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灵动课堂创建策略探究

2018-12-24杨根

赢未来 2018年16期
关键词:灵动课堂创建小学数学

杨根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要强化灵动课堂的打造,通过教师教育思维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与提升,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化激发、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持续性优化、学生知识内容的有效性内化,最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与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打造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灵动课堂;创建;策略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思维生成缺乏、课堂整体灵动性不足、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和兴趣难以被提振起来。由于数学学科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思維训练在数学学科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就是要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火花迸发上下工夫、做文章,使更多的灵动色彩弥漫和渗透其中。

一、强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感悟原理

在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打造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形象思维的激活作为最基本的前提和最核心的环节。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很强,而小学生仍然以感性认识为主,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推动小学生有感性认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在一些较为抽象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小学生畏难心理和抵触情绪较重。需要教师强化信息技术以及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借助,将虚和实充分结合起来,强化学生形象思维的激活和发展。特别是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因此,教师应当强化多种学习资源的借助和依托,实现课堂趣味的提升、课堂氛围的活跃,将知识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在《可能性》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找春天》的相关视频片段,组织学生在校园中看蝴蝶飞起、蜻蜓飞来,让学生们讨论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学生们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说蜻蜓飞来且飞的很低,说明可能会打雷,也可能会下雨。然后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自然知识或生活常识对于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等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初步认识和感知可能性的概念,这样的观察、思考和讲解显然比教师单纯口头解释可能性的概念效果要好得多。在“分数的意义”一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从未接触分数,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灌输讲解的模式,学生往往听不清楚、教师自身也难以讲明白。为此,笔者借助多媒体设计画面,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又圆又大的习惯,然后西瓜被切成两半,两半又分别被切成两半,然后四半先组合成两半,之后又组合成了又圆又大的西瓜,在习惯的反复分合过程中,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就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二、强化小学数学经典故事的运用,让小学生乐在其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理比较强,愿意听故事、讲故事。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那些数学中比较著名的中外数学故事引入其中,特别是注重运用那些寓意深刻、哲理性强、趣味性突出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小学生数学学习探究兴趣的持续性培养,而且能够让学生以数学故事为纽带更深刻地理解和感知其背后所蕴藏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方法等。在分数的意义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著名的丢番图年龄墓碑故事引入其中:“幸福的童年占据了丢番图整个生命的1/6,他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生命1/12的少年时光,又过了1/7的岁月他与美丽的妻子成就了美满的姻缘,5年后他有了宝贝儿子,不幸的是其子只活了他年龄的一半,之后的4年他在郁郁之中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请计算丢番图到底活了多少岁?基于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借1法”的讲解中,可以引入这样的故事:一个老人养了17头牛,在临终前他对这17头牛进行了遗产分配,老大获得其中的1/9,老二获得其中的1/3,老三获得其中的1/2,儿子们觉得没办法分,找到了村里的智者,他牵来一头毛驴,凑成了18,然后就按照老人的遗嘱划分好了财产,即2+6+9=17,剩下的一头毛驴,智者又牵回去了。这样的故事能够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教学内容的悬疑展现出来、将学生们的胃口吊起来,引领着他们带着兴趣、带着好奇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

三、强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让小学生突破难点

东北师范大学蒋玉华教授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感性认识上较为突出,他们有着较强的问题观察能力,在智力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本质上就是对数学定理或原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将相关的数学原理和知识引入到生活化轨道之中。要注重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将传统的停留于几道数学题目解决上的弊端屏蔽掉,尽可能地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回归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思维。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强化教学情景创设。比如,可以提出在学校操场上用篱笆围挡出一块空地,并利用空地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主要用于学生“捉迷藏游戏的开展,而学校购买的篱笆总长度为120米,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通过篱笆围挡出最大的面积。在《因数与倍数》一章节教学中,笔者运用了这样的生活演绎:花农每隔2天来学校浇水一次,每隔15天来学校修剪枝叶一次,每隔30天来学校换花一次,比如今天花农来学校完成了以上三件工作,那么下一次花农来学校同时完成浇水、换花、修建枝叶三项工作最近的1次应当是什么时候?这样就将最小公倍数成功地演绎为生活化问题,且这样的问题是开放的、所涉及的生活问题是直观的、现实的,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们会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思考和回顾、梳理与总结等,强化自身思维的发散和翻转,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实现了知识学习与运用的有效结合,而且对于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立足于灵动课堂的创建与打造,教师应当强化小学数学经典故事的运用,让小学生乐在其中;强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让小学生突破难点;强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感悟原理。在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氛围之中实现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性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

[2]王成林 谭建明.新课程理念小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探微[J].新课程(小学),2017(8).

[3]沈会成.顺应儿童天性探索高效课堂--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3 (6).

[4]林锦川.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探究[J].时代教育,2016(4).

猜你喜欢

灵动课堂创建小学数学
适时等待,灵动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打造“灵动课堂”
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创建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铸造灵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