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字切不可望文生义
2018-12-24刘洪亮
刘洪亮
在日本,一些与中国交往较多的日本朋友经常会对汉语有所“抱怨”。比如,有个姓小林的朋友就说:“在中国为什么你们不叫我‘KOBAYASHI而叫我小林呢?最初和中国人打交道时,他们叫我小林,我都不知道是在叫谁。”对此,我只能笑着解释,在汉语中本来就有小林这两个汉字,有其固定的發音,如果让不懂日语的中国人再把小林读成“KOBAYASHI”,就显得没有必要了。而对于欧美一些国家的人名,中国人的习惯是把它音译过来,所以听起来也很像他们原来的名字。
中日文字含义差别中常见的一个例子应该就是“油断一秒,怪我一生”了吧。这句话是日本工厂车间里常见的一个标语。据说当年中国一个代表团考察日本工厂时对这个标语感到很纳闷:“在车间里也没有看到什么油路管道,断一秒钟的油为什么还要责怪自己一辈子?”其实,这句标语的意思是“一秒钟的疏忽会造成一生的伤痛”,或者是“一时粗心招致终身伤残”,是在强调工作时要注意安全生产。
日本是使用汉字比较多的国家之一,在语言文化上与中国有些“同文同种”,但来自中国的汉字经过日本本土化后,一些保留了原来的意思,还有一些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在日语常用的1500多个汉字中,有800多个基本与汉语相通。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日间的文化和语言也是相互交流借鉴的。我们目前经常用的不少汉字、词组或说法都来自日语。比如,中国关于哲学和社会学的一些名词大都是来自日语,其中有我们常见的“政治”“经济”“民主”“干部”“科学”等。
同样,在汉日两种语言中,有相当多同字同义的词存在。比如军备、杂费、医疗、简易、诱导、道理、家具等;四字成语或固定词组则有“深谋远虑”“吴越同舟”“百折不挠”“四面楚歌”“口蜜腹剑”“水滴石穿”“彰往考来”“以心传心”等。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同字异义的词,一旦望文生义,就会闹出笑话。“娘”在汉语中应该是一个最让人感觉亲切的字了,在日语中这个汉字的意思也很亲切,只不过和汉语的“娘”差了辈分,日语中的“娘”是“女儿”的意思。“大家”在汉语中的意思我想每个人都很清楚,而“大家”在日语中却专指具有精湛技艺或学识渊博的人,还有很大的楼房之意,其另外一个意思是“房东”。再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手纸”,在日语中是指“信(函)”之意。而年轻朋友们常说的“学长”,在日语中却是“大学校长”,也有辈分之差。“爱人”更是不能搞混了理解,在汉语中这词指夫妻关系中的一方,而在日语中专指“情人”。
还有一些词汇,甚至连词性都发生了变化。比如“丈夫”在汉语中是夫妻中对男方的称呼,在日语中的意思是“健康的、强健的”。“大丈夫”,汉语中指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但日语则是“不要紧、没问题”的意思,这句日常用语,不少看日剧的朋友应该有所了解。
所以,有人说日语中都是汉字,学日语肯定简单,而学过的人都知道,“学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摘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