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领事夫人 庄祖宜用锅铲 炒 熟一个个异乡

2018-12-24

北广人物 2018年45期
关键词:做菜义工人类学

她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却意外转行做了厨师。婚后12年,她跟着当外交官的先生先后12次搬家,无论在美国纽约、中国香港,还是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她总能用锅铲将一个个异乡“炒熟”。

美国驻成都总领事夫人庄祖宜,已出版了3本美食畅销书,还制作了一系列教人做菜的视频,甚至让美国丈夫Jim Mullinax(中文名林杰伟)也变得无辣不欢。这位个性女子,用美食向我们示范了一种全新的人生选择。

学业受挫,从做菜中找到成就感

庄祖宜从小就喜欢吃妈妈做的牛肉丝。肉丝无论躲在芹菜里,还是掺杂在韭黄里,对于她来说都是儿时幸福的记忆。去美国留学前,她从未进过厨房,到了大洋彼岸,她却换了一副模样。

1998年,庄祖宜辞去中国台湾国中英文教师的工作,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硕士。硕士毕业后,她又到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反复修改博士论文让她身心俱疲,甚至身体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几近崩溃的庄祖宜只想在充满记忆味道的食物中得到安慰。她直奔超市,拎回一大袋食材和中式调料。可不会做菜的她只胡乱炖出一锅肉老味涩的酱油汤,最后勉强吃完。

虽然做的菜味道不怎么样,但庄祖宜意外发现:洗菜、切菜、淘米、腌肉这样熟能生巧的动作,比任何一种活动都能安抚她在异乡与论文较劲的焦虑。

2006年,庄祖宜随着新婚不久的外交官丈夫林杰伟搬到美国波士顿,发现了只听过没看过的剑桥厨艺学校。30岁的她,在忽然悟到人生志趣所在后,决定暂停博士学业,转投厨房,学习法式料理的专业烹饪课程。面对亲朋好友的质疑,她说:“论文迟早可以写完,可是内心的快乐一旦失去,就无可找寻。”

在剑桥厨艺学校里,庄祖宜第一次做面包、熬清汤、开生蚝……每完成一个步骤,她都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这是她以前做学问研究时从未感受到的。她说:“我从来没有在其他地方感受到像烹饪这样强大的吸引力。做菜的乐趣就在于它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馈。”的确,看着葱、蒜、辣椒“噼里啪啦”地在油锅里弹跳着释放香气,庄祖宜异常满足。

毕业没多久,庄祖宜又随林杰伟移居中国香港,应聘到一家高级餐厅担任学徒。在这里,她经过冷厨、蔬菜台、肉台、酱台、屠宰台、点心台等岗位的历练,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厨师。

因为多了人类学的文化素养,庄祖宜常常把在厨房里的工作当成“一线”调查,并对厨房百态、食材应用与饮食风潮等有很精细的观察。这些心得与学厨历程,被她写成一篇篇诙谐的随笔发在博客中,让她很快就赢得了大批粉丝。2009年,庄祖宜出版了《厨房里的人类学家》一书,很快卖到脱销。

锅铲为介,“炒熟”一个个异乡

庄祖宜学艺成功后的梦想是开一家餐厅,当个大厨。但在2010年,她又因林杰伟的工作变动来到上海,随后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她的大厨梦只好搁浅。

做了母亲之后,庄祖宜更加关心食材来源以及烹饪过程。每天早上,她都要在附近的菜场里搜罗时令鲜蔬,只为找到最新鲜、干净的食材。

带两个孩子,庄祖宜有时一天只能睡4小时。好在孩子永远是大人的动力,庄祖宜无论是工作还是照料家人的生活,似乎都更具能量了。她做菜时,孩子就在一旁玩打蛋器;切菜时,她也不回避孩子。朋友看到忍不住说:“你这样太危险了,怎么能让孩子离这么近,伤到他们怎么办?”庄祖宜则笑笑说:“我有把握不会伤到他们,而且这些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将来呢。”

延续着以往轻松有趣的笔调,庄祖宜继续带着一名厨子的热情率性与曾为人类学研究者的理性,集结了几年间对于买菜、做菜和吃饭的一些生活记录。2013年,她又出版了《其实,大家都想做菜》等书。

那一年,短视频在上海兴起,网友们强烈要求庄祖宜将做菜过程拍成视频。因为庄祖宜没有拍摄和剪辑的经验,于是她在好友的建议下找到大学生义工团队,请他们帮忙拍摄和剪辑,她给付的唯一酬劳是拍完可以吃她做的菜。

每次在大学生义工团队发布做菜信息,义工们都会问:“这次做什么菜啊?”如果庄祖宜说要做牛排、炖肉、烤鸡之类的大菜,第二天除了常来的几个义工外,还会临时出现一些打杂人员。做的菜吃完了,大家会毫不客气地问:“祖宜姐,我们没吃饱,再来点什么吧!”

看着这些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大孩子,庄祖宜总能瞬间想到办法满足他们的胃口:将多了的肉和土豆红烧,还将烤鸡的边角料等做成凉菜。连续相处两年,这些大学生被庄祖宜训练得不仅个个能洗手做羹汤,甚至连抱婴儿、哄小孩都有模有样。

美食为媒,把美国丈夫也炼成“麻辣味”

由于身为外交官的丈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派去不同驻地,嫁夫随夫,庄祖宜只好跟着一起东奔西跑。丈夫夸赞她不管在哪“都能把牺牲变为学习的机会”,庄祖宜却笑自己是在“认命”。搬到哪里,她都走街串巷买菜,大兴炉灶做菜,用一道道美食款待亲朋,也让买菜做饭充实她“颠沛流离”的生活。

2017年7月,因林杰伟升任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领事,他们要在这里住上3年。初到成都时,新家尚未归置好,庄祖宜就带着家人每天外出吃香喝辣。从川菜大师开的高档饭店,到大排长龙的老字号餐馆,再到卖7元钱一两担担面、5元钱一个锅盔的路边摊……她都会进去瞧、买来吃。通常外地人都觉得川菜油腻咸辣,她却大呼过瘾,激动难耐。重点是,美国丈夫和两个不过几岁的孩子在她的带领下,也越来越来越喜欢麻辣鲜香的川菜。

除了认真吃,夫妻俩还喜欢做。他们找阿姨学习做四川泡菜,跟着视频研究川味牛肉焦饼的做法……庄祖宜早上常常会给家人做四川口味的红油水饺、蛋烘糕。林杰伟也不示弱,他做的藤椒烤鸡和凉拌麻酱春蔬粉条更是一绝。不上班的时候,夫妻俩最爱步行去市场买菜,鲜果、蔬菜、香料、干货、水产……挨个摊位走下来,累了便四处寻觅麻辣烫店,大吃一顿再提着菜悠悠然走回去。林杰伟的朋友开玩笑说,庄祖宜把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丈夫炼成了“麻辣味”!

从学院到厨房,庄祖宜一路走来不曾后悔过,即使是在最疲惫、气馁、慌乱的时刻,她也总能在做菜的过程中获得慰藉和力量。如今,她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等到林杰伟退休,然后和他一起在成都开一家拉面馆:在古色古香的小店中,一锅高汤在炉火上“咕嘟”作响,她穿一身素白的工作服站在餐台边,为客人做一碗地道的拉面;闲暇时,她喝着先生自酿的啤酒,与老友们一起看日落……这位个性女人,用美食向人们示范了一种全新的人生选择。

猜你喜欢

做菜义工人类学
《审美人类学》评介
第一次做菜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巧用做菜推销自己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做菜
我要当义工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