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接收信号的多用户密钥生成方案

2018-12-25蔡奥林金梁钟州楼洋明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多用户随机性物理层

蔡奥林,金梁,钟州,楼洋明



基于接收信号的多用户密钥生成方案

蔡奥林,金梁,钟州,楼洋明

(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基于信道特征生成密钥的方案为通信安全带来了新思路。但在多用户慢衰落条件下,基于信道特征的密钥生成方案由于参数变化慢,导致密钥更新慢。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接收信号的多用户密钥生成方案,即通过块对角化预编码实现多个随机信号流的分发,使基站与用户能够从用户接收信号中提取密钥。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接收信号的多用户密钥生成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多用户在准静态及慢衰落条件下的密钥速率。

密钥生成;MISO;多用户;接收信号

1 引言

在现有的通信系统中,不仅合法接收方可以接收到无线通信信号,由于其广播特性,窃听方也可以接收到无线通信信号。因此,无线通信信号的广播特性对通信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物联网作为第5代移动通信标准制定中的重要应用场景,目前正逐步广泛地应用于普通人的生活之中。物联网场景需求下,要求大量的物联网节点具有小体积、低功耗的特点。目前,针对物联网的安全研究多沿用传统的安全体制,为了保障通信的安全需求,通常在无线网络的高层利用复杂的加密算法和密钥分发来实现安全。而物联网节点所具有的小体积、低功耗、大数量的特点,将增加密钥加密与分发的实施难度。

而物理层安全中基于信道特征的密钥生成,为保障无线通信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逐渐成为物理层安全的研究热点[1-2]。无线信道具有时变性、互易性的特点,且窃听者在2个相干波长以外,其信道基本与合法信道不相干。合法通信用户可以从无线信道提取密钥。而无线信道的互易性,可以使生成的密钥免于分发,且实现复杂度较低。

文献[3-4]利用有噪观测值提取密钥,为物理层密钥提取提供了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基于各种信道特征参数的密钥生成方案先后出现。

然而,物理层信道参数的变化快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层密钥的生成速率。所以,如果信道参数变化过慢,密钥的生成速率也会很低。例如,智能家居和智能水表等物联网设备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动的,导致设备周围的无线信道参数变化十分缓慢。这时密钥更新速度较慢,会严重威胁到用户的通信安全。

目前,已经有文献针对准静态信道场景存在的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文献[5]提出利用随机波束成形来模拟信道的波动变化,以弥补信道变化的不足。这就增加了密钥源的随机性,提升了密钥容量。文献[6]针对多天线系统,为了增加信道的随机性,随机改变各个天线上的幅度和相位来模拟信道的波动变化。同时,还有部分研究通过引入节点协作提高密钥速率。文献[7-8]通过协作节点的干扰来增加等效信道的随机性。文献[9-11]通过增加中继节点的数目来增加信道的数目,从而提高密钥容量。但协作的方案由于需要大量节点协作,难以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中实现[12]。

由于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发送方可以利用信道参数和发送信号求得接收方的接收信号。此时通信双方可以将接收方的接收信号作为共享的密钥源。在这种接收信号作为共享随机源的场景下,当信道变化过慢时,可以利用人工可控的变量来增加提取密钥随机源的随机性。例如,文献[13]针对准静态变化的信道,通过发送随机变化的信号,增加接收信号的随机性,从而提升系统的密钥容量。

目前,针对多用户慢衰落场景,由于信道参数的变化过慢,且多个用户轮流与基站互发导频所用时间过长,因此还没有高速有效的密钥生成方案。按照传统的密钥生成方法,基站与一个用户互相发送一次导频只能和一个用户生成密钥。为了节省时隙资源,提高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多用户下的密钥生成方案,通过同时发送多流随机信号,同时与多个用户生成密钥。

图1 系统模型

2 基于发送多流随机信号的密钥生成原理

为了将多个随机信号流发送给各用户,可以使用迫零波束赋型方案,如果使用迫零波束赋型作为多用户预编码方案对随机信号流进行预编码,则预编码与每个用户的信道组成的等效信道都是单位阵,不再包含信道信息。为了增加接收信号的随机性,充分利用信道的随机性,本文采用块对角化预编码。

对等效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

3 密钥生成方案及性能分析

3.1 密钥提取流程

以下为多用户密钥生成方案提取密钥的流程。

3) 基站对计算出的接收信号矢量量化生成密钥。

5) 基站与用户进行密钥协商并对保密序列隐私放大,生成共享一致的密钥。

3.2 性能分析

3.2.1 可达密钥速率分析

由文献[2]可知,可以用可达密钥速率来衡量系统模型的安全性,而此系统模型单个用户的密钥速率可以表示为

本文考虑系统最差的情况,即对于某个用户,假设第个窃听者为最危险的窃听者条件下,用户密钥容量最小的情况。

则所有用户的密钥容量之和表示为

3.2.2 密钥协商安全性分析

基站与用户密钥协商过程中,基站对3.1节中第3) 步生成的部分保密序列利用纠错码计算出其校验序列,然后将校验序列用第3) 步中生成的保密序列余下部分与其进行模二加后进行信道编码再发送出去。接收方将接收到的信息信道解码,然后利用解出的信息和自身保密序列执行与基站相反的操作解码得到一致的序列。由于校验序列是用保密序列模二加后发送出去,因此窃听者不能得到校验序列的信息。具体的纠错码方案可以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14-15]或者极化码[16]实现。

3.2.3 方案复杂性及时效性分析

在密钥生成过程中,基站只需要进行信道估计可。而用户只需要发送一次导频信号,然后直接从接收信号中提取密钥,而不像传统方案一样需要估计信道信息。所以该方案能够降低用户开销,有利于硬件资源不够充足的用户生成密钥。

4 仿真分析

仿真内容如下:1) 在准静态信道条件下,平均总密钥速率随发送信号总功率的变化曲线;2) 在准静态信道条件下,平均总密钥速率随发送天线数目的变化曲线;3) 在慢衰落信道条件下,平均总密钥速率随发送信号总功率的变化曲线。

在仿真实验中,共有3个用户,每个用户都有3个窃听者。基站配备多天线,每个用户配备单天线,窃听者配备3天线。合法信道参数与窃听信道参数相互独立,且都服从复高斯分布。噪声功率设置为0 dBm。

在仿真中随机生成10 000组信道参数,并使文献[17]中所提出的copula熵对随机变量间的互信息进行估计。发送信号总功率单位为dBm,总密钥速率单位bit/T。

4.1 准静态衰落信道

图2分析了传统的密钥生成方案与本文所提密钥生成方案的平均总密钥速率。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文所提方法有较高的平均总密钥速率。随着发送信号的功率增加,用户接收信号与基站估计信号的相关性受噪声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平均总密钥速率逐渐增加。

图2 准静态信道下平均总密钥速率随发送信号总功率变化

图3分析了本文所提方案平均总密钥速率随发送方天线数目的变化。在同等信噪比下,增加发送天线的数目将增加接收信号功率,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增加,平均总密钥速率随之增大。而传统的方案由于信道参数在整个密钥生成过程中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平均总密钥速率几乎为零。

图3 准静态信道下平均总密钥速率随发送方天线数变化

4.2 慢衰落信道

慢衰落信道条件下,发送方天线设置为8,接收方为单天线。

图4分析对比了传统方案和本文方案的平均总密钥速率。在信道为慢衰落时,传统方案可以利用信道随机性提取密钥,而本文方案引入随机信号源增加了密钥提取源的随机性。且在传统方案中,基站的天线需要轮流向用户发送导频信号以供用户估计信道参数,而本文方案并不需要向用户发送导频以估计信道参数,而只需要基站向用户发送一次随机信号即可。

图4 慢衰落下平均总密钥速率随发送信号总功率变化

在传统方案中,随着发送信号功率增强,双方对信道参数估计的一致性也逐渐增大,因此平均总密钥速率得到提升。在本文方案中,由于发送信号的功率增加,基站估计信号与用户接收信号的相关性增加,平均总密钥速率得到提升。本文方案在引入发送信号和信道的随机性来增加密钥随机性的同时,利用块对角化预编码生成密钥过程所用时隙较少,所以本文方案能够获得更高的平均总密钥速率。

5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基于接收信号的多用户密钥生成方案。在信道变化缓慢的条件下,利用传统方案为多个用户生成密钥的速率较低,效率低。本文通过使用块对角化预编码方案,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随机信号流,提高用户接收信号的随机性,并让基站与用户从用户对应的接收信号中提取密钥。仿真表明,本文方案在多用户的准静态衰落场景下,可以通过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随机信号流,增加用户接收信号的随机性,有效提高密钥生成速率。

本文针对的是TDD下的密钥生成方案,在FDD场景下,由于信道失去了互易性,因此用户需要通过将信道信息发送给基站,为估计用户接收信号提供条件,而这样增加了信道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FDD场景下有效的密钥生成方案也是目前所亟待研究的方向。

[1] LIU Y, CHEN H H, WANG L.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for next generation wireless networks: theories, 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017, 19(1): 347-376.

[2] ZHANG J, DUONG T Q, MARSHALL A, et al. Key generation from wireless channels: a review[J]. IEEE Access, 2017, 4(3): 614-626.

[3] MAURER U M. Secret key agreement by public discussion from common information[J].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1993, 39(3): 733-742.

[4] AHLSWEDE R, CSISZAR I. Common randomness in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ryptography. II. CR capacity[J].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on, 1998, 44(1): 225-240.

[5] MADISEH M G, NEVILLE S W, MCGUIRE M L. Applying beamforming to address temporal correlation in wireless channel characterization-based secret key gener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 2012, 7(4): 1278-1287.

[6] HUANG P, WANG X. Fast secret key generation in static wireless networks: a virtual channel approach[C]//INFOCOM. 2013: 2292- 2300.

[7] CHEN D, QIN Z, MAO X, et al. SmokeGrenade: an efficient key generation protocol with artificial interference[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 2013, 8(11): 1731-1745.

[8] GOLLAKOTA S, KATABI D. Physical layer wireless security made fast and channel independent[C]//INFOCOM, 2011: 1125- 1133.

[9] CSISZAR I, NARAYAN P. Common randomness and secret key generation with a helper[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00: 157.

[10] SHIMIZU T, IWAI H, SASAOKA H. Physical-layer secret key agreement in two-way wireless relaying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 2011, 6(3): 650-660.

[11] LAI L, LIANG Y, DU W. cooperative key gen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12, 30(8): 1578-1588.

[12] MUKHERJEE A. Physical-layer security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confidentiality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15, 103(10): 1747-1761.

[13] 楼洋明, 金梁, 钟州, 等. 基于MIMO接收信号空间的密钥生成方案[J]. 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 2017(3).

LOU Y M, JIN L, ZHONG Z, et al. Secret key generation scheme based on MIMO received signal spaces[J]. SCIENTIA SINICA Informationis, 2017(3).

[14] CHAN W W, TAN F W, SHEA J M. Secret-sharing LDPC codes for the BPSK-constrained gaussian wiretap channel[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 2011, 6(3): 551-564.

[15] BLOCH M, BARROS J, RODRIGUES M R D, et al. Wireless Information-Theoretic Security-Part II: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06, 54(6): 2515-2534.

[16] ZHANG S, JIN L, LOU Y, et al. Secret key generation based on two-way randomness for TDD-SISO system[J]. China Communications, 2018, 15(7): 202-216.

[17] ZENG X, DURRANI T S. Estimation of mutual information using copula density function[J]. Electronics Letters, 2011, 47(8): 493-494.

Multiuser secret key generation based on received signal

CAI Aolin, JIN Liang, ZHONG Zhou, LOU Yangming

National Digital Switching System Engineering & Technological R&D Center, Zhangzhou 450002, China

The secret key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 provides a new way for communication security. Bu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ultiuser and slow fading, because of the slow channel parameter changing rate, using the secret key generation method above can result in a low secret key rate.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multiuser secret key gener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eceived signal was proposed. By distributing the random signals to different users using block diagonalization precoding, base station and user can extract the secret key from the received signal. The novel method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secret key rate of multiuser under the quasi-static channel and slow-fading channel, which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s.

secret key generation, MISO, multiuser, received signal

TP393

A

10.11959/j.issn.2096-109x.2018082

蔡奥林(1994-),男,河南偃师人,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层安全、无线通信安全。

金梁(1969-),男,北京人,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层安全、通信信号处理和阵列信号处理。

钟州(1982-),男,吉林公主岭人,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层安全。

楼洋明(1991-)男,浙江义乌人,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层安全。

2018-08-08;

2018-09-25

蔡奥林,alcai@stu.xidian.edu.c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601514)

The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61601514)

猜你喜欢

多用户随机性物理层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基于K-ML-MPWFRFT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技术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物理层自动测试软件研发
浅析电网规划中的模糊可靠性评估方法
适用于随机性电源即插即用的模块化储能电池柜设计
多天线物理层安全传输系统性能分析
对“德育内容”渗透“随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