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味活动式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18-12-24吴怡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赛点习作文本

吴怡

摘要:语文素养是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激發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教学

核心素养究竟包含哪些方面?当前,学术界尚未正式提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但是综合各界的观点,不难发现大家共同关注于学生在言语积累运用、思维发展理解等方面。个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发展需求中,把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着重置于“听”“说”“读”“写”“思”。

但是,就像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所说,语文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促说——以读为线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要想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就要多读、多思考。而读并不只是读课文,应该树立大阅读的理念。因此,读书指导十分重要。

以苏教版三上《蒲公英》一课为例,这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的不同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诫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基于文本这一特色,以及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何引导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如何指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自主体会本课揭示的道理,如何指导学生感知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对突出人物个性的强化作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复述,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通过研读文本,“读出精彩”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主题。

除去基本的“读词”“读句”“初读”环节外,再对学生的读提出深层次要求:

“精读”环节——让学生走进故事,在上下文中理解字词含义,感受拟人手法的作用;

“赏读”环节——以默读探究与小组合读的方式,助推学生通过对比感知故事的寓意;

“活读”环节——以整体读、抓关键词的方式,指导学生把故事简要复述。

通过多个层面,对“读”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助写,以闯为索

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也是他们正式开始习作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学生心中根植下喜爱习作的种子呢?通过观察研究,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处于低年段需要激励的状态中,喜爱刺激与挑战,因此个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闯关学习。

以苏教版三上习作2《我的自画像》一课为例,以走进“习作城堡”为源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习作的热情。

“猜一猜”出示学生的自画像,在猜测中辨认他人的外貌特征,学生兴致勃勃地互动着,走稳了习作教学的第一步。

“读一读”以例文引路,寻找作者的写作内容:体型、年龄、体重、身高、穿着、性格、兴趣,并明确作者重点进行了外貌描写。由于学生年龄问题,积累的词语相对较少,适时给予学生补充了体型、身高、穿着三方面的不同类型的词语。

“找一找”基于第一关的完成情况,学生对于个人特征的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先为学生呈现了五官不同部位的各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再照着镜子寻找自己的个人特征,学生在汇报中交流自己对这一特征的喜好,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教师的适时补充,提高了学生写句、写好典型特征的能力,

“说一说”则通过划线的方式,带着学生品例文,并通过直观的演示从整体指导学生了解介绍外貌的顺序。

“想一想”通过几个小朋友的自我介绍,分别从性格和兴趣爱好两方面学习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说明。

【人的个性无法硬性区分,故通过三种不同的例文,指导学生学习总分结构及选材角度】

“理一理” 重在指导学生罗列提纲,做到心中有数,写作有序。

看似环节很多的习作教学,在一步一步明确的任务中,在一次一次的闯关成功的喜悦中,变得简单易懂。

当然,既然有闯关游戏,自然要有奖励。与开头的走进“可爱的人物”相对应,应有始有终。故而最终呈现了经典名著、生活实际等方面的人物漫画,凸显了人物外貌特征,再次激起学生观察人物外貌的激情!

三、扬思,以赛为梯

在日常教学中,适时进行单元的回顾与总结,既是对学生现有经验的整理,又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以苏教版三上一二单元的活动式复习为例,通过比赛的形式,张扬学生的思绪,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赛点一:比谁读得准

梳理出单元中的多音字;出示单元中易读错声母、韵母、声调的字词。组与组之间进行pk,在比赛中正音。

赛点二:比谁看得细

梳理出单元中易混淆的、易写错笔画的、易写错结构的字词。通过同座互考,在比赛中巩固字形。

赛点三:比谁说得妙

梳理出单元中的成语、四字词语、特殊词语、重点词语、重点句式等,通过男女生赛说打分的形式,激励学生积累。

赛点四:比谁找得对

根据单元文本构段特色、重点学习能力,进行个人比拼积分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在一次次不同形式的比赛中,学生既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又收获了整理复习单元知识点的能力。

趣味活动式教学,以主题游戏的方式,结合课内、课外相关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指导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堂,积极参与其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学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云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语文,2017(Z2):41-46.

[2] 王红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全脑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J].小学语文教学,2017(36):8-11.

[3] 郝晓芳.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7(17):52-53.

猜你喜欢

赛点习作文本
赛点制的奇袭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全国第17届“经略资源”杯幼儿主题绘画比赛江苏省外赛点招募启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