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

2018-12-24戴頔中国国家博物馆

数码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参观者展品公众

戴頔 中国国家博物馆

1 信息技术在博物馆运用的意义

传统的博物馆传递给参观者的信息非常有限,同时由于陈列模式的单一,缺乏个性化与针对化,使得在很大一部分造成博物馆资源的浪费。

博物馆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对博物馆文物传承的历史进行了解。借用信息技术对博物馆进行宣传,拓宽了宣传渠道以及受众面积,以及对知识的普及信息更加海量。将博物馆原有的物质化管理模式变成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管、研究以及传播。

2 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在这个数字大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博物馆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新兴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技术在优化残障人士参观体验上的应用

信息技术使得残障人士参观博物馆更加人性化。例如:重度残障人士由于无法手部不便无法对电子操作显示屏进行操作从而达到获取展品信息的目的,眼控技术的运用通过对眼睛活动轨迹的捕捉来将其意图反映在电子显示屏上;视障人士则由于无法判断展品的位置则使得体验感下降,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的定位方法将展品的具体位置信息传递给视障参观者,以帮助残障者顺利抵达展品位置;由于视力障碍 无法对展品的形状、颜色、纹路等外观进行辨认,力触觉反馈技术通过对展品的触摸,在虚拟的环境下为视障参观者提供触觉感知与力觉感知,弥补视觉上的障碍,帮助参观者对于展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听力障碍参观人士由于听力障碍无法获取对于展品的语音信息讲解,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和真实环境实现融合,将展品信息以视觉的形式展现出来。

2.2 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教育上的应用

实现数字信息化后,大大丰富了博物馆的教育内容。传统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以及讲解员有限的讲解来获取展品的信息,核心原则是突出展品的重点信息和,而新兴数字化信息使得博物馆的教育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实物信息,还包括关于展品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海量信息,甚至还可以与具有同时代特征的文物进行对比;有博物馆则在展品旁边增设二维码,力争将更为详尽的信息展现给参观者。在博物馆教育环境下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使得无法亲自到博物馆进行参观的参观者在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还可以带来更高的体验,例如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对遗址、生态环境等进行再造。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将珍稀文物进行“复制”,解决了广大参观者“只可远观不可触摸”的需求。例如故宫博物馆内推出了养心殿研究保护项目,为了让参观者更进一步体验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的应用,使用VR技术让大家“走进养心殿”。

专题展览片的制作也是信息技术在博物馆教育工作上的体现。通过投影仪、LED将展览品的信息以专题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使得传递的信息完整有逻辑性,更增加了趣味性,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参观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

2.3 信息技术在博物馆宣传上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博物馆的宣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截至2017年2月,我国有近80%的一级国家博物馆均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通过微信公众号,博物馆可以随时向关注者发布关于博物馆的即时信息,例如博物馆展览及活动讯节假日的放假信息等。对于参观者来说,可以通过公众号了解到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交通信息、购票信息等。通过微信公众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无论是在公交车上咖啡馆,只要有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浏览到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同时和博物馆的运营者进行互动。微信公众号里一个最为特色的板块应当属于园区导览,相当于博物馆内的一个GPS,通过语音对参观者进行园内导航,同时导航地图上的路线推荐以及支付系统也可以促进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宣传与销售。

结语: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互联网实现了资源共享,虚拟化技术使得文物能够“活”起来,不仅是文物的展览连整个博物馆都可以以三维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社交媒体的运用不仅没有丧失原有的关注群体,反而这一部分原有的群体带来了更多新的参观人群。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信息的传递模式,使得视障人群、学龄前儿童等也可以成为博物馆文化的受益者。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例如还有安保系统、消防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参观者展品公众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最美的蝌蚪
展品被盗了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
国宝展品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