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毛衣的温度》制作过程分析
2018-12-25全梦理高薇闽南理工学院
全梦理 高薇 闽南理工学院
这部影片灵感来源于一部叫做《被单》的微电影。在筹备时正值秋末冬初,身为一名应届毕业生,面对即将踏入的无知世界是很孤独的,你需要一个人来承担将来面对的一切,而毛衣是可以温暖人的,慢慢上升的温度,就好像父母一直陪伴着我们一样,所以选择《毛衣的温度》这个名字作为我微电影的题目。
1 主要思想
目前,我的身份是一名实习生,是在这个社会打拼中的最不起眼的一员。我可以从父母电话通话中、视频聊天中的只言片语感受到他们对我的心疼,担心你加班有没有吃饭,担心你天冷了会不会加衣服等等,但我们时常因为加班、忙碌而忽略掉。我希望《毛衣的温度》这部微电影通过老年痴呆的母亲给大女儿送毛衣而走丢,让大女儿明白自己对母亲甚少的关心以及亏欠的故事,能够让这些即将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们明白,我们会随着时间长大,也许事业发展,工作上升,工资上涨,但别忘父母也会变老。
2 选择场景和演员
本次的场景为了演员拍摄时的熟悉程度,我们将室内场景定在了女主的家中,外景则是大女儿的小学和家附近的街道上。作品中,杨英是一个苦苦等待孩子回家的妈妈,生怕孩子在外不懂得照顾自己。而扮演杨英的陈晓岚女士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她唯一的一个女儿在外出国留学,长期时间只能通过电话视频来联系,所以她很能深深的体会这种等待的感觉。作品的女演员扮演者也是一位刚刚踏入社会工作的女孩儿,她说,正是透过扮演这个角色让她明白她将来该要如何去做好自己身为女儿的责任。所以演员们都能很好的胜任分配到的角色。
3 拍摄过程分析
因为是找的亲戚朋友帮忙,大家的时间总是不能凑到一起,又因为地域问题,主演们为了帮忙拍摄这部家庭教育微电影,特地去协调时间,从各地聚在一起拍摄。拍摄的这几天温度下降的特别快,有几个是外景,工作人员一个个都在风中瑟瑟发抖,但都坚持下来了。印象最深的就是送毛衣的那个场景,因为要找到痴呆老人的神情和感觉,我们扮演妈妈的阿姨,就穿着薄薄的衣服在寒风中坚持拍摄了好几场,结束后硬生生被冻感冒了,这是我觉得对这些演员非常感激和敬佩的。
4 微电影的剪辑与合成
剪辑时根据影片的风格合理使用转场技巧,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场景之间过渡的平滑或是段落之间自然的衔接。在影片中运用到了技巧性转场和非技巧性转场
4.1 技巧性转场
《毛衣的温度》中最频繁用到的技巧转场是淡入淡出、叠加溶解、溶解为黑等。如开头全景妈妈在家里扫地开始故事的发展就是用到了画面的淡入效果。淡入淡出可以让画面有了间歇感。
4.2 非技巧性转场
如果要透过画面之间的联系,将镜头、场景和片段恰当的接连起来就要使用非技巧转场。在后期中常用非技术性转场是透过空镜转场、特写转场、声音转场等空镜头转场,《毛衣的温度》作品中在妈妈准备煮菜画面前,通过阳光树叶的空镜头来表示妈妈当时的好心情及当时的时间。
AE中的“Curve”效果,透过拉伸RGB、红色、绿色、蓝色的线条来提高画面的亮度和对比度,加了曲线效果后,画面变得更加高贵,深沉。AE中“CC Radial Blur” 插件,翻译为螺旋模糊,我们可以透过调节Amount、Quality的数据,并在Center上建立关键帧,拉动数据,产生螺旋模糊效果。添加效果前比添加效果后缺失了一些立体感和变化。旧电影插件用于故事中温馨回想起妈妈小时候给她送毛衣的感人画面,为凸显年代感加入旧电影的噪点和线条效果。光晕效果用于温馨在办公室的窗口回妈妈电话时,添加光感,充当光线。
5 总结
人们常说,一部电影的好坏除了作品本身拍摄质量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电影有没有吸引人的创新点了。从剧本的开篇创作开始,历时两个多月,花了很多的心思和精力。通过实际操作,熟悉影片的制作过程。同时更加的丰富自己作为导演、作为剪辑师、作为编剧、作为摄影师的能力。《毛衣的温度》这部微电影,虽然成本小,但其中的心力却不少。希望这部微电影可以在大家观看中,带给大家不一样的视觉感动,时刻记得别在忙碌中遗忘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