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语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研究

2018-12-24赵阳

赢未来 2018年26期

赵阳

摘要:模糊性是语言的内在本质,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应用,提高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效率与表意的准确,提高文学作品内涵的同时,在文学作品翻译中,模糊语言的存在,为翻译者带来理解上与表达上的困难。基于此,文章探讨了俄语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对策,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准确传达文学作品的内涵。

关键词:俄语文学作品;模糊语言;翻译对策

前言: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背后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常喜爱引入用词考究、语义深远的词句,为读者带来模糊印象,这些语言被称之为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存在,是引导读者产生联想与思考的关键,是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在对俄语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模糊语言为翻译者带来困境,对此,全面考虑模糊语言这一重要因素,以便更好诠释俄语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1、模糊语言的简单概述

模糊语言,是一种弹性语言,主要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不固定的特性语言。相比于精确语言,模糊语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灵活性更强[1]。模糊语言具有两重性,本质上明确,表象上模糊;定性表述肯定,定量表述变化;内容上确定,形式上灵活。“模糊”在我国带有一定的贬义意味,人们常将其与“语言表述含糊不清”等同,随着国外文学进入我国,对模糊语言作为语言新分支,引起诸多人对其的研究,以便更准确翻译西方文学作品。

2、模糊语言翻译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至关重要,因此,在译者翻译俄语文学作品时,应重视模糊语言,展现其的魅力,以此保障作品翻译的完整性,保障最终译文作品含有其自身的风格,保障翻译作品的内涵[2]。模糊语言,模糊作为语言本身的风格,在俄语文学中,模糊语言包括单词、短语、句子等形式,面对其的模糊性,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带来困难。对此,在对俄语文学作品翻译时,应重视模糊语言,选择适当策略,保障模糊语言翻译的正确性,以便译者更好掌握文学作品本身风格,提高自身翻译水平。实际上,语言翻译是一种艺术,想要保障语言翻译的质量,应理解这些艺术,使不同背景、不同国家的人更好理解与沟通。成功的翻译,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能够理解并认识文章的内涵,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相反,若翻译者无法准确翻译模糊语言,极易使读者产生误解,难以真正理解作品中的艺术,甚至影响读者对原著作者思想、文学作品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对此,在俄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应重视模糊语言的翻译。

3、俄语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文学作品是作者主观的艺术,以创作者的感情表达为媒介,主观色彩浓厚,因此,在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3]。这些语言准确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引导读者产生共鸣与不同的理解,展现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模糊语言的存在,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对此,做好模糊语言的翻译工作,对俄语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3.1 模糊对模糊

在俄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句子能够模糊,单词也可以模糊,在俄语中,存在真对应模糊詞,对此,在对模糊语言翻译中,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必须对两种语言全面了解,找到两者间的关系。通常,在俄语作品中,单词之间大多具有对应关系,笔者认为,可采用模糊对模糊的翻译模式,对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进行翻译,提高翻译效果,达到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正确交流。模糊对模糊,主要是利用单词之间含义的相似性,保障翻译的准确性,该种翻译方式较简单,在俄语文学作品中,应用较多。然而,在真正使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вечер,вечером两个单词分别代表“傍晚”与“晚上”,在中文中,两个单词的含义存在差异性,在翻译过程中,属于模糊词,该种翻译模式能够更好传达原著,使读者更快速接受新的俄语文学作品,保障双方更好的交流。

3.2 精确对模糊

在对俄语文学进行翻译时,常遇到特殊模糊单词或模糊句子,如果采用模糊对模糊策略,很难使读者理解原著的含义。对此,可以采用精确对模糊的方式,对模糊语言进行翻译。该种翻译策略对译者有如下要求:准确掌握原著中的语境,在本国选择适当的语境进行翻译,以此保障文学作品翻译的完整,保障人们对语境的理解与代入。如:сейчас,在中文翻译中,多被译为“现在”,但是,该词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含义不同,例:Какойсейчасгод? “现在是哪一年?”сейчас可翻译“现在”,Онсейчассработыпришел, аключзабыл. “他刚刚下班,忘记带钥匙”,在该句话中,сейчас可被译为“刚刚”,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由此可见,以精确对模糊才能更好表述文章内容。对此,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必须了解文学作品所处背景与环境,展现文章特色,正确展示原著意境。

3.3 模糊对精确

另外,在俄语文学作品翻译中,除了利用精确语言翻译模糊语言外,还能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对文章中的精确语言进行翻译。该种翻译方式的应用,保障翻译完整性的同时,能够更真实展现俄语的魅力。如:Одинссошкой, асемеросложкой.可以翻译为“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少”,译者将其中的один, семеро“一”“七”进行了模糊翻译,但是,如果将其直接翻译成“一个人干活,七个人吃饭”,不仅稍显生硬,还影响了读者的理解。对此,在对俄语文学进行翻译时,尊重原著的同时,也应考虑读者的理解、语言的优美等。以模糊对精确的翻译模式,能够使译文更加生动,保障翻译质量。

4、总结

在俄语文学作品中,语言的模糊性普遍存在,为文学作品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为读者带来更丰富的感受。然而,在模糊语言翻译时,译者并不能全面掌握其的翻译方式,保障翻译的完整与全面,充分展现俄语文学作品的内涵。对此,译者应积极采用模糊对模糊、精确对模糊、模糊对精确等翻译方式,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保障所翻译作品的精确与达意,更好诠释文学原著的精华。

参考文献:

[1]姚波. 俄语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研究[J]. 中外交流, 2016(22):105-106.

[2]王玲娟, 韩骏.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翻译[J]. 北方文学:下, 2016(5):224-224.

[3]肖欣. 俄语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研究[D]. 辽宁大学, 2014(6):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