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法”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2018-12-24贺晓平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数码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学习效果驱动

贺晓平 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前言:现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均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中专院校的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从而为其将来的工作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未真正意识到计算机的作用于价值,在教学时仍习惯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法进行教学,且几乎没有任何的目的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国民教育的主流,计算机教师应当意识到计算机作用与价值,并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计算机运用能力。

1 “任务驱动法”的具体优势

1.1 提高学生兴趣

现今,大部分中专学生都接触过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并不陌生,反而有较大的好感,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玩游戏、看视频等,而并非利用计算机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因此,良好的兴趣对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授课时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不仅能明确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其怀着极大的热情去攻克一个个难关,完成一个个目标,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与学习能力。

1.2 激发创新精神

对于刚接触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中专学生而言,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一头雾水,如若要求其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操作学学习,学生必定会感到无聊与乏味。而“任务驱动法”的主要特点在于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计算机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思考与创新,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深入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2.1 利用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现今,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必须要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愿意学、主动学,从而不断提高其学习的效果。计算机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也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对教学任务进行设定,并通过精美的PPT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最终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如教师讲解到“Word图文排版”这个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任务设定为“制作一张精美的卡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审美特点设计一张别具一格的卡片,此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高,在设计卡片的过程中则会认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图片、字体风格以及卡片边框等。当学生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每个学生的作品,让其能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继续创作的信心与热情。由此可见,任务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极大得促进作用,教师可在教学时可将教学目标分散为几个小目标,由小到大、由易到难,逐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不断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2.2 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水平

小组合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将小组合作方式纳入计算机教学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其对电脑并不陌生,但大多将电脑作为一种娱乐的工具,对电脑真正的作用与价值缺乏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课程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小组合作则可实现资源共享与观点共享,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应当注重成员的组合,确保每一个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并做好任务布置工作,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学习到与“Excel电子表格”相关的内容时,众所周知,Excel电子表格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给每组学生均发一张成绩表,表中的内容错乱、顺序错乱,学生需将成绩表中的内容完整录入Excel表格中;随后,使用表格中的工具对成绩依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利用表格工具标出成绩达到90分以上的学生。完成以上工作之后,教师再布置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对表格中的成绩进行统计,并制作成扇形图。由此可见,小组合作的优势就是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于力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一头雾水,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分节点地布置任务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困难,让其能有条理、有顺序地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加深其对教材内容的了解,并提高其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

2.3 利用合作交流结束学习任务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辅助者,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要为学生解答疑惑,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一般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也就是教师不仅可以将学生视为学生,还可以视为朋友,课余时间,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对计算机课程的意见与看法,并根据学生的想法来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与隔膜,并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合作交流来结束学习任务,一般而言,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一般是直接下课,让学生课后自行琢磨刚刚学习的内容,这种结束方式最主要的缺陷未能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通常而言,学生对刚学习过的内容大多存在疑惑与陌生之处,但由于教师未能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导致学生的疑惑未能及时解开,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的结束方式,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每一项任务,理解每一个内容。

如通过一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档”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但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这个部分的内容,对文章中某些工具的用法相对较为陌生,很可能下课之后就忘记了。因此,教师可以在下课之前留5分钟左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对这个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要求学生现场操作如何另存文档、插入表格以及设置段落等,并就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以加深其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对这次课程任务设计的意见与看法,如若学生觉得任务多、难度大,教师则应对教学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任务的驱动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中专计算机教师应利用任务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水平,并有效改善教学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学习效果驱动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莲心宝宝有话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