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双创教育体系构建和实践

2018-12-25王秀荣刘照军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物流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创物流高职

王秀荣,刘照军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联合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工学结合,可以说,现代学徒制就是基于专业教育开展的。因此,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明显的结合物流专业的特征,不仅与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的要求相吻合,而且更能产生具有专业创新性和物流行业需求性的创业项目。

1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观念与“双创”教育要求相差甚远

虽然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各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也在着力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宣传,加强“双创”教育的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建设,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学徒制试点中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和选择上,过于注重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解释、传授,而对怎样提升学生的双创素质重视不够。这不仅不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且不利于“双创”型人才的成长。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把“双创”教育视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项权宜之计,没有以长远发展的教育眼光将其深度融入到专业教育体系建设之中,导致“双创”教育孤立化、形式化,无法形成务实浓厚的“双创”教育和学习氛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对“双创”教育的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的现象,导致“双创”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1.2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有效融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存在教学系统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关,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思想认识,教学管理人员关注度不高,教师及师傅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明显存在,目标指向不统一,内容(活动)不衔接、关联性差,条件资源不能共享,教学系统与学团系统独立互不沟通协调,致使双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1.3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尚处于碎片化的无序状态

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只是开设了创新创业通识课,有的只是象征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双创教育与专业融合的课程体系,无人过问,更谈不上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多数职业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改革多未提上日程。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双创”教育仅仅是作为其教育教学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以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规格建立起“双创”教育的理论学科,没有形成科学体系,就无法发挥出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建设的合力,无法形成对“双创”教育教学的强大支撑。其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双创”教师本身就是学院派出身,从接受高等教育开始就一直在校园中学习、工作、生活,对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变化不敏感,认识不深入,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往往以案例讲解分析、总结归纳为主,只能帮助大学生形成知识而难以形成思维;在实践层面往往只能传授一些简单制作、面试技巧等较为浅显的技能,难以达到“双创”的实践要求。

1.4 “双创”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第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双创”教育要求。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以往高等教育体系的社会定位等原因,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物流教师,长于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进行科学研究,短于商业实践,这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升“双创”教育质量的一大掣肘因素。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双创”教育实践中,很多是因为在创新创业领域缺乏既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又有实战经验的教师,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地在一些关联专业中选择部分优秀教师充实“双创”教师队伍,使得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创”教育仅限于创新创业的知识普及,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第二,企业师傅缺乏必要的理论水平。创新更多地表现为商业形态和模式的发现,创业更多地取决于人的冒险精神,两者均对人的知识水平要求不高。因此早期创业创新成功者往往拥有丰富的商业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普遍较低,无法将其商业经验升华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虽然近年来知识经济在我国形态日渐成熟,但创新创业领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物流企业“双创”型高端人才仍然较为匮乏。

2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遵循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各方共赢、权责清晰、流程规范的原则,才能保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2.1 五方共赢原则

毫无疑问,共赢是合作各方共同的追求。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本着共赢的原则,将学生、学校、企业、师傅、教师等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要素作为合作各方加以考虑,以共赢的原则分配利益,积极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为创新创业项目的产生与孵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来说,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可以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得社会声誉、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可以根据贡献度获得一部分知识产权;教师、学生、企业及企业师傅则可以依据贡献度经过协商,合理分配知识产权。

2.2 规范五步流程原则

规范流程也是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具体来说,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创新创业活动应该以如下流程规范进行:首先,意向评估。学生产生技术创新的意向后,应该以书面的形式上报学校,学校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意向评估并备案,对项目的知识产权做初步保护。第二,项目立项。意向评估通过后,由学校牵头,学生、企业(含企业师傅)共同商讨,达成意向,对意向进行正式立项,项目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第三,项目启动。项目立项后,由学生主导,企业师傅辅助,学校提供专业支持,企业提供技术环境,开始项目研发工作,学生负责向学校及企业汇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第四,项目结项。项目完成后,由学生及企业师傅陈述项目情况,由学校从专业角度、企业从应用角度全面评估项目价值,给出结论。第五,项目孵化。项目孵化由学生、学校、企业(含企业师傅)三方协商确定项目孵化的相关事宜,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进而进行项目孵化。

2.3 三方权责明确原则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权责需要明确,这一点非常关键。首先,学生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具有设计方案、管理团队、把握流程、攻坚克难的责任,也有获得学校专业支持和企业环境支持的权利,理应在项目知识产权中占据一定份额。第二,学校作为学生的主管单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具有协调各方关系、提供专业支持、评估项目意向及项目价值的义务,享有参与产学研结合活动的权利,视情况决定是否获取项目的知识产权份额;企业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主要支持者,具有提供创业环境、委派指导师傅、评估项目价值的义务,同时享受项目的部分知识产权。此外,为了保证企业的权益,企业应该具有与学生合作优先孵化创业项目的权利。

3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1 确立“通识化—融合化—专业化—个性化”梯次递进的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深化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通识化—融合化—专业化—个性化”梯次递进的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安排等方面,围绕“梯次递进的双创型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3.2 构建“四岗四阶段能力递进”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素质教育,不是靠单一的课堂知识传授所能解决的,也不是靠碎片化的创业活动就能练就的,需要根据素质培养所需要的知识及经验进行系统性优化整合,设计成科学的理实结合课程体系,并辅以良好的资源体系、平台体系和环境氛围作支撑,循序渐进地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根据物流行业的新发展,分析各层次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明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新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毕业生高质量的再现、再创能力,也要求毕业生具有物流革新、改良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在新经济下,更兼具商贸、金融外语等能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线管理者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在操作的基础上,设计优化作业流程,熟悉运作模式,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应用,分解为81个工作项目225个工作任务,系统梳理642个职业能力点和81个职业素养点,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分为操作、客服、质控、营销、规划、素养六类,开发出物流管理“职业能力图谱”,直接呈现物流管理岗位类别、岗位职业能力层次及跨级职业能力,同时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以职业能力图谱为依据,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流人才为主线,抓取职业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针对物流业态多样,发展水平差异性,设置模块课程,根据创新创业工作过程设置创新创业启蒙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技能提升课程、项目孵化模块课程,根据专业实践规律,设置识岗、跟岗、融岗和顶岗实践模块课程。通过能力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双创模块课程及实践模块课程的聚合,形成一体化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四岗四段四递进”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四岗四阶段四递进”课程体系

3.3 建立从启蒙教育、预备教育、专门教育到实战训练的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其中,启蒙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预科教育面向有创业兴趣的学生传授通识性创业知识和技能,专门教育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专门化的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技能培训,实战训练面向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的学生提供全程指导,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3.4 构建从社团孕育、赛会遴选、项目训练到创业实践的进阶式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体系

成立物流创新社团,开设社团课程,广泛培育学生创业兴趣;从创新社团中选拔优秀项目,辅导参加各类创业竞赛和展会活动;赛会获奖项目,进入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的训练营、工学坊接受深化指导;训练营、工学坊评估优秀的项目,进入孵化基地真刀真枪孵化1~2年。

3.5 推行“课程—模拟—实践—孵化”梯次递进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层面,通过《双创教育基础》、《双创教育实践》等通识课及选修课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完成“通识体验”;通过《物流运输技术》、《物流项目管理》等与双创相融合的系列专业课程教学,完成专业模拟实训;通过专业教学企业,真实项目实践,完成专业化创新能力的训练;通过孵化基地的服务与教学,实现个性化双创能力的培养。同时,专业核心课程中要增加“专业技术发展前沿、专业创新特征与创新方法、专业双创案例”等教学内容,丰富师生的视野。

3.6 实施“认知与接受—探索与实践—适应与优化—提升与创业”梯次递进的学生主体自主学习模式培养过程

在真实项目训练为主要学习载体的梯次递进教学过程中,给“教师引导—逐渐过渡到学生团队协作学习—再过渡到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得“认知与接受—探索与实践—适应与优化—提升与创业”梯次递进的自主学习模式易于形成。实现了实战项目化教学与实战项目化学习有机统一。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双创训练从第一课堂贯穿到第二课堂,形成全方位的熏陶与培养,精心打造品牌主题活动、科技竞赛、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来丰富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管理。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比重较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生产第一线的时间比较长,这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能接触到物流管理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物流行业需求,产生物流创业项目,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创新教育闭门造车的盲目性,从而大大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双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在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实施过程,还是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都需要精心设计。

猜你喜欢

双创物流高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决战“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