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校园的篮球裁判员培养模式
——以华北电力大学篮球裁判协会为例
2018-12-25李昂王浩然张凌瑞焦向明华北电力大学
李昂 王浩然 张凌瑞 焦向明 华北电力大学
前言:裁判之于篮球运动就如法官之于这个社会一般,随着篮球运动的广泛普及以及运动条件的提升,大量的篮球赛事急需一大批高水平的篮球裁判人才。再将目光着眼于大学校园,每年篮球赛事数量居各项运动首位。因此,各个高校也同样需要相当数量的篮球裁判及一套专业的高水平篮球裁判训练方法,使高校的篮球赛事更加公平公正。
1 现状与问题
对于华北电力大学这所工科院校来说,本校有执法篮球比赛能力或拥有该专业技能的学生数量微乎其微。数量上体现出的问题导致篮球赛事质量上的诸多不足。每场比赛都会出现次数不少的漏判或程度不小的误判,甚至会因为不适当的判罚引起冲突。放眼全国高校,多的是像华北电力大学这样的实例,故而这样的一套篮球裁判培养体系是亟需的。在基础层次来说,让一个没有了解过篮球裁判的大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篮球裁判员并非一件易事。更何况校内在篮球裁判这方面有教学经验的师生并不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形成一套完备的体系并使之与国家规定的篮球裁判等级标准接轨才是我们探讨的所在。
2 培养基础与模式概述
以华北电力大学为例,本校拥有两名有一级篮球裁判证书的体育老师。且本校每年有四次校级篮球系列赛,多次院级篮球系列赛。另外,各个比赛的组织部门也愿意输出学生接受篮球裁判培养。以此为基础,我们得以探索一套篮球裁判培养体系来适应学校现状。
该模式计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培养部分。培养部分中我们将以理论培养为基础,计划性地组织集中学习;实践培养为核心,以上述的赛事为资源;体能培养为辅助,循序渐进。二是考核部分,是对培养部分中理论、实践、体能的阶段性综合考核。这一部分紧扣国家篮球裁判员考核的标准。并用这一部分督促学生,使之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3 培养模式
3.1 技能培养
3.1.1 理论学习阶段
集体学习最新版《篮球规则》与《篮球裁判员手册》。进行每周两次的理论学习,集中观看比赛视频,从当地篮协邀请专业裁判进行现场讲解。建设一个篮球规则题库,通过答题,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基本规则以及裁判法的应用。在每次的理论学习之后,组织练习裁判员执裁手势。待学员基本掌握理论后,模拟正式的篮球比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3.1.2 体能训练阶段
在高强度的篮球比赛中,裁判员不仅要具有一流的技术,良好的体能与速度更是执裁的基础。而且在篮球裁判员等级考核中,体能考核(莱格尔)也是考核项目之一,所以计划组织学员每天早上坚持晨跑。以及每周两次的莱格尔训练。
3.1.3 临场执裁阶段
在理论学习有所成果之后,承接各大篮球体育赛事,并将这些篮球赛事通过预估的强度进行执裁难度等级的划分。初级阶段,初学者从相对程度不激烈的班级比赛练起。为要求学员在执裁过程中掌握裁判员的正确跑位及移动,合理的判罚,鸣哨及手势等基本技能,对每场比赛进行视频拍摄,赛后分析视频,总结反思。要求临场执裁之后形成个人总结,定期交流汇报,组织学员一同讨论。随着学员的吹罚水平与体能的上升,可吹罚的赛事等级也随之提高。并且逐渐要求学员在临场执裁的过程中能够互相交流,互为一体。在临场执裁学习阶段的中期与后期进行专家座谈交流会,从中发现问题,进一步提高自己临场执裁水平。
3.2 技能考核
3.2.1 理论知识考核
在理论学习阶段完成之后,挑选适当晋升篮球二级裁判员的考试题目进行理论考核。题型与分值要求与标准篮球裁判员等级考核一致。
3.2.2 体能考核
组织学员进行莱格尔跑,达到篮球二级裁判员要求为合格。
3.2.3 临场执裁考核
邀请学校球员进行若干场友谊赛,对学员进行临场考核。打分分为两个部分,一为个人部分,要求学员场上跑位正确,手势顿挫有力、准确无误。且在其负责区域中出现的状况能够做出合理的判罚。二为团队部分,要求执裁比赛的三位裁判做好赛前准备工作。比赛中相互信任与协作,进行比赛休息期间的集合讨论。打分评委由老师与场上球员组成,得出综合得分。
4 总结
对于篮球运动普及的大学校园,篮球裁判员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养与一对一指导相结合。核心任务是学生裁判员的选拔与培养,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学生篮球裁判员队伍。同时我们也呼吁加强对普通高校篮球裁判员培养体系的关注,不断完善普通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训、管理,使之能尽快适应我国普通高校群众性篮球运动蓬勃开展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将这一套培养模式作为一次尝试,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完善,更科学的高校统一培养模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