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8-12-24钱志良
钱志良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中提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100%,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100%;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资源服务体系已见雏形;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并在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与能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切入点,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智慧,生成了大量优质资源;广大教师已经上传1300多万节课程资源,基本满足了教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完成北京数字学校、数字化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北京教育资源网建设,并将在“十三五”继续整合中小学名校名师资源、电子教材及各类企业优质资源,以提供大量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从而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房山区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情况
房山区教育信息化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主旋律的感召下,以“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为理念,为全区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教育的协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房山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极大改善
在硬件投入上,完成了所有学校链路的千兆升级改造工作、区信息中心中心机房的搬迁工作、所有中小学校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工作。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教室多媒体基本实现100%配备。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化环境搭建基本完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大量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研究信息化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建立区域综合管理平台,初步实践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2.房山区教育资源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形成了科学的资源管理流程
一线教师将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房山教师研修平台,通过学科教研员审核,将优秀资源发布,实现全区共享。平台管理员统计资源应用情况并定期反馈给学科教研员,不断改进资源供给质量。
(2)课程资源成果获奖或公开发表
出版了《房山区地理》《房山,我为你骄傲》《房山文化》《阅读素养提升》《践行<弟子规>》《少年受益一生的论语智慧》《读论语做最好的自己》《诗卷长留天地间》《美就在我们身边》《节日文化》《茶文化》《幼儿玩中学》等一批课程资源。房山区有2名教师的课程资源获全国一等奖。
(3)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助推房山区教育质量改进效果显著
2017年9月,房山区教委引入高校资源,与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合作进行“大数据助力教学改进”项目。目前已利用智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学伴”汇聚了房山区所有学生学习过程的大数据,建立了学生个性化档案袋,其中包括4次大型学科能力、學科素养测评,以及过程性学生作答数据。
学生学科能力显著递增,个性化学习已见成效。通过后台大数据统计,发现房山区统考统阅中七门学科的优秀率和合格率均有所提升;各学科的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尝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个性化学习,形成了互帮互助、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后台大数据汇总,对使用大数据平台“智慧学伴”时长前十的学生追踪分析发现,学生有了较大的进步。
不仅如此,项目使房山区教师精准教学有据可依,数据化思维愈加凸显。教师们利用网络平台诊断学生学情、借助数据分析找准教学改进方向、通过平台丰富的试题和微课视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项目实施以来,区域教研初感数据智能,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转型升级。
房山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国际视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各种信息系统的融合集成,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有大幅度提升的空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与实施所存在的偏差亟需纠正
对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认识不足。目前还部分存在教育信息化是面子工程的心理,将教育信息化简单理解为网络进校园、教师学生有电脑、投影变大屏的这种浅显认识。同时,在具体的应用方面,信息技术还没有有效的融入到课堂的关键教学环节、黑板搬家现象较为普遍。
2.信息化建设的统筹与引领需要加强
注重单体应用,缺乏统筹与总体规划,信息技术与公共服务的科学决策体系尚未形成。信息化采取各校独立建设模式,区、校两级多个信息系统在系统选型、数据规范、接口标准等方面缺乏统一设计,基础数据难以同步;不同系统由不同的公司来做,系统间缺乏集成协同,互通性较差;由于标准的滞后及不完善,各个学校同一类型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筹指导,学校间的交互性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没有形成具有房山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区级层面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3.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需求需进一步满足
当前,各学校硬件投入得到基本保证,但软件投入比例失调或者培训不到位,造成许多硬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由此造成了设备闲置。同时,网络的管理水平偏低,网络安全潜在风险大量存在,无线网络未能全面覆盖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效率提升与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各学校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且数量庞大,但可真正用于课堂教学的较少,能保持与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学生可参与互动的资源则更少,造成教学资源数量上的极大丰富和应用上的极度短缺的现状。
4.信息化管理与评价保障机制需要完善
信息化管理与评价保障体制还不完善。由于全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匮乏,名师名校经过多年积累所形成的大量优质资源无法在区域范围内进行互相借鉴与学习,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教育信息化经费筹措、投入及分配机制还不健全,教育信息化项目申报及经费申请等流程尚待优化。缺少高端人才的培养环境和相应的机制,使得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作用不能凸现,不能引领资源建设开展,而且由于在学校层面网络管理教师的待遇偏低,使得这支队伍稳定性差,不能很好的支撑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5.现有市、区、校级资源整合、应用程度不高
由于国家、市、区、校资源建设标准不统一,平台之间不能实现统一认证,不能实现资源的全面整合,不能实现单点登多点跨平台漫游,造成检索不便捷。由于资源的标准和特色化的矛盾,所以能够应用于课堂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较少,校际间资源共享不足。在推进上级资源应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培训,培训覆盖率较小,所以造成一定的不均衡。同时,也由于区县地方财政收入不多,导致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好的优质商业资源无法引进。
资源建设策略和措施
1.资源建设策略
服务大局,统筹规划,促进区、校协同发展。国家和北京市已经谋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教育信息化工程,包括“三通两平台”“北京数字学校”“房山区两台一站”等。房山区教育资源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与上级工程的衔接,使其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要优先应用国家、市级平台提供的通用教育业务,着力打造区级教育公共应用平台,鼓励学校建设满足其特色发展需求的信息资源系统。
政府主导,校企合作。资源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有效协同。在体制上要大胆创新,健全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运作体制,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政府、学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团体共同合作的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我区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建立房山区教育资源的运行服务体系,明确责任和分工,加强区内优质校本资源的共建、共享、发布和管理,逐渐形成并完善区、校两级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校际、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实现均衡发展。
2.资源建设和应用措施
(1)针对资源的共享和个性化需求的问题,我们通过统一区级资源建设标准,按照北京市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资源的建设,为教育资源跨平台、跨终端、跨区域的共享与交流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技术保障。通过解决单点登多点跨平台漫游,实现国家、市级和区级的资源使用,进一步开发、完善资源检索功能,为教师和学生使用个性化的资源提供方便。
(2)通过研修平台,加强区级特色资源的积累。房山研修平台已正式开通并投入运行,学校也已建课例室,初步建成了学校视频研修的平台,在网络上开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课程、学校的培训课程以及网络交流,实施同步和异步的远程辅导,利用网络的“规模效应”,让全区所有的教职工能够远程接受个性化的研修。开展区级优质资源的评比活动,如一师一优课活动,征集广大教师手中优质资源,评比遴选出优质资源进行积累,服务于教育教学。
(3)加强校际的资源共享,建立校际间的资源共用共享机制,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我区资源研发能力。利用现有资源平台,加强资源使用意识和能力培训,通过数据分析,建立资源的评判机制,筛选优质资源,下架劣质资源,保证资源的更新度。
(4)不断完善学科资源建设,形成我区特色的校本资源。以学科为基本组织逻辑,共享国家、市级优质资源,建设统一的学科教学资源库系统。按照国家课程建设的要求,以自建与购买相结合的模式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群,建立符合新的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资源体系以及相应的建设和应用模式,促进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广泛共享与应用。要努力让教师和学生等资源用户参与到资源的建设中来,分步建设,共享使用,同时注重资源的建设与学习的提高。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料进行收集、过滤、深加工、再整理,提高资源的教学针对性,以此辅助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技能。学生参与建设资源,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知识建构、激发学习动机。
(5)通过多方引进端资源,广泛利用社会、高校的资源,为房山区的教师、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和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提高服务,为房山区教育教学提升助力。目前已与北师大、首师大、教科院等高校和机构合作,在深化房山区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中,利用高端资源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使用信息技术推进区域教学评价,助力教师提升个性化教学能力。建设区域教学质量诊断与评价系统,学生相关作业诊断和阶段性教学质量诊断、充分利用相关的智能分析软件,进行学习诊断与分析。
(6)资源建设坚持以市区政府投入为主,学校投入為辅的思路,使资源建设成为一项促进教育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常规工作。积极争取市、区级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一些专项资金的申请,用来购买一些认可度比较高的资源及平台,为全区学校共享使用,例如科学艺术、自然人文方面的资源。适当吸收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多元投入的方式保障资源的建设及应用,保障日常维护资金的持续运转以及培训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教育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