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农民增收途径探索分析
2018-12-24冯静
冯静
摘要: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年来一个劲地增加,但是与城镇居民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极低,主要依靠进城务工工资性收入,还有种粮收益。目前农民收入尽管农村农民潜在巨大的购买力,但是吆喝多年,收效寥寥,关键在于农民持续增收乏力,看病、上学、婚丧嫁娶支出抵充了收入绝大部分,还有养老储备预期,形不成现实的购买力。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兴有商业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农民可以有多种途径增加收入,减少城乡差距。
关键词:互联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
中国目前的商业模式在发生重大变化,在互联网日益成为广大企业销售的重要渠道背景下,农村、农民可以借助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综合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扩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大大提升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
农产品的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复杂的形势和较大的困难,粮食“十二连增”的起点高,粮食成本不断上升,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多,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一些地方出现放松粮食生产的倾向。
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由表2可得知,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自2007年至2016年均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城镇居民,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关乎6亿多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目前农村互联网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水平低,流通中间环节过多过滥、中间商“盘剥”,不排除有些粮食等农产品经纪人高息揽储,打着代农储粮等外衣欺骗种粮农民,囤积居奇、买空卖空、哄抬粮价或压级压价,坑农害农。尽管粮价逐步升高,落到农民手中的价款寥寥无几。这是始终困扰农村农民增加消费需求的一个长期矛盾和问题。自2004年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粮食市场收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原有的购销网络和购销方式已不复存在,中储粮和以益海为首的外资粮食企业并购了部分粮食购销网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阵地损失惨重,甚至粮食购销的功能丧失殆尽,产销不能直接见面,市场和信息双双滞后,现货多于期货,期货交易不充分,望粮兴叹,无可奈何,低价出售给粮食经纪人,这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之一。
农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问题成为民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借助目前互联网+的大好形势,可以探讨有利于我国农民增收的有中国特色的途径。
一、利用互联网发展订单粮食,建立农超对接的电子流通新形式
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部门联动的措施,发展订单粮食,确保优质小麦的订单生产,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走基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粮食加工企业+市场的路子,形成小麦订单生产—订单加工—大型超市销售—居民餐桌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探索粮油和其他农产品直销或网上销售的形式,组织“大篷车”,划出专门的地界销售,也可流动销售。订单粮食是提高粮食产销水平的有效途径。
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些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如粮食市场趋势难预测,订单价格不稳定,虽然有最低保护价,但是粮食价格一直都是比较低的,农户的积极性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另外,虽然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一些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进行订单粮食过程中,与农户之间还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没有开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造成这种订单关系比较松散,对农户的利益也没有很好的保证。
今后应该加强订单主体的培育,市场做好配套服务,增大訂单对农户及购销企业的吸引力,创立双方利益连接机制,加大订单影响力。
二、线上电子商务平台+特色农业城镇
在品牌越来越重要的当代,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是农民增收很好的方式。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区域农业特点,发展特色农业,借助于政府的推广,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业小镇,打出品牌,从粗放农业转化为精品农业。这种模式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更高,只依靠农民自身无法快速提升农产品品质,需要政府价入,引入更多的农业人才、农业研究培训机构,推广更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打造地区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收入。
这种互联网+农业特色城镇的创新发展道路,既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又促进了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但是,在发展农村电商过程中,又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缺乏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生产、分级和包装不够规范,农产品本身同质性就很严重,如果缺乏分类标准,产品附加值就无法体现出来。二是农村地区流通设施配套不够健全,多数物流配只延伸到城镇,部分乡村无网点,很多农产品滞销,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交通物流不畅所致,而且农产品往注重保鲜、防破损要求,农产品包装费用较大,物流配送成本偏高,更加重了农产品运输的困难。三是农村电商网络基础落后,乡镇、村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年轻人或具备一定业务能力的人员较少,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
三、农产品深加工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的模式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越来越重视,运用“互联网+农产品深加工”新模式,提高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利用互联网网络营销,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产品质量可追溯,加强从农产品原料到农产品加工再到农产品运输、销售等信息“一条龙”服务,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检,让消费者更加清楚食品来源及加工过程,提高产品透明度和可信度,提升食品安全性,深加工大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农产品深加工成为一条越来越完善的产业链,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时利用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可以拓宽企业销售渠道,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鼓励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网络营销体系,或入驻有影响力的网络营销平台。借助互联网手段还可以在网络上实现消费者参与对农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消费体验参与到农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让产品更加符合消费需求,也这是农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农民增收一直是民生重大的问题之一,互联网的兴起为农产品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渠道、可以利用互联网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参与,利用“互联网+农业+旅游”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进农村进行实地参与农产品的深加工,增添“农家乐”新的项目,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
提升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摆在国家面前的重大民生问题,搭上互联网的利器,探索多种农民增收的途径,造福广大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