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拓展课外阅读的思考和实践

2018-12-24王磊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思考课外阅读实践

王磊

摘要:为了弥补只注重一本语文教科书的封闭教学,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和目前的阅读现状,本文从设置前置性阅读、关联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主题拓展式阅读等不同的阅读内容,通过不同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通过读书促进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思考;实践

一、拓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语文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学生的个性、创造性,甚至扼杀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人们日益学生对于课本之外的文字的阅读。

(二)综观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读物休闲性阅读占据了很大比例,例如漫画和游戏类书籍,这些书中充斥了大量的不良信息,缺乏思想性和人文性,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每个学生在阅读数量上有很大差别,而且不同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也大相径庭。有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系统阅读,最高已经被评为学校的七星阅读小博士,但是有的同学甚至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名著类书籍,阅读水平参差不齐,令人担忧。3、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等不同媒体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学生的课余时间都在沉迷于游戏、网络等,学生没有养成进行读书的好习惯。

二、根据语文教材选择多种类型的课外阅读书籍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但并不是唯一。在新时代的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语文课仅凭借一本简单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我们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选择拓展式课外阅读的书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置性閱读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如果在不了解课文相关写作背景和作者背景的情况下就很难理解文字所传递的情感信息。以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有关于地质学家李四光少年时代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以及工业化时代人类不珍惜环境造成了严重恶果的例子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如果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课文相关人物背景、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一定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因此课外阅读可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前置性阅读。现在网络信息量非常大,学生能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来进行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去阅读相关的书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查阅资料可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创设一个更加开放的语文课堂。

(二)关联性阅读

教材选取的文章往往是一件作品的节选或一个作者的某一篇文章,这时候适时推荐学生阅读与之关联的作品, 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也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三年级为例,我们将本册中相关的名家、名篇的作品进行了拓展:课文《荷花》作者叶圣陶,对应拓展《稻草人》;课文《和时间赛跑》作者林清玄,对应拓展《林清玄散文集》;课文《风筝》作者贾平凹,对应拓展《抱散集》;课文《蜜蜂》作者(法)法布尔,对应拓展《昆虫记》;课文《燕子》作者郑振铎,对应拓展《海燕》;课文《争吵》作者(意)亚米契斯;对应拓展《爱的教育》,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书单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

(三)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文本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周围世界为参照对象,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阅读教学活动。有了问题,学生通过寻找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将被动接受现成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究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视野,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主题拓展式阅读

主题拓展阅读主题原指文章的主旨、立意、中心思想等,再后来又被引申为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通过主题引领的学生阅读能够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以三年级为例,我们进行了主题拓展是阅读的相关尝试。课文《盘古开天地》主题拓展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课文《寓言两则》主题拓展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课文《女娲补天》主题拓展阅读《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大全集》;课文《狮子和鹿》主题拓展阅读《伊索寓言》;课文《玩出了名堂》主题拓展阅读《名人传记》,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形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了不同类型的书籍。那么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呢?

(一)推荐好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把自己阅读过的图书向全班同学进行推荐。学生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书中主要人物。学生也可以讲一些书中有意思的故事情节,激发其他同学阅读该书的兴趣。

(二)读后感交流

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后感交流会。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记录下最真实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读后感并非简单地对书籍内容的再次陈述,而是将书中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世界联系起来的一次再思考。同学们经过这样的思考,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自我认识,这对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朗诵会

朗诵会也是促进学生阅读的一个好的方法。现在的语文教学都特别强调朗读的训练,但是单纯课本的朗读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借助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能够有效地弥补课内的不足。朗诵会上学生可以根据文字的感情,给朗诵配上背景音乐,让音乐给文字增加感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所传递的情感。

(四)话剧表演,情景再现

学生可以通过小话剧的形式再现阅读文本的内容,自己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将对人物的理解通过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自己阅读的收获,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创设了一个更加开放的阅读环境。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不同书籍的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品位,通过读书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通过阅读促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通过读书促进了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弥补学生在语文课上的不足。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不仅遣词造句写作能力较强,其它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思维比较敏捷。真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猜你喜欢

思考课外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