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研究
2018-12-24唐东阳张倩
唐东阳 张倩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行为事件访谈法(BEI)、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构建了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包含业务能力、身心素质、专业知识、人际关系四大维度,其中业务能力包括赛事组织管理能力等五个胜任特征要素,身心素质包括情绪稳定性等5个胜任特征要素,专业知识包括乒乓球竞赛规则知识等4个胜任特征要素,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等5个胜任特征要素。
关键词: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关键事件技术
中图分类号:G808.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3-0044-08
Abstra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behavior even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referees is built and validated. Study shows that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Chinese table tennis referees consists of four dimensions, i.e., operation abilit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relationship respectively; the operation ability includes five competency elements, such as even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bilit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cludes five competency elements, such as emotional stabilit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cludes four competency elements, such as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rules; relationship includes five competency elements, such as ability to communicate.
Key words:table tennis referee; competency; competency model;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
胜任特征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建议管理者通过“时间和动作分析法”分析导致工人业绩差异的原因,以此确定胜任特征的构成要素,并用此来有针对性地对工人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使组织绩效得到有效提高。1973年,在麦克利兰教授首次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论文中提出胜任特征的定义之后,各行各业掀起了对胜任特征研究的热潮。从已有的相关文献来看,国内外对于胜任特征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企业管理领域,很少涉及体育领域。
徐波(2008)运用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构建出由思想品质、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三个维度及属下15个胜任特征所构成的我国职业足球比赛裁判员基础胜任力模型,并對优秀绩效的主裁判的胜任特征进行了筛选[1]。尹碧昌(2011)采用文献回顾、关键事件技术访谈法构建了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胜任特征四个维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田径教练员胜任特征与绩效关系进行实证检验[2]。张大中、杨剑(2009)通过自行编制篮球裁判员胜任特征问卷,并对我国部分国际级和国家级篮球裁判员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篮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由临场执裁、个人特质、职业素质、人际沟通、动机和自我完善六个维度构成[3]。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关于体育裁判员的研究多集中于足球、篮球、艺术体操、田径这些项目,而不同体育项目的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具有差异性,本研究针对这一状况,试图构建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编制《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评价量表》,以期为我国乒乓球裁判员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助益于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水平的提高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建立胜任特征指标体系
基于对乒乓球裁判员职业特征和职责要求的分析,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乒乓球裁判员岗位素质与执裁能力的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初步统计、筛选出与乒乓球裁判员素质、能力相关的词条共96个。依据刘夔和邱芬构建的胜任特征模型中所包含的基本胜任特征要素,对已收集到的这96个条目进行精简、提炼,以初步确定出有可能预测我国乒乓球裁判员绩效的行为特征。最终初步形成了55项有可能预测乒乓球裁判员工作绩效的胜任特征作为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的内容,以此形成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词典,为后续运用行为事件技术提取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奠定基础。
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我国部分省、市优秀乒乓球裁判员(表1)进行访谈。访谈总人数为12人,访谈对象全部为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具有五年以上连续执裁经验并在近三年内执裁过全国性重要赛事的国家级及以上优秀乒乓球裁判员。
经过正式测量实施,获取了与乒乓球裁判员工作相关的30个关键事件,在不增减原始资料任何信息的基础上,将这些访谈录音转录成文本资料并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分析乒乓球裁判员在处理关键事件时的行为表现,对访谈文本进行胜任特征编码,共得到28项与乒乓球裁判员有关的胜任特征,并对编码结果进行统计研究,分析这28项胜任特征在文本中出现的频率。根据相关研究建议,以频次最多的胜任特征作为100%,求得其他胜任特征所占百分比,选取大于27%的胜任特征作为关键胜任特征[4]。由此,本研究共选取了19项胜任特征作为初步构建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理论模型的关键胜任特征(见表2)。
以胜任特征的经典模型——“冰山模型”的空间要素为分类参考,结合乒乓球裁判员的职业特征与要求,请2位运动心理学硕士对关键事件访谈所提炼出的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进行了内涵和语义分析后,将上述19项胜任特征归纳为四个维度,即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在理论上可以包含四类内容,它们分别是“业务能力”“身心素质”“专业知识”“人际关系”。为了检验这一模型理论结构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本研究请国际级及国家级乒乓球裁判员12人、高校乒乓球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5人,总共17位专家对上述分类进行评价和鉴定,并对上述19项胜任特征进行分类选择。通过专家调查看出,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维度划分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得到了专家们较高的认可(表3)。
本研究初步构建的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的理论结构维度及其二级分类见表4。
1.2 问卷编制与测量
为了对乒乓球裁判员所具备的胜任特征进行有效测量,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已有问卷中的一些题项和Spencer所构建的胜任特征词典中经过检验是较成熟的测验题项,以及通过对访谈文本资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开发编制了包含45个题项的预测问卷。征询了乒乓球裁判专家以及运动心理学专业研究者对预测问卷题项的内容进行筛选、评价和修改,对部分含义不清、语义重复、有歧义的题项进行了删减和调整。最终,初步形成了《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预测问卷(自评式)》共39个题项,分属四个维度19项胜任特征要素。测验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法,分别给每个等级赋予相应的分值,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基本不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基本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用于因子分析的样本采取为实地发放问卷和电子发放问卷两种形式。总共发放问卷793份,其中,实地发放问卷共547份,回收475份,回收率为86.84%;有效问卷为420份,筛选删除问卷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6.78%。收到有效电子问卷共246份。实地发放问卷样本回收统计表见表5,总调查样本描述性统计见表6。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将使用AMOS17.0和SPSS16.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主要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等数据处理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2.1.1 项目分析
项目区分度是指在量表测量的基础上,检验问卷题项对所要测量的特质是否具有区分度和鉴别能力,也就是检验项目的效度,它是研究者对预测问卷题项进行修正、筛选与评估的重要标准。临界比值法是进行项目区分度检测时最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测验总分按高低进行排列,将得分前27%作为高分组,得分后27%作为低分组,再求出高低两组在每个题项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其原理与独立样本t检验相同[5]。决断值(CR)即为高低两组题项得分平均数差异检验的t值。如果CR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该题项不能鉴别受试者的反应程度,即此题项不具有鉴别力,应予以删除。反之,可以接受,予以保留。根据这一标准,将原始问卷中第36题删除。又根据邱皓政(2002)提出的建议,项目决断值大于3才表明项目具有良好鉴别力,因此,依据统计分析结果(表7),删掉第14题和第24题。
2.1.2 探索性因素分析与正式测量问卷的形成
1)KMO检验
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随机抽取的333份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预测问卷的有效数据进行KMO抽样适当性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参照Kaiser给出的标准,KMO的取值范围是0~1,若小于0.5则不适合做因素分析,越接近1越好[6]。根据检验结果,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预测问卷各题项的KMO值为0.894,数据符合进行因素分析的标准。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4483.298,自由度为325,显著水平为0.00<0.01,达到非常显著,表明所有题项之间存在共同因素,问卷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也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2)特征值及整体变异数解释
因素分析的目的是以最少的共同因素对总变异量作出最大程度的解释。由于篇幅限制本研究只是节录了前五个因子的特征值和特征值解释的变异数。如表8所示,只有因素1、因素2、因素3、因素4四个因素的特征值大于1,且前四个因素累计解释的变异数为58.411%,因此本文选择四个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3)碎石检验
从图1可以看出,前四个因素的特征值的变化非常明显,而且特征值都大于1,从第五个因素开始特征值的变化幅度很小,基本趋于平稳。因此也说明之前抽取四个因素是合理的。
4)公因子的提取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抽取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的公共因子,并采用正交变异极大法进行因子旋转,确定因子负荷。经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如表9所示。
为保证题项的鉴别力,本研究只保留了各题项在共同因素上的因素负荷量大于0.40的题项,删除负荷量小于0.40的题项。为了使因素结构更加清晰,對经过删减的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结果重新进行了整理,结果如表10所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问卷共包含四个共同因素与26个问卷题项。
5)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的维度命名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共包含26个题项,这26个题项分属于四个因素,因此,根据各题项的含义对因素进行命名(表11)。
因素1包含8个题项,解释了17049%方差变异量,因素负荷量0607~0768,这些题项涉及了乒乓球裁判员在执裁实践中所具备的沟通能力、团结协作、公平性、职业精神、严肃性、尊重他人等,这些都与“人际关系”有关;因素2包含7个题项,解释了15363%方差变异量,因素负荷量0463~0845,这些题项涉及了乒乓球裁判员在执裁实践中所具备的身体素质、思维敏捷性、情绪稳定性、成就动机、意志品质等,这些都与“身心素质”有关;因素3包含6个题项,解释了14687%方差变异量,因素负荷量0687~0767,这些题项涉及了乒乓球裁判员在执裁实践中所具备的赛事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执裁经验、判罚尺度掌握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都与“业务能力”有关;因素4包含5个题项,解释了11312%方差变异量,因素负荷量0528~0769,这些题项涉及了乒乓球裁判员在执裁实践中所具备的乒乓球竞赛规则知识、乒乓球抽签与编排知识、技术专长、英语水平等,这些都与“专业知识”有关。
2.2 验证性因素分析与结构效度
通过以上探索性因素分析可知,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四个维度(因素)结构,各维度所包含的题项所反映的“共同因素”与前文所述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理论结构模型所拟定的维度和意义相吻合。但是这个结构是否存在就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通过前文对预测问卷的分析,删除若干题项后形成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正式测量问卷,对此四维度结构模型进行验证。因此,本研究将运用结构方程建模软件Amos17.0对后333名问卷的有效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依据问卷中各个题项的协方差矩阵,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完成参数估计。从而再次检验问卷所包含的潜在因素是否与之前探索的因素结构相吻合,也就是观察问卷的因素结构模型是否可拟合实际搜集的数据,进一步确认问卷的结构效度。
按照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要求,对所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用胜任特征正式测量问卷所得到样本数据的观察值与理论模型进行拟合,从而判断理论模型是否可以被接。因此,得到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四维度结构模型最终的拟合指標(见表12)、完全标准化路径图(如图2)。
由表12可知,对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的四维度结构进行考察的这些拟合指标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拟合水平较好。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四维度结构得到了数据的支持与良好的验证。理论模型与各参数的标准化解的结果支持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理论构想。
2.3 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问卷的信度和内容效度分析
2.3.1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测量效果较好的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Split-half)考察问卷的总体信度和各维度的信度情况(见表13)。
从表13可以看出,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问卷的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831~0.885之间,分半信度在0.779~0.859之间,表明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5,其分半信度为0.838,表明问卷信度良好。各项信度指标均达到测量学的要求,说明《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正式测量问卷(自评式)》的质量完全可以接受,问卷较为稳定可靠。
2.3.2 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研究者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主观判断测量题项是否与测量目标和要求相适应[7]。本研究是在对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关键事件访谈法来收集与编制预测问卷的,这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容有效性。并邀请乒乓球裁判专家以及运动心理学专业研究者对问卷条目进行协同评定、筛选与修改,同时,还进一步对15名国际级乒乓球裁判专家问卷填答的情况进行分析,初步确认填答效果。在此基础上,对预测问卷和正式测量问卷进行因素分析,以确保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采用理论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使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关键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构建出了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业务能力、身心素质、专业知识、人际关系四大维度19个胜任特征要素。
3.1.1 业务能力维度包含赛事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判罚尺度掌握能力、学习能力、执裁经验5个胜任特征要素。赛事组织管理能力是指熟悉裁判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是指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判罚尺度掌握能力是指裁判员在执裁时,能够对于运动员或裁判员的行为进行准确、合理的判罚;学习能力是指善于学习,经常参加培训学习深造,能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并且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及改进工作效率;执裁经验是指具有经常参加不同级别的乒乓球比赛的工作经历。
3.1.2 身心素质包括情绪稳定性、思维敏捷性、成就动机、身体素质、意志品质5个胜任特征要素。情绪稳定性是指在整个执裁过程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场上与场外环境的影响,并且遇到争议情况时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并且处理恰到好处;思维敏捷性是指当比赛中出现有争议的情况时,能够迅速妥善地处理问题;成就动机是指渴望能够顺利完成所分配的执裁任务,并最终获得理想的结果;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健康并且身体状况能够胜任连续多场或多天乒乓球比赛的执裁工作;意志品质是指能够克服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3.1.3 专业知识包括乒乓球竞赛规则知识、乒乓球抽签与编排知识、技术专长、英语水平4个胜任特征要素。乒乓球竞赛规则知识是指对最新的乒乓球竞赛规则的掌握;乒乓球抽签与编排知识是指熟练地掌握抽签与编排技知识,并积极实践;技术专长是指具有乒乓球运动经历并精通乒乓球专项的技术战术专业理论知识;英语水平是指英语水平达四级且具有较强口头交流能力。
3.1.4 人际关系包括沟通能力、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公平性、职业精神5个胜任特征要素。沟通能力是善于与他人沟通、交往,善于多方沟通协调,使组织目标高效率地完成,以及妥善处理与上级、平级、下级的关系;尊重他人是指尊重其他裁判判罚结果及运动员合理参赛权;团结协作是指借助团队的力量来更好地完成组织任务;公平性是指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犯规问题能够做出公平、公正的判罚;职业精神是指在工作期间,能够保持严肃、认真、机敏、稳健的仪表风度,并且做事情持之以恒,追求卓越。
3.2 建议
本研究所开发与编制的基于行为描述的胜任特征测量问卷成为有效测量和评价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的工具。同时,初步构建的我国乒乓球裁判员胜任特征模型为今后我国乒乓球裁判员人员选聘、岗位培训、职业发展等提供了标准与依据。我国传统的乒乓球裁判员选拔注重考察裁判员的竞赛规则知识、抽签编排知识与临场执裁能力,而没有涉及那些难以测量的内部个人特质。所以,针对我国现有的乒乓球裁判员选拔与培训机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3.2.1 对于业务能力的考察与培养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考察乒乓球竞赛规则与抽签编排知识的掌握程度基础上,还要注重考察裁判员在实际执裁过程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3.2.2 对身心素质方面,尤其是心理素质属于内在的不易测量和察觉的个人特质,可以借助本研究开发的胜任特征测量量表有效测评与选拔,甚至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培训课程,进行心理素质的专项提高。
3.2.3 在专业知识方面,对于专业知识的考察可以适当增加对于乒乓球技战术理论知识的内容,以加深裁判员对乒乓球运动规律的掌握,更加利于执裁工作。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开展乒乓球裁判员培训班,使裁判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最新的乒乓球竞赛规则知识;增加各乒乓球裁判员等级考试中对于英语水平的考察,特别是对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考察。为裁判员等级进阶夯实基础,也为培养出优秀的国际级乒乓球裁判员做准备。
3.2.4 对于人际关系方面,多开展以各市、各省或者各等级裁判员为单位的联谊活动,如乒乓球裁判员年会、裁判员乒乓球比赛等,以增加组织凝聚力;加强裁判员之间的交流,增进裁判员之间的友谊,增强裁判员的团队意识;多开展各等级乒乓球裁判员的经验交流学习活动,交流分享经历,激发和传递优良的裁判精神。
参考文献:
[1]徐波.我国职业足球比赛裁判员胜任力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2]尹碧昌.我国田径教练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张大中,杨剑.我国篮球裁判员胜任特征量表的研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37.
[4]邱均平,等.内容分析法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5,(8):3.
[5]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58.
[6]贾朝玲,唐东辉.体育统计学Excel与Spss数据处理案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8-261.
[7]风笑天.社会调查中的问卷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