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理性审视

2018-12-24严方豪彭伟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1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严方豪 彭伟

摘 要 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全面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不可缺少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对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我国基层治理方面还面临着执政党自身方面、施政主体等方面的挑战。如何提高社会现代化治理能力,从基层治理做起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成为社会各界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 现代化

作者简介:严方豪、彭伟,遵义市湄潭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06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层社会的治理作为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其治理方式、提高其治理能力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总任务有着弥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政府治理的演变发展及其影响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基层政府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受到战争的影响,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提高发展力度,为提高国民经济服务。为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国家不仅加大了工业化的发展力度,而且也增强了对于社会的管理力度,强调加强财税汲取能力和社会动员与控制能力,实现了对社会的统一管理与控制。在城市,居民按照“街居”和“单位”进行统一划分,通过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工作单位进行集中领导,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对基层实行直接控制的载体。在农村,对农民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并实行了农村生产合作社,政治生活和农业生产相结合,农民处于被动地位。在这样集中管理的模式下,社会失去活力,社会组织疲弱,居民开始呼吁畅通渠道,进行政府进行交流沟通。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基层政府模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决策,对农村的土地制度以及城市企业进行搞活,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国家将发展市场经济作为了建设的重点,这也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环境也极大地考验著我国各级政府的能力,改革体制机制已经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中央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党政主导型”管理模式。有以下特点:第一,从当前社会矛盾出发,力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为建设当代良好的社会管理体制而努力。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第四,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根据这一时期政府管理的模式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已经逐步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逐渐开始重视社会经济发展和谐,为目前基层政府的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政府治理的特征

1.建构初期有着明显的权威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基层治理受到更多管控,其治理方式呈现着明显的政治性,在农村基层发展中,通过土地改革以及人民公社的发展,地主阶级已经消除,与之相关的社会主体也不再存在,农村成为支持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发展的权利也来于上层领导机构对下层实现的全面管控,社会已无竞争活力。在基层治理呈现专制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造成社会生产力的下降,以及基层发展造成了公民消极的情绪,随着文革的进行,全面管控的社会治理现象也逐渐进行了整改,改革开放后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也为社会治理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2.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力量增强

由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基层治理也呈现了巨大转变,并开始向“基层政府主导型”发展,虽然社会力量还不强大,但是也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比如,基层居民维护利益事件逐步增多,表明社会力量的不断发展,而且,利益多元化和社会的多样化逐渐扩展,迫使基层治理体系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公民利益不断凸显。

二、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现状与所面临的实践挑战

(一)执政党其自身面临的挑战

作为社会执政党来讲,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不断努力探索,在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党员选拔方面。党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尤其体现在党员入党的选拔方面。当前我国党员队伍虽然有很多骨干人才,但很多基层在选拔入党人员的随意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员整体水平。

其次,党内监督机制不完善。从党内的制度方面看,关于党内的监督机制还存在不足,一些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管理层还存在集权现象; 对于基层组织管理来讲,还存在着组织的松散现象,不能肩负起基层组织的责任。

最后,党的外围组织的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党员与群众是互相依赖的,当前一些地区党员亲和力不够,对待人民群众时不能采取平等的态度,需要我党不断完善党员自身建设,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与入党标准,努力提高党员对群众的亲和力,从党员群体入手提高基层社会治理 。

(二)政府的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政府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方面进行不断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一些问题。如:一是政府官员对于党政问题的意识程度问题,不少基层还存在官员意识淡薄现象;二是政府在进行改革时侧重从政府本身着手还是从社会方面入手;三是部门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问题,例如党员为了一己私利而贪污受贿; 四是政府定位问题,具体为政府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如何解决其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问题 。

(三)社会发展的挑战

基层社会治理问题也受到社会相关方面的影响。首先,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挑战。在新科技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也对社会治理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社会治理能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紧依托信息技术为公民传播更多更有益的社会信息也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其次,当前自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社会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群众个人素质也存在高低之分,如果一些不良人群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不利的社会舆论,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如何做好自媒体的椽笔管控也是实现基层治理的重要方面。最后,社会经济发展使得社会分层愈加明显,不同社会群体对基层治理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何解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也是基层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新常态下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构建

(一) 立足社会治理基层,明确治理方向

首先,明确治理方向,进行科学治理。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相关党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在进行科学化治理时,要合理界定治理的主体以及不同主体所承担的职责。并按照各部门的运行规律进行科学化指导,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健康发展。同时,在进行相关社会问题时还可以借鉴国内外有关治理经验,吸收社会历史的发展教训,在借鉴时按照当前我国或者地区发展情况,推进政策的有效运行,促进地区基层治理的科学发展 。

除此之外,立足基层的民主化。民主化治理是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秉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发挥党政治理的带动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紧密贴近人民群众,从而实现社会良好治理的目的 。

(二)发挥相关机构的作用

1.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

司法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的监督和实施机关,具有监督公民守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法律适用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时要发挥司法机关的作用。首先,强化司法机关严惩罪犯和罪罚相适应的作用,打击刑事犯罪是治理的重要内容,法院应与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公安、司法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对于破坏政权稳定和基层社会稳定的不法分子给予严厉打击。其次,发挥司法机关对不法分子的改造和教育作用,对于罪犯的改造工作也是司法机关的重要职能之一,是贯彻基层社会治理方案的措施之一。最后,发挥司法机关的监督职能,随着社会行政、经济纠纷的增多,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监督也越来越重要,司法机关应从维护公民的权益出发,杜绝徇私舞弊案件。

2.提升基层党的治理能力,重塑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政府是对基层治理的直接实施单位,要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就要提升党的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乡镇政府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为党的健康良好发展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提升党的治理能力,首先要转变社会治理的思维模式,为基层党政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思维模式也发生了相应转变,一些基层政府的管理人员面对这种变化,不能故步自封,要努力在创新发展中提升自己的社会执行力,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实现乡镇政府职能的重新构建,根据社会发展的不断转变,实现对乡镇政府职能的对接。例如,浙江省嵊州市乡镇治理改革实践,为了使基层政府部门实现社会发展的与时俱进,进行了相应职能的调整,根据各部门原先的职能,进行职能交叉或者对职能相近的部门实行合并,建立职责处理综合中心,增强整体工作效率,统一负责党政方方方面的工作;进行乡镇规划建设,设置村务方方面的职责负责人,承担村级管理服务工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综合部门的信息沟通,增强信息透明度,便于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务方面的信息 。

3.提高基层政府与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能力

基层治理的主体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局面,加大了对基层治理的力度,实现了对政府、居(村)委会、业委会等力量的融合。在社会治理不但复杂的今天,任何一个主体都不能全方面的胜任基层治理的各种工作,从而导致基层治理效率低下,成效也不明显。所以,动员基层各方组织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已是基层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提高各方多元治理能力,不少基层乡镇纷纷采取措施,例如,深圳市南山区实行了一核多元治理模式,所谓“一核”整个南山模式的重要部分,具体是指以社区综合党委为领导核心。“多元”是由乡镇大小企业、社会群众组织的群体等各方構成。其作用是致力于服务基层群体,为加强党政与居民沟通、畅通联络渠道、配合基层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工作,更好的为群众服务。通过党政领导以及各方有序配合,以自身发展为依托的基础上,联合社会各界实现了对居民的基层治理,为完善发展居民自治提供了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一步,为此,各级党组织必须重视新形式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建设服务型和法治型基层政府,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以便我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采取措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注释:

刘举.秩序的“立”与“破”——从社会治疗思维方式转向论“新常态”.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6).110-111.

徐跃明.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新长征( 党建版).2014(1).5.

滕方炜.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时代逻辑与路径选择——基于社区治理的文本分析.传播力研究.2018(18).

纪永回.推进基层老年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5(3).16-18.

青舟.创新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城市观察.2015,39(5).1.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收入分配对策研究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内涵探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家治理现代化助推中国梦建设研究
论我国社区治理的原则、理念取向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