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被引数据的定量分析——以《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为例
2018-12-25邱俊明
邱俊明
科技论文被引数据的定量分析——以《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为例
邱俊明
(南昌大学期刊社,南昌 330047)
通过查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得到2013—2016年CSCD来源刊对《南昌大学学学报(工科版)》所刊载论文的被引情况的相关数据。根据该数据,定量分析了《南昌大学学学报(工科版)》论文的被引量和被引频次分布情况、单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情况、被引论文的作者单位分布情况,2013—2016年,学报工科版共有298篇论文被引用,被引总频次为494次,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16次。298篇被引论文大部分分布在工程技术类学院,但分布不均匀。
引文;统计分析;期刊质量
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中文全称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其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该数据库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1-2]。CSCD已被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家图书馆等许多单位使用,并作为科研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CSCD提供著者、关键词、机构、文献名称等检索点,满足作者论著被引、专题文献被引、期刊、专著等文献被引、机构论著被引、个人、机构发表论文等情况的检索[3]。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以下简称学报工科版),创办于1964年,原名《江西工学院学报》,1985年改为《江西工业大学学报》,1993年更为现名,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工科版主要刊载化工、环境、机械、食品、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水利、水电、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科学与数理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学报工科版论文的具体被引情况,利用CSCD数据库,得到2013—2016年CSCD来源刊对学报工科版所刊载论文的引用情况的相关数据。对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和归纳研究,一方面可以揭示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等相关科技研究领域中的研究人员对学报工科版载文的借鉴和吸收情况;另一方面方便笔者以后的组稿和约稿工作,有利于提高学报工科版的学术质量。此方法可为期刊编辑了解自己刊物被引用情况提供借鉴与参考。
1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CSCD,以南昌大学学报为检索点,时间跨度选择2013—2016年。利用CSCD提供的导出表功能,先将搜索出来的来源文献和被引文献以.xlsx格式导出,借助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和期刊社每年学报工科版的合订本,逐步核实各个引用学报工科版的数据。然后利用微软的Excel软件,根据研究的需要,分别建立不同的工作表,统计出在2013—2016年CSCD来源刊对学报工科版所刊载论文的被引用情况的相关数据,得到学报工科版论文被引量和被引频次的分布情况、单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情况、被引论文的作者单位分布情况。
2 结果分析
引用是科学文献的基本属性之一。文献之间存在相互引证[4],科学文献的相互引用是引文分析的主要依据[5]。研究期刊论文被引量的分布,可以得到该刊载文被利用的程度和广度。期刊论文的被引量越大,次数越多,就越能显示该刊物的价值和学术水平。另外,一篇学术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表明该篇论文在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越大,如果是全部都是正面评价,则表明该篇论文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很高[6-7]。
2.1 被引量及频次的分布
对CSCD检索结果进行统计,2013—2016年,学报工科版共有298篇论文被引用,被引总频次为494次,这些被引论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是学报工科版学术质量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被引论文年代分布的统计,可以知道学报工科版不同的出版年载文的被引情况,被引论文的传播及利用情况。表1是学报工科版论文被引量和被引频次的分布情况。由表1可以得知:①在统计的4年里,1993—2015年各年发表的论文都有被引用,但各年被引用的分布不均匀。2010、2011、2012年为学报工科版所发表论文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相对较多的年份,2011年达到峰值,被引篇数为36(占比为12.08%),被引频次为87(占比为17.61%)。②2011年后,被引量和被引频次逐年明显下降,这与论文传播扩散需要一定的时间有关。2016年统计当年,没有当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说明高水平论文还是欠缺,值得深思,这与刊物所处的境况有关。由于本校的管理人员鼓励研究人员发表高水平论文,导致本校的学者近年纷纷把高水平论文投向校外期刊,稿件外流情况比较严重。这样在学报工科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偏少,影响刊物的办刊质量。为了吸引高质量论文在学报工科版发表,必须加强组稿工作。
表1 学报工科版论文被引量和被引频次的分布情况
2.2 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
在2013—2016年,学报工科版298篇论文一共被引用了494次。由表2可知:被引用1次的论文最多,达到196篇,占被引用篇数总数的65.77%;被引用2次的论文有58篇,占被引用篇数总数的19.46%,被引频次为116次;被引用3次的论文有26篇,占被引用篇数总数的8.72%,被引频次为78次;被引用5次及以上的论文共有10篇;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为16次,但仅仅只有1篇,占被引用篇数总数的0.34%。
表2 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
2.3 被引用5次及以上论文的分布
论文被引用与否是评价一篇文章的价值大小的重要指标[8]。高被引论文的质量决定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深度,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9]。单篇被引4次的论文有8篇,被引频次为32次;被引5次的论文有3篇,被引频次为15次(见表2),这说明学报工科版在工程技术领域及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占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单篇论文被引4次及以上的论文有18篇,占比为6.04%,被引频次为104次。总体来讲,学报工科版高被引论文占比还是偏小。
通过表3可知,单篇被引5次及以上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共性:①论文所研究的主题多是该学科领域被众多研究人员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总黄酮的提取、黑灵芝的一些功能研究,就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②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应用在新领域,在该领域引起了研究人员关注,拓宽了该方法的使用范围,比如主成分分析法、响应面法等。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创新性较好,对该学科的相关研究人员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如螺旋输送器的原理与设计,对相关机械设计人员有较强的借鉴价值。另外,论文作者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是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报工科版的重要作者群。
表3 被引用5次及以上的论文
被引论文名称出版信息被引频次 水生植物对铜、铅、锌等重金属元素富集作用的评价研究2004,26(1)7 螺旋输送器的原理与设计2000,22(4)8 盘式制动器摩擦温度场的数值模拟2012,34(3)8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荆芥中总黄酮的工艺2011,33(2)16
2.4 论文作者的分布
根据统计,学报工科版298篇被引论文的作者情况(仅以第1作者所在单位统计)见表4。可知:①被引论文作者,大多是分布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学院。但不同的学科被引论文数量还是存在差异。②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作者被引次数较多。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都有博士点,具有一定的实力。虽然我校材料学科和食品学科较强,但相关作者不太投学报工科版,不能体现该学科的实力。以后要加强这些强势学科的约稿和组稿。
将被引论文的所有作者列出,按照以下原则:每篇论文被引1次,则该论文每个作者都计被引1次,采取累积制,可以得出298篇被引论文的所有作者的累积被引频次排列。引用次数6次及以上的作者如下:陈建新(6次)、陈奕(6次)、邓泽元(6次)、何华燕(6次)、胡兴(6次)、刘晓红(6次)、刘晓珍(6次)、李文娟(6次)、李媛媛(6次)、汪佳蓉(6次)、王敏炜(6次)、许春晓(6次)、曾海燕(6次)、占春瑞(6次)、张思宇(6次)、冯雅玲(7次)、杨丽珍(7次)、杨旭辉(7次)、荣亮(7次)、简敏菲(7次)、周启兴(8次)、朱升干(8次)、胡勇克(8次)、戴莉莉(8次)、黄笔武(8次)、欧阳珊(8次)、皮亚南(8次)、万金保(8次)、吴小平(8次)、吴禄慎(9次)、黄少文(9次)、徐义红(10次)、游海(10次)、郑为完(11次)、熊进刚(11次)、谢明勇(12次)、刘莹(14次)、张国文(14次)、弓晓峰(15次)、聂少平(15次)、邱祖民(18次)、肖鉴谋(18次)、刘奉强(18次)、刘太泽(18次)、郑典模(19次)、蒋柏泉(25次)。其中陈建新、陈奕、邓泽元、刘晓红、王敏炜、黄笔武、欧阳珊、皮亚南、万金保、吴小平、吴禄慎、黄少文、徐义红、郑为完、熊进刚、谢明勇、刘莹、张国文、弓晓峰、聂少平、邱祖民、肖鉴谋、郑典模、蒋柏泉等均是我校的教授,大部分人还是博士生导师,也是工科版的主要作者群。
表4 被引文献作者分布情况
3 结论
(1) 2013—2016年,学报工科版共有298篇论文被引用,被引总频次为494次,2010、2011、2012年为学报工科版所发表论文被引篇数和被引频次相对较多的年份,2011年达到峰值。
(2) 学报工科版论文有一定的影响,单篇论文被引4次及以上的论文有18篇,占比为6.04%,被引频次为104次。学报工科版高被引论文占比还是偏小,必须加强优质稿件的组稿工作。加强对科研骨干的约稿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的主持人、学科带头人,让他们将自己科研团队的新成果投稿到学报工科版,提高学报优质稿件的占比,特别是要吸引交叉学科和研究热点领域的优质论文。
(3) 298篇被引论文大部分分布在工程技术类学院,但分布不均匀。今后加大对我校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两大优势学科的组稿力度。
[1] 中国科学院情报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EB/OL].[2018-07-15].http://www. sciencechina.cn/index_more1.jsp.
[2] 贺艳慧,李路,李欣,等.国内四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对比分析与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7,2(12):53-56.
[3] 百度百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EB/OL].[2018-04-15].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1305301?fr=aladdin.
[4] 朱大明.科学引证概念模型建构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3):251-256.
[5] 林平.《大学图书情报学报》引文数据比较分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5(1):86-90.
[6] 程刚,邹专仁.《情报资料工作》载文被引情况的定量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1(1):24-26.
[7] 王莉,翟亚锐,司士荣.《天津大学学报》引文及论文被引数据的定量分析与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43-147.
[8] 周芹芳,申曦,刘雄宇.1989―2013年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综述:基于CSCD的计量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26(1):22-29.
[9] 于红玮.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计量分析实证研究: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为例[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18, 38(1):7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