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真谛”
2018-12-24蒋丽君
蒋丽君
摘要: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和水平的发展,同时,有喜有使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适度,游戏,环境,年龄特点。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可以说来幼儿园他们其实就想来玩的,而且环境新鲜又有很多同龄小朋友。那么如何将一日活动变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或是说吸引孩子的法宝,这是我们幼儿园老师长期所要面对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幼儿向另一个幼儿建议:“我们来玩游戏,好吗?”“好哇,玩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烧饭吃吧”。可见,幼儿的游戏是出于自己内心的兴趣或愿望,而不是由别人所能够支配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完全让幼儿自己自由发挥、无限制玩下去呢?我觉得这里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合作作用。
第一,游戏欲望的挖掘:环境创设、善于沟通。
每每在孩子入园前,我们都会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在幼儿来游戏之前,我们可以给幼儿准备许多有利于游戏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比如在角色游戏区,中班小班的话,可以放置一些自制小厨师帽子,小医生的道具,放上听诊器、白大褂的时候,三四个幼儿一商量,可能会玩起医院游戏等,也可以放上幼儿自制的电话,两个幼儿商量后,就可能玩打电话的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在室外或是稍微空置点的地方放上沙包,他们可能不由自主地就玩起丢沙包的游戏……
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孩子心理方面的发展与潜意识中的渴望及需求,教师更多的要去与孩子进行沟通,就当是自己的好朋友一样,了解孩子想玩什么,想怎么玩,想玩多久等。一旦了解了孩子的游戏的动机和心理这便于我们挖掘更好的游戏。当然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不仅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于幼儿过多的刺激,是幼儿无所适从,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技法幼儿游戏的兴趣。
第二,适度尽情地游戏:时间与空间的相对自由。
“你去玩吧,自己当心点啊!”这是生活中一些爸爸妈妈时常说的一句话。在此种情况下孩子可能是自己自由游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这带来的后果也是可想而知。孩子在过多的放纵下游戏,无疑会产生这样一种思想:这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样玩就怎么样玩,其他人管不着。也正因此,现在的孩子头衔又增加了一些词汇:“暴力倾向”“任性倔强”“牛脾气”、“自由放任”、“天不怕,地不怕”等,这正是一些家长或老师没有及时发现或引导,导致孩子性格怪异,心理上有了一定影响。
游戏,是一种正规的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制约条件,要适度而游。“适度”,指幼儿和教师的双方面适度,不能强求,亦不可过之。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的帮助他人、幼儿相互交流合作、和同伴的和平共处等,幼儿都是在游戏中学会的,只要适度引导,适度让幼儿自由游戏,给予时间和空间的相对自由,并不是绝对自由,毕竟幼儿还在懵懂阶段,老师正确适度的引导会是幼儿积累知识经验,体验游戏成功的愉快,获得自信和满足的重要途径。
第三,保证幼儿的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规则的“点睛之处”与影响。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可以先教会个别的幼儿玩游戏,然后让他们互相学习的方法学会玩游戏;也可以运用只管教具岩石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应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对个别的幼儿进行指导,掌握游戏的时间,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游戏。
第四,切合幼儿游戏的发展目标:观察引导。
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了解游戏中的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需要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指导。教师已游戏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如小班的小朋友在拿着电话不知道该怎么办?教师可以拿起另一部电话开始和他聊天,“是小明吗?”“是呀,你是谢老师吗?”“对呀,小红想跟你说几句悄悄话,好吗?”这样,教师就已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来,并不自觉地指导了幼儿的游戏。
第五,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考虑幼儿年龄段和个别差异性。
幼儿的游戏随着幼儿的成长发生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也应该考虑这种发展。如小班的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全部玩一样的游戏,但他们不会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小班的幼儿进行指导时,要帮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学会和做游戏;中办的幼儿在游戏中虽然有分工也有合作,但他们的计划性较差,教师应尽量多的为幼儿提过多种条件,以便引导他们又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游戏;大班的游戏水平较高,可以给他们增加具有竞争性内容的游戏,以便将来更快的适应社会……
第六,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游戏的快乐:指导方式的多元化和多变性。
游戲没有一层不变的,不同的人玩同样的游戏也是不同的版本,同样的人在不一样的时间玩同样的游戏也是不一样的……那么相对而言,既要玩的尽兴又要玩的有意义,教师的指导便成了一股强有力的“催化剂”。游戏的指导没有固定的、绝对的模式,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游戏活动实际情况,积极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与体验游戏的乐趣。
幼儿园游戏的中心人物是幼儿,游戏的幕后主角是教师,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同时作用。如何让幼儿更好地游戏,更好地发展,是我们大家一直在探讨也是会延续探讨的话题,一定要本着能够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积极的配合与适度引导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与游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