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行为疗法的原理及实操

2018-12-23陈利林森王宏

赢未来 2018年25期
关键词:系统脱敏代币生物反馈

陈利 林森 王宏

根据教育部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示精神,全国高校将大学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现有教材中,心理咨询方法部分一直被视为重要内容,一般采用三大理论体系与方法,即心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认知与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方法、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认为行为疗法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更有实用性。因此本文重点探讨行为疗法的原理及实操过程,以为教师运用行为疗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健康的行为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一、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

行为治疗是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这类技术以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和巴甫洛夫的操作性及经典性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在人性问题上采取自然主义的哲学观点,把人的行为看作是由外界环境控制的,以减轻改善当事人的心理症状和不良行为方式为咨询或治疗目标。

(一)行为疗法对人性的观点

行为治疗的设计者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条件作用或条件反射,人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行为习惯系统,而所谓人格不过是诸多习惯系统中占有优势的习惯系统。如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从刺激到行为的反应,都可以简化为刺激 -反应的活动和单纯的适应功能。新行为主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不仅通过自身行为被强化而习得新的反应,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榜样完成的行为而习得新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以操作性条件反射基础,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对反射进行分析,他还花大量时间研究强化的作用,前一种行为的后果可以激励后一种行为,并决定以后的行为。

(二)行为疗法关于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理论假设

行为疗法认为心理障碍是个体形成的不良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些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或是学习得来,或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所致。因此可以根据学习或条件作用的某些基本规律对它们加以治疗或矫正。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否认遗传和本能对行为的作用,认为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以外,学习是获得行为和改变行为的主要途径,无论是适应的行为还是不适应的行为都源自学习。

(三)行为疗法的指导原则

行为疗法的指导原则是运用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采用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帮助当事人和改变不适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适应不良行为和症状是人与环境不相协调的结果,是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所致。既然好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不良的行为也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而消除。因此,条件反射在不良行为和某些疾患的矫正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学习或条件作用的某些基本规律,对个体加以治疗或矫正,获得适应的行为。

二、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

行为疗法把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运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作用等基本原理,采用程序化的操作流程,帮助当事人消除不良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确定目标行为

行为疗法对操作过程关心得较少,更关心设立特定的治疗目标,要求治疗的实施者于治疗开始前,让当事人明确要改变或养成的具体行为,即靶行为。如一个人不良习惯养成之后,他的需要就常常指向与社会要求相违背的目标,如见到别人的财物就迫不及待渴求占为己有,嗜酒或吸毒如命等等,我们可把这些行为当成目标行为。治疗目标一经确定,新的以条件作用为前提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开始进行了。

(二)描述分析靶行为

行为治疗要求治疗的实施者,如有多个靶行为,要确定治疗的先后顺序与最佳方案,以便使人信服所采用的方法的效度。在进行心理问题咨询和治疗中,不需要借助那些本我、驱力的内部因素,只要观察环境刺激和外顯行为之间,通过操作性学习获得的联系就可完整地解释人的行为的发展、持续和变化,在治疗开始前、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实施者要不断地对病人的靶行为作出客观的评定,具体描述分析靶行为,通过正强化和或负强化达到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建立新的与社会相适应的行为模式。

(三)选择矫正策略。

为了改变当事人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治疗目标的行为性质,与被治疗者一道确定治疗的具体实施方案,选择一套可描述的事先拟定的治疗策略与方法进行治疗。可以通过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和代币法等,对当事人进行不断学习训练,帮助当事人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养成新的适应行为,并对新的适应行为作出客观的评定,使人信服所采用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如系统脱敏适应症为特殊领域的焦虑或恐怖症,对警察社交恐惧的疗效非常明显,酒精依赖等也可应用系统脱敏治疗。一些身心疾病,如胃溃疡、高血压等,往往和慢性焦虑有关,系统脱敏也可帮助当事人减少或消除导致身心疾病的一些致病因索。

三、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法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训练,使个体纠正不适的行为模式,习得正确的的行为。本章主要介绍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咨询师通过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厌恶疗法、满灌疗法和系统脱敏等技术的组合运用,来纠正那些与心理障碍相关的非适应性行为模式,使得当事人的不良行为方式得以消除和减退,建立一种新的行为模式。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聪敏法是根据古典制约学习原理,使当事人对某种平常刺激学得的异常反应改变为正常反应的历程。系统脱敏法的理论根据是患焦虑症或恐惧症的当事人其心理异常的共同特征,都是对原属平常的刺激表现出过度敏感的失常反应。对平常刺激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异常反应习惯,这种不良习惯是由古典制约的历程学到的一种制约反应,要想去除去习得的不良习惯,就得将原本即属平常刺激的敏感性减低,由后天学得的恐惧反应,改变为平常反应,此种反学习历程称为反制约作用。

系统聪敏法实际可以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焦虑阶层所谓焦虑阶层。指当事人对某一刺激情境所表现焦虑的不同程度,治疗时可从最低层开始;第二步实施放松训练。由治疗人员指导当事人学习放松身心的技巧,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肌肉的活动及保持心境平稳,养成随时可凭借放松自己以抵制外在刺激干扰的习惯,以身心松弛的反应来代替焦虑反应。

第三步在想象中试验。确定焦虑阶层与学习到身体放松技巧后,就可先在想像中,实施系统脱敏法的试验,以平常的身心状态,去面对想像中的的情境,消除心理异常当事人学得之不良习惯。

第四在现实中验证。在现实中验证的目的,是希望让当事人放松身心去面对现实中原来引起他异常反应的情境,从而达到系统脱敏法的治疗目的。实践证明,系统脱敏法对于偏执狂和冲动性人格异常引发的暴力犯罪,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

(二)厌恶制约法

厌恶制约法是利用令人厌恶的刺激来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理论机制是认为一个人不良习惯养成之后,他的需要就常常指向与社会要求相违背的目标。为了改变这种不良行为习惯,可在这种刺激物出现之时,同时呈现一个另当事人特别厌恶的刺激物,如电击、药物、语言等,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从而消除原来的不良行为习惯,这种疗法是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与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厌恶性刺激要在不良行为出现时即给予。厌恶制约法常用于治疗强迫症、性变态和酒、烟、药物及毒品等生理心理依赖的矫正。

(三)代币法

代币法是一项十分灵活的行为疗法技,现代的代币法是与斯金纳等行为心理学家关于人和动物的操作条件作用的研究分不开的,这种方法是根据代币学习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一种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代币法是一种激励系统,促使当事人从事由治疗者事先选定的活动,提供适当的行为施以强化、不适当的行为借以被消除的特殊环境。当事人由于作出适当的行为而赢得代币,代币法可以由实施者来和当事人共同参加设计,可以增强治疗者和当事人双方实现治疗目标的动机和信心,让当事人参加,是代币法得以奏效的一个基本条件。许多研究表明,代币法对于严重的不良行为的矫正,具有有较好的效果。

(四)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行为疗法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仪器,让人们能够知道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变化的行为矫治技术,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根据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理论,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研究,通过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当事人调整和控制自己所有的身体机能,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胃肠、肌肉紧张程度、汗腺活动和脑电波等几生理指标的活动,从而改善機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矫正对应激的不适宜反应,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通过特殊的学习和训练,人也可以学会如何随意地控制自己的心脏、血管、胃肠、肾脏和各种腺体等内脏器官的活动,生物反馈和松弛反应训练相结合,可以使人更快、更有效地通过训练,学会使用松弛反应来对抗并消除情绪应激等症。临床实践证明,生物反馈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心身疾病、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

猜你喜欢

系统脱敏代币生物反馈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首次代币发行监管的行为经济学路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一例大四学生考研焦虑的咨询个案报告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一例学校恐惧症咨询案例分析与体会
补中益气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