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变革探究

2018-12-24宁晓晴西安科技大学酆士维中兵北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数码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人事人事管理

宁晓晴 西安科技大学 酆士维 中兵北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高校发展战略需求,创新人事管理模式,是当前每一所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1 信息技术对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变革的重要作用

1.1 为高校人事管理转型提供了重要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事管理大部分仍然沿习过去的以管“事”为中心,注重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劳动关系、工作考勤、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等事务性内容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从高校人事管理转型角度来看,以后高校的人事管理必然会朝向以通过强化考核,制定激励措施,优化薪酬制度等为重要手段,来达到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高校整体绩效优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要实现这一管理方式的转变,高校人事管理必须加强包括大数据在内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多的服务于人才战略决策、教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等中心任务中去。

1.2 为高校人事管理规范化提供了有效管理工具

我国高校规模普遍较大,特别是扩招以来,不少高校更是一扩再扩,不管是学校占地面积还是教职员工人数,与扩招之前相比,都有大幅增加。要管理好高校众多教职工员工的个人档案信息、工作情况信息、考核信息、薪酬管理信息等资料,必须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工具,理顺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对各个流程的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得相关人力资源信息能够被规范的收集、存储、调用,并能实现动态更新,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1.3 为提升高校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利用率提供了便捷途径

在传统的人事管理当中,所有的人事资料都是记录在纸上,以纸质文件的形式进行保管,出于保密的原因,这些纸质资料平时被存放在具有保管权限的人员手中,需要调用的时候经过审批才能取出查看。这种被动式的管理方式极大的限制了人力资源信息的使用效率,对于高校的教职员工个人来讲,不清楚自己的人事档案中所记载的内容情况;对于高校的管理决策来说,除了个别调用,无法及时掌握和动态分析教职员工的个人成长情况。在大量运用信息化技术以后,这一弊端可以被革除,人力资源信息能够被存储于经过加密的服务器中,被分类授予各种权限的用户凭借密码随时提取。同时,被动态掌握的全校人才状况可以实时为高校决策提供支持,人力资源信息的利用率将被大幅提高。

2 高校人事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2.1 管理观念落后,对信息化认知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的全面信息化,首先必须转变管理观念,明确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但从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目前高校还普遍存在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不少高校还没有从学校的整体高度来规划人事管理的转型,只是把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部门任务去落实,把一些人事管理软件的应用当作信息化管理的全部,信息化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只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

2.2 数据权威性差,资源共享率低

高校中涉及人事管理信息的部门不止一个,通常有组织部门、教务部门、学生处等等,由于政出多门,在信息化建设中这些部门经常各自为政,按照本部门工作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系统及模式,所开发出的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五花八门。由此产生出了诸多问题:一方面,系统开发来自于不同的软件技术公司,部分功能重复且数据相互之间无法共享;另一方面,数据口径无法统一,数据准确性差,衔接性也差,严重影响了人事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3 信息系统架构陈旧,数据安全堪忧

随着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相关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也必须随之变化。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多数高校还在沿用数年前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一是无法根据现在的工作需要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展;二是无法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教职员工对管理信息的交互共享;三是可操作性差;四是在网络开放环境下,面对黑客攻击、病毒破坏等问题缺乏防范能力。

3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变革的措施

3.1 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高校人事管理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看到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视角、管理侧重点、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摒弃过去那种以管理教职员工名册、考勤、档案等事务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把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才,充分挖掘和发挥人才工作积极性,促进全校整体能力和绩效提升。这一转型同时也反映了国家主管机构对于高校人事改革的要求:早在2014年,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中即明确了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等契约化管理方式;2016年,我国人社部宣布将研究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和社会化管理将成为必然趋势。

3.2 构建满足管理服务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应以学校为信息化中心,强化全校性的指导职能和整合功能,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基于整合相关业务后形成的服务集合建立起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为了保证平台的顺利运行,高校要在院、系以及二级部门设立相应的信息管理人员,负责维护和更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形成自上而下的辐射,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引,构建平台的服务模式,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实现自我管理,逐步建立一种以突出教职员工需求的网络化服务模式。

3.3 立足高校长远发展,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管理团队,随着高校人事改革的推进,人事信息数据量不断增加、构成更加多维化、动态变化更为频繁,仅依靠原有的管理人员,是无法适应改革需要的。高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拔新时代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既要有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眼光,又要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还要具备信息化管理的思维和意识,逐步建立一支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去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人力资源战略,建立服务中心工作任务理念,深入挖掘高校人才潜力,为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过程中,高校必须加强重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打破年龄、学历、资历以及职称职务限制,大力选拔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充实到管理团队之中,以为高校人事改革奠定人才基础。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变革,应把向以人为本转变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转型方向,通过构建满足管理服务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建设等措施来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人事人事管理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落实研究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改革的相关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建议探寻
政坛人事变动
花时人事梦魂中,怕无芳意与人同
高职院校教职工身体素质现状研究: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