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质量管理
2018-12-23张乐于航
张乐 于航
摘 要:建筑工程中在快速的发展中,存在很多质量通病。质量问题会给建筑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探讨,总结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分析解决措施,提出质量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投资成本巨大且施工技术要求高,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施工作业环节里,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混凝土裂缝,导致顶板出现渗漏现象等。以下主要分析下裂缝。
1.凝缩裂缝。混凝土表面呈现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缝,裂缝很浅,常在初凝期间出现。 其主要原因是: (1)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水泥和细集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 很大的 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更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 (2)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面压光,也常产生这类裂缝。
防治措施:混凝土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避免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面刮抹,如表 面粗糙、 含水量大, 可撒较稠水泥砂浆或干水泥砂再压光。 裂缝不影响强度, 一般可不处理, 对有美观要求的,可在表面加抹薄层水泥砂浆处理。
2.干缩裂缝。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不均,梁、 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 整體结构多发生在结构截面处; 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较为多 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生在箍筋位置。其主要原因是: (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 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 裂; 或者平卧薄型构件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垫层或台座的约束,而出现干缩 裂缝(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表面湿度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大的 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大的 砂浆层,收缩量加大。 (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在露天长久堆放而不张拉等。
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量,避免使用 过量粉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加 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爆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 避免发生过大 湿度变化,其余参见“塑性裂缝”的预防措施。表面干缩裂缝,可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 刷两遍环氧胶泥或加贴环氧玻璃布进行 表面封闭;深进的或贯穿的,就用环氧灌缝或在表 面加刷环氧胶泥封闭。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只要稍有疏忽就会留下质量隐患。从目前建筑的一些通病分析来看,只有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才是消灭质量隐患的根本途径。
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管制度规范。想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比如施工质量责任制以及事故报告处理等责任制度,同时也要让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在真正工作中得到发挥,使其能发挥真正的监督施工质量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人是作为最基础最基本的要素存在。它不但是操作者,同时也是组织者。他不仅是被控制的对象,同时又是控制的对象。既是质量的保障,又是工程出产不合格或者工程事故的源头。因此,在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中要以“人”这个最基本要素为核心,明确了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把施工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
2.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能否真正发挥实效发挥实际作用,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有效进行下去的关键环节。这要求施工单位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能有效运行下去的前提下,从任务承接,工程调研,乃至施工前期中期的准备,施工材料的采购,施工生产,施工操作以及回访客户,质量保修等方面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
3.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参与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高低,是整个工程质量优劣的最关键因素。现在不少的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启用职业素养较低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有的技术人员连对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最基础的常识也不懂,就匆忙上岗,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了一些正负钢筋搁反或者搭接长度不相同等现象,这给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想要施工质量能提高上去,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严格限制准入资格和提高施工人员职业素质做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落到每一个上岗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身上。
4.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在施工材料控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检测施工时所需要的原材料,建筑构件以及施工设备等的质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关,把紧材料的采购关,检验关以及使用关,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1)在采购员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那些相对诚实守信并且爱岗敬业的专业人员来担任,并且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以及材料的鉴定水平,以便他们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同时降低材料的成本;(2)首先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材料送检制度,对那些具有正规质量保证书的材料,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一视同仁的进行必要的检测,用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而相比那些质量书不齐全的产品,则更应该追查清楚,确保“三无产品”以及不合格的材料走不进施工现场;(3)在材料的使用上面,我们认为是施工材料合理使用同样是建设优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施工前,我们要预先为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创造良好的仓库或者场地等条件,用以确保它有一个良好的外界因素。而在施工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进行材料的是使用,减少对原材料的浪费。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施工使用的实验仪器,或者机械设备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没问题。
5.施工方式选择最优化。在施工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必须以增强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原则,进行优化设置。首先我们必须采取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方案,质量标准以及操作规程。我们必须采取较为先进的工艺,用以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这样做的同时,会提高项目的投资。因此在选择施工工艺上,我们要对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充分的调查,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工程项目和实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绝对不要为了省钱而选择不好的施工方案,这自然会造成得不偿失的局面,所以在施工工艺的最优化选择上,企业要慎重再慎重。
工程施工质量是决定工程最终成败优劣的关键,在施工的阶段,我们要制定完善的,详细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目标,并且通过各种合法合理的手段和途径,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过程乃至全方位的管理,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邓忠良.加强施工控制管理预防房屋渗透问题. [J].广西城镇建设,2003,(08).
[2]赵健.孙振忠.谈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四川建材.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