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生态文化体系视角下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可持续发展述评

2018-12-24田钰莹张小升杨慧王迪刘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6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田钰莹 张小升 杨慧 王迪 刘岱

摘 要: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的重点生态涵养区,承载着展现雄安文化的重任,而作为白洋淀绿色生态文化体系的代表,同时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绿色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通过政策支持与保护利用、提升企业发展战略、加强人才管理、创新绿色生态水乡生产技艺、发展非遗项目创意设计、接轨国际业态需求,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统筹了文化要素资源,推动了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雄安风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了自觉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统一。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绿色文化生态

白洋淀坐落于雄安新区境内,流域覆盖雄安南部地区,紧紧与雄安新区起步区相邻,它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生态重点保护区,一直以来就有“华北明珠”的美誉,环境优美、水域辽阔、风景独特,是雄安新区最大的生态景区。在“雄安新区”规划中,白洋淀生态区作为新城市发展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中生态涵养区的重点区域,是展现雄安文化的重要窗口,这对于白洋淀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可充分发挥白洋淀衬托绿色生态城市形象的积极作用。白洋淀芦苇画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白洋淀绿色文化生态体系的代表,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实现绿色生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媒介。

1 白洋淀芦苇画发展背景

白洋淀芦苇画是以芦苇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种工艺画,它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明朝初年,是一门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白洋淀芦苇画2009年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芦苇工艺画材料选用白洋淀6月萌芽后的芦苇,经过熨平、抛光、拼接、粘合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雄安新区白洋淀目前有12万亩的芦苇,购买和运输加工芦苇画的原材料十分便利,加工制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白洋淀芦苇画图案纯朴逼真、野趣十足,折射出芦苇材质的天然光影,给人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它既可仿人物字画,又可绘自然风光,源于民间,但美而不俗,大气十足,具有浓郁的水乡文化风情。因其取材独特,百年不腐,特别符合国际上追求环保自然的理念,被誉为“绿色艺术品”。白洋淀芦苇画高超的技艺水平、深厚的艺术内涵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深深地吸引了中外雅士名流的称赞与珍藏。芦苇画所在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是国家级景区,地处京、津腹地的安新县境内,是京津冀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洋淀芦苇画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能够乘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之风,借京津直辖市的辐射之力,使其工艺能得到更好发展。

2 白洋淀芦苇画可持续发展要素

2.1 加强政策支持,保护利用非遗项目。

目前,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新时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让文化产业能动地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政府出台各类积极政策,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支持。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全文发布。雄安新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文化等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纲要》提出,要统筹文化要素资源,合理布局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传承与展示水乡生产习俗和民俗文化活动。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交通方面国家予以大力支持,自2017年5月以来,在雄安新区先后开通了京津到白洋淀的高铁,为全国人民往来雄安白洋淀提供了极大的便捷。面对芦苇画产业资金链不足、资源不够广的问题,政府拓宽宣传渠道,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现代科技含量、提升芦苇画的制作效率、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打开了市场。雄安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技艺,对于持续推动新区的文化旅游事业,形成新型绿色生态水乡文化模式,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建设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2 提升企业发展战略,加强技术人才管理。

在雄安新区建立后,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相关领域技艺人才的大量产出,都对苇编产业带来急剧的推动与刺激。目前,由于芦苇画的制作难度和创意构思水平要求较高,没有一定功底和基础的普通人群是无法从事相关工作的,老手艺人年事已高,工艺师少之甚少,年轻人感兴趣愿跟芦苇打交道的凤毛麟角,导致芦苇画在加工的过程中芦苇画人才的空缺,對芦苇画制作的技艺人才需求量上涨并炙手可热。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市场上不断出现质量不达标就上市出售的次品画作,打着白洋淀芦苇画的名号低价销售,粗制滥造,影响了白洋淀芦苇画的社会名誉。因此,人才的培养目前仍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这要在人才培养的源头做出突破。

对于白洋淀芦苇画人才的培养,除了培养有专业院校基础的高级工艺师之外,还应该鼓励广大当地有一定手工艺基础的群众从事相关学习制作,这样一来,一方面解决了白洋淀芦苇画工艺制作人员空缺的燃眉之急,又很好地减轻了当地的社会人员就业问题。集中定向培养苇编人才,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为芦苇画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助力,一举多得。

3 发展非遗绿色生态水乡生产技艺,接轨国际业态需求

一直以来,在美丽的白洋淀就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抗战时期的白洋淀承载着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传说,而艺术载体芦苇画的艺术性、文化性、生活性则更为突出。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成为了新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白洋淀芦苇画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的代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具有很强观赏性与艺术性的当地文化项目,而是成为了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苇编制作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保障提高生活基本水平的同时,由于芦苇画不断在国际市场上露面,也使一些具有中国民俗特点的艺术作品迅速走上国际舞台,蜚声海内外,让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代在不断地推陈出新,雄安作为燕赵文化集聚区,在雄安新区产生的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将获得更多人的喜爱。在雄安新区建立后,随着这类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参加各种展出机会的增多,市场对芦苇画制作的技艺人才需求量不断上涨并炙手可热。国家相关文化部门在宣传芦苇画等非遗项目时不断加大力度,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各类文化平台对它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进行广泛介绍传播,使更多的机构及国内外友人了解我国传统民间工艺,拓宽了国际销售渠道,收效良好。

艺术家杨丙军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苇编技艺传承人,潜心创作芦苇画数十载,创办了白洋淀丙军芦雁工艺品公司,目前公司拥有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人,专业技师及员工上百人,对白洋淀芦苇艺术的开发研究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多次将白洋淀芦苇画带到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和项目展示,屡获殊荣并被各国政府及友好人士的盛赞与收藏。

4 白洋淀芦苇画绿色生态文化体系的形成

现如今,文化产品的流通传播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口口相传。为把白洋淀芦苇画打造成雄安文化支柱性文化产业项目,使这类文化产品的生产企业真正成为雄安地区的龙头,则需要更多具备新科技、新技艺、创新型苇编文化技艺的优秀工艺大师。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过去的研究更多地偏重对芦苇画技艺传承现状的说明,而对加快解决白洋淀芦苇画创新问题、如何加强白洋淀芦苇画发展速度的研究上仍旧还有待填补这个空白。因此,依靠现代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种类,培养创新性技术人才成为白洋淀芦苇画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借能工巧匠之手,成文化产业发展之动力,开拓创新,让白洋淀芦苇画成为绿色生态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独特的绿色雄安文化风景。

我国是个拥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大国,文化遗产承载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今天,时代不断进步,科技经济日新月异,每一个国人都要传承保护好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发掘中华文化经典,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活起来,就是要将白洋淀芦苇画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融入生活,融入时代,不断培养新时代的芦苇画文化技艺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