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提升路径

2018-12-24高思思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活动课程

高思思

创新能力概念

本文中的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合自己寻找的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完成学习和活动任务的能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在教学方面对学生创新能力认识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英国教师强调学生的想象、原创性和自我表达(Fryer & Collings, 1991)。美国教师倾向认为创新学生应具备聪明、富于适应性、冒险、想象和好奇等特征(Runco et al, 1993)。韩国教师更加看重创新的认知因素,较少关注创新的个性和环境因素(Lee & Seo, 2006)。香港地区教师将富有想象力、不断提问、反应敏捷、主动和高智商视为创新的重要特征,而将缺乏自信、胆怯和服从视为非创新特征(Chan & Chan, 1999)。黄四林和林崇德(2008)通过对南京市和杭州市一些中学问卷调查发现,中学教师侧重关注创新性思维和人格两方面,并一致认为具有高创造性学生能力的特征是富于想象力、自信、喜欢思考、内部动机强、好奇心和关注新事物。

总体而言,海外教师多强调创新型学生的个性方面特征,而我国教师则更倾向于从智力角度判断创新型学生。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愈发重要。学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本研究依托《中小学师生创新能力提升课程研究与推广》项目,设计调查问卷,收集了500份有效样本,覆盖北京12区的32所中小学校。样本数据量大,设计科学,区域分布合理,符合研究数据要求。

1.中小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知

从调查结果发现,有64.4%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对学习非常重要,有34.4%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对学习比较重要,其余学生则认为创新能力對学习不太重要或一点不重要。与此同时,只有25.6%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具备创新能力,有57.2%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具备创新能力,但是有16.2%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只具备一点创新能力,甚至有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创新能力。然后,有40.4%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自觉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49.0%的学生则偶尔去做,但是有9.4%的学生很少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甚至有1.2%的学生基本不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中小学生对创新环境的评价

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有59.4%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提升创新能力非常有用,有33.8%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提升创新能力比较有用,只有较少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提升创新能力很少有用或根本没有用。另一方面,认为学校目前课程设置非常有利于自己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占到53.3%,有32.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比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12.4%的学生认为只是部分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而有1.4%的学生认为目前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有32.4%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参加过3次及以上的创新活动或类似的实践活动,有26.7%的学生参加过2次创新活动或类似的活动,有24.0%的学生只参加过1次创新活动或类似的实践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6.9%的学生从未参加过创新活动或类似的实践活动。

3.中小学生的创新行为

在中小学生创新行为方面,有高达62.4%的学生曾经有过小发明或小创作的经历,其余37.6%的学生则没有创作创新经历,但是有36.0%的学生表示虽然没有创新创作经历,但是愿意尝试。在参加创新活动原因方面,有高达69.6%的学生认为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可以增长知识,有36.4%的学生认为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习,而认为参加创新实践活动不促进学习或不愿参加创新活动的学生相对较少。

中小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从创新能力概念和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可以知道,在中小学需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和个体优化发展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融合创新能力。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小学生创新提升路径和举措。

1.通过体验式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以信息技术为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首先使中小学生感受“互联网+”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体会学习生活中的创新设计思想,理解常见的编程、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知识;其次,能根据具体的情景或现象尝试使用“互联网+”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使用程序设计开发项目的过程中积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能够开发有趣的游戏和项目,对创新设计产生和保持兴趣,能主动地、创造性地采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

2.设置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内容及结构

首先,课程结构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其次,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结合前沿知识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原理与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课程实施基于为不同背景和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而准备,鼓励多元化教学策略;最后,构建基于实践效果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评价方式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解决数字化问题。

3.以项目学习为主线,全面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项目学习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它能从多个层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学习将学科知识、概念、原理、思维方法融入项目任务当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项目中独特而又相互联系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概念、原理的个性化理解,掌握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以项目学习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将每个模块课程设计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要以学科思维方式为核心思路,基于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项目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不断体验利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要开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渗透信息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创新能力。

4.创造有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教与学的环境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安全多样的软硬件环境、方便的交流社区、畅通的互联网络、丰富的资源平台以及宽松的尊重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首先,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和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其次,加强有利于核心素养形成的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与应用,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后,教师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并及时捕捉、重组和提升可能推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资源。

结 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北京32所学校500份调研数据,从中小学生对创新能力认知、创新环境评价和创新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进一步从寓教于乐、课程结构、学习方式和教學环境资源四个角度探讨了提升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路径。针对中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需要设计并实施专门的课程体系;满足创新能力提升要求,兼顾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际案例;课程内容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提升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Chan,D.W.&L.Chan.Implicit; Theories of Creativity: TeachersPerception of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in Hong Kong[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999,12(3):185-195.

Fryer,M.&J.A.Collings.British; Teachers View of Creativity[J].The Journal of Creativity Behavior,1991,25(1): 75-81.

Lee,E.A.&H.Seo.Understanding; of Creativity by Korean Elementary Teachers[J].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2006,18(2): 237-242.

Runco,M.A.,Johnson,D.J.&P.K.Bear.; Parentsand TeachersImplicit Theories on Childrens Creativity[J].Child Study Journal,1993,23(2):91-113.

黄四林,林崇德.中学教师创造力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1):88-93.

庞维国,苗士伟.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创新观的测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9(1):54-61.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活动课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