、吐着白气的蒸汽机车做牵引,拉得多一点再赶上坡道大一点的区段,‘老蒸爷’更是得呼哧半天。现在咱们全是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乘务员可比以前享福多了!”做过司机长,考过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三种车型“驾照”的吕世明兴奋地说。

2007年12月25日,两台崭新的GKD型内燃机车在运输部矿铁集配站举行了正式的上线运营仪式,宣告了蒸汽机车在七台河矿区服役的终结。矿区的蒸汽机车司机经过培训考核,成功转型为内燃机车和电机车的乘务员。2011年10月,101名机车司机参加了由当时的铁道部统一命题、制卷、评阅的全国火车司机资格考试,彰显了矿区铁运人的与时俱进。也是在这一年,矿区铁路完成自营运量1879万吨,创出历史最好水平。这个数字与矿区铁路运输自营初期相比翻了近一番。

镜头二:调车不用旗,安全再升级。“以前没有信号灯、信号旗,车辆就得停摆,现在全部换成了调车对讲机。”调车员刘祥说,信号灯、信号旗是调车指令下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标准化的旗帜是矿区的一道亮丽风景。但是,随着近几年七台河矿区铁路的平面调车和TDCS系统在行车中的应用,这些传统的作业方式已成为人们永久的记忆。

即便在2017年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爬坡过坎关键时期,面对设备老化,运输部在资金极为有限的条件下,经报请七台河矿业公司批准,再次对平面调车系统进行了升级。8月,来自湖南、陕西、天津的厂家代表在七台河矿业公司运输部参加了设备采购竞标会。按照程序,三个厂家的代表带来了他们公司的最新产品,并介绍了产品的优势所在。运输部相关专业人员从设备性能、日常使用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提问,最终选定了心仪的设备。

现在,行车一线的调度员、值班员告别了以往的纸和桌案前的图表,只需敲击键盘,轻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实现车辆调度指令的下达,避免了人为发布指令产生的失误。调车员、连接员也随之告别了信号旗和信号灯,而是用手持对讲机通过语音和按键操作实现车站、列车间的信息传输,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快捷,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也更有保障。

镜头三:厂区不见脏乱差,心怡环境惹人醉。集配站是七台河矿区铁路的最大编组站,自营初期,在这里办公的车务段和机务段办公楼门前是土石路,信号楼门前是光秃秃的土岗。由于各方面原因,当时部分职工的作业场所还是冬季透风、夏季漏雨,场区更是尘土飞扬。老职工们开玩笑地形容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今,这里已是旧貌换新颜,办公楼门前已经变成了混凝土路面,花草绿树有序规整,当年的土坡已砌成台阶,远处的货场也安设了防尘网,场区枝绿花艳,办公区域窗明几净,记忆中的脏乱差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一段铁轨一个故事,一个站区记录一段矿区发展的历史。截止到2018年初,矿区铁路线路总长达138公里,其中正线长39.8公里,年运输能力1600万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更是在煤铁联合会的互检中得到了全国同行的高度赞誉。

猜你喜欢

运输部矿务局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博物馆:时光慢递,后会有期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走向市场经济的国有煤矿先行者——枣庄矿务局1992年在全国率先放开煤价迎来新春天
中国最后一批蒸汽机车今年谢幕
让图书馆“活”起来
安居乐业和谐社区
批评艺术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