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当铺套路深
2018-12-24王小梅
王小梅
在旧中国,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偏僻的乡镇,总少不了当铺。
当铺对抵押品的估价,金银首饰之类为最高,但最多只能估到抵押物品实际价值的一半,其他东西则更低。一旦典当成交,由当铺付给典当人现钱,坐收二分高利。押期一般为三个月到一年时间,到期不赎,如不交清利钱办理续当手續,抵押品便归当铺所有。
当铺在外形上就不同于别的店铺。站在街头望去,楷书“当”字大到几乎占了整整一面墙。走进去一看,里面店堂高大,窗户却开得很高很小,光线晦暗;店堂横门,是一溜青砖砌的高柜台。差不多高出中等人一头,只有仰着脸、踮着脚、举着双手才能交货接钱,所以“高柜台”便成了当铺的别称。鲁迅幼年时,父亲卧病,家道中落,曾与当铺打过几年交道,给他留下了黯然的回忆:“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
江浙一带,开当铺的多半是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大都合股经营,大店股份能达10万元以上,如上海的“裕和”,苏州的“惠鲁”。他们组织严密,完全由乡人和亲朋好友集资入股开办,其中不少人既是股东,又是店铺工作人员。一旦有人盗窃店铺贵重物品潜逃,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便于觅踪追回。
当铺的经营有特色,股东之下设经理,经理统率“三房”“四柜”。“三房”对内,是指钱房、饰房、包房,钱房就是账房,饰房和包房分别保管金银首饰和皮布衣物。“四柜”则是对外了,看货色、估价钱、办赎当都归“四柜”办理。“四柜”中分为头柜、二柜、三柜、四柜,依照每人股金多寡、地位高低、资历深浅依次排列。
“四柜”又称“朝奉”。凡是当铺开业,要得到朝廷核准,他们便认为开店是“奉旨经办”,谁也奈何他不得,每遇到和当户发生纠纷,就抬出“皇上”,借着“朝奉”两字吓人。“朝奉”们素以吝啬苛刻著称,估出价后,决不再加。
当铺里有好些“规矩”,比如成当的东西价钱讲妥后,写当票时“朝奉”必定拖着腔喊一声“王——”。中国人爱面子,大凡进了当铺的人,最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名实姓。“朝奉”们摸透了当户怕丢人的心理,所以不管张三李四,干脆统统报一“王”姓了之。久而久之,这声“喊嗓”成了拍板的标志。
当铺里的另一“规矩”是在当票上耍花招。写在当票上的那种弯弯曲曲的古怪字体,普通人见了根本认不出。比如一个人拿着一枚赤金戒指去当,写的却是“淡金戒”;一块宝石,写成“石料”;一颗明珠,偏偏要写“黄珠”;一件狐皮袍子,当票上变成了“光板无毛破袄一件”。总之,任你价值连城的抵押品,经他们笔头子一写,都成了没有人要的便宜货。他们为的是万一将来和当户发生纠葛,以当票为凭,所以“宁写孬勿写好”。
(摘自《文史博览》 图/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