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青年之声”平台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

2018-12-24赵文凯王雪孟奇恺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赵文凯 王雪 孟奇恺

摘 要 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其价值取向发挥重大作用,合理运用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意义重大。“青年之声”平台作为共青团联系青年的国内最大社交平台,具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特性和价值特征,“青年之声”平台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青年之声”平台通过倡导以人为本,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亲和力;话语转换,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力;因时而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载体的亲和力。因此,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 “青年之声”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亲和力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生成及提升路徑研究(批准号:JG18DB390)。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项目号:L18CKS003)。

作者简介:赵文凯,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雪,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孟奇恺,沈阳工业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092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任务新的使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媒体背景下青年学生的新特点,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青年之声”平台是共青团联系青年的国内最大互动社交平台,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全方位、立体化服务的过程中,也发挥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作用。

一、发挥“青年之声”平台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方面的作用

(一) “青年之声”平台具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与特性

目前,全国建设“青年之声”平台超过5800个,平台使用主体以青年大学生为主,平台累计阅读量突破100亿,接受咨询、求助和问题留言等超过2000万条,涉及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社交互动、权益维护等各个领域,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显示出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无限活力。2015年6月24日,成立了团中央“青年之声”成长、创业、就业、志愿、心理、国学、维权、健康八大服务联盟和婚恋服务委员会和爱心传递专项基金,构成平台的十大服务体系,成为“青年之声”闭环的重要元素,也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阶段,需要提升理论素养、知识涵养和人文修养,“青年之声”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实时互动、耐心聆听、深度指导、线下服务,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全方位、立体化、实打实的帮助。

(二) “青年之声”平台具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价值特征

“青年之声”平台的交互性和即时性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平台除了中国青年网和中国共青团网的PC端入口,还有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APP、青年手机版、微邦即时通讯系统的移动终端入口。点对点、点对面的即时传播方式速度快,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引导。“青年之声”平台的使学生和教育者之间可以进行及时互动,使教育者可以充分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和利益诉求,有利于根据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进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增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逐步提升。“青年之声”平台的私密性和精准性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可以运用“青年之声”平台,以学生诉求为第一出发点,向其提供所需内容和服务,逐步实现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开展个性化教育,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 “青年之声”平台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然要求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必然需要适应新媒体的时代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找准符合学生需求的切入点。利用“青年之声”平台有助于把握青年人“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的时代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阵地的转移,占领网络舆情阵地,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95后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长大,是互联网空间的“土著居民”。在网络时尚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更倾向于新鲜、个性的表达方式,主体性要求更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青年之声”平台紧密围绕大学生思想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为大学生带来激浊扬清的力量,帮助其增强辨别力、抵御力,为其提供成长源动力。

二、高校运用“青年之声”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一)大学生运用“青年之声”平台的情况与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使用“青年之声”平台的目的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浏览关注热门话题、搜索问题,解决疑惑和获取学校发布的信息。在平台具体使用过程中,有71.2%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思想有困惑时会选择“青年之声”平台,68%的平台使用者更加关注平台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青年之声”平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工作的开展。“青年之声”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86.8%的学生表示“青年之声”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教育渗入到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了隐形教育的良好局面。但是目前“青年之声”平台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频率有待提高。因此,高校应重视开发应用“青年之声”平台这一载体,充分挖掘平台的功能和特征优势,增加用户黏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实效性。

(二)高校运用“青年之声”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问题

首先,在取得的成效方面。在团中央大力助推“青年之声”平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建设和应用“青年之声”平台,并在思想引领、服务学生、校园公共形象构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青年之声”平台的建立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挥作用的信息渠道和有效载体。平台除了能够及时、全面、高效地将学校新闻、通知、公告发布给学生,平台作为具体的工作抓手和载体,真正做到融入学生,服务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空间里具体化和有形化。其次,在问题方面。“青年之声”平台对于高校而言仍属于新生事物,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功能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调查发现,高校“青年之声”平台模式存在简单平移和复制现象,板块体系健全,内容却局限于校园信息发布、学生活动展示等内容,缺少鲜明的思想政治引领的主题内容和模块,各个学校平台建设缺少学校特色,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的使用兴趣和用户体验,平台的影响力势必会被削弱。

三、以“青年之声”平台为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

(一) 以人为本,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亲和力

“青年之声”平台建设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尊重学生特点,满足学生需求,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传播与教育引导相结合,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首先,要依托团中央“青年之声”平台,层层推进平台建设,构建一体化运行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其次,要推动“青年之声”平台特色建设,各高校“青年之声”平台应强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自有品牌,打造有感情有温度符合学生需求的品牌,使平台建设真正从相“加”迈向相“融”。这样才能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有质量地推动“青年之声”平台的服务作用,为提升思想政教育亲和力提供支持。“青年之声”平台作为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要做到既关注学生整体和大局,也要注意密切注视学生个体所需,真正做到走近青年、服务青年、帮助青年。

(二)话语转换,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内容至上”的原则,内容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核心要素,无论传播渠道、载体如何变换,都无法改变内容本身。因此,教育内容依然是不容动摇的核心,是关键所在。因此,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应以内容为根本,根据内容完善“青年之声”平台功能。在内容方面,要以问题为导向,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形势,各种各样的信息,涌入到学生面前,不断充斥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对于积极的信息需要利用平台进行大力弘扬,消极的信息则要正确引领,利用“青年之声”平台功能,用正确的理论为学生解答其思想和认识困惑。具体来讲,要做到两方面即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相结合,使其既有理性的共鸣又有情感的共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追求,会用话语转换,用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可感的温度,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三)因时而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亲和力

互联网改变着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逐渐成为塑造学生思想、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策源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与时俱进,主动迎接新媒体和自媒体革命,向融媒体迈进,因时而进,利用“青年之声”平台,深度参与这场信息传播革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话语体系,走进学生的虚拟生活,搭建和学生深度沟通的互动平台,走进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各高校应利用“青年之声”平台编创既具有本校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的网文、动漫、图片、微视频等线上作品。利用“青年之声”平台,结合重大历史节点和事件,加入讨论区,线上互动热议,做到及时占据网络舆情阵地。

注释:

马慧娟.团中央“青年之声”服务体系落实“四个融合”工作会召开.http://news.youth.cn/wztt/201703/t20170329_9376359.htm.2017-03-29.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6.

参考文献:

[1]庞桂甲.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思想教育研究.2017(5).

[2]高雨蒙、李庆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提升路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4).

[3]佘双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新观点和新趋向.青年发展論坛.2017,27(1).

[4]骆郁廷、郭莉.精神交往: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的本质.2014(1).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将亲和力应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