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整地造林技术的研究

2018-12-23韩梅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植树整地造林

韩梅

摘 要: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业;整地;植树;造林

整地是营林生产的基礎工作,是造林迹地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造林前整不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面积造林成活率,影响到幼林生长状况,以至于影响到林业生态建设的长远发展。为此,必须把好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质量关,把适时整地作为营林生产的第一要务,常抓不懈。本文简述了营林生产中适时整地的作用与方法,突显了营林生产中抓好基础工作,适时整地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

一、造林整地的主要作用

1.改善立地条件

造林整地在这方面的作用是综合性的。首先是通过采用不同的造林清理和整地的方法, 可以清除全部或部分自然植被,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调节造林地的光照、热量、水分和空气状况,以满足不同树种苗木、幼树的需要;其次,整地可以局部地改善造林地地面形状、坡度、坡面的相对高度和朝向,从而改变了种植点附近的小气候因子;最后,整地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水分、温度和通气状况,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间接的影响着土壤中全部养分的储存量,使更多的土壤养分处于可利用状态。山地土壤经过整地,可使种植点附近的细土层加厚,大石块拣尽,把肥沃的表土集中到幼林根系周围,使林木生长的养分条件进一步得到显著的改善。

2.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由于整地改善了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因而播下的种子能够很快地完成发芽准备,迅速吸水膨胀,生根出土;栽植的苗木根系愈合快,发生新根多,水分供需均衡,苗木可以顺利成活。其次,整地后,土壤疏松,土层加厚,灌木、杂草及石块被清除,苗木根系向土层深处及四周伸展的机械阻力减小,因而根系生长发育良好。

3.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

整地不但要为幼林成活、生长创造较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整地是一种破面上的简易水土保持工程,它可以形成一定的积水容积,把一时渗透不及的降水贮藏起来。

二、整地方法

由于造林地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广,自然条件复杂,或者地处偏远,决定了造林整地任务的艰巨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同时,由于林木树体高大,根系深广,生长周期长,所以,对造林整地的质量要求很高。整地前,对造林地应进行必要的清理。要把造林地上的藤条、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树头、站杆、火烧木等清理干净。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带状清理或块状清理。清理方法可以是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清理,也可以是机械清理。清理后归堆或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杂草。整地的方式可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类。

1.全面整地

在平原地区,坡度不大的山地,缓坡地,以及不易发生风蚀和水蚀的地方,大面积造林或营造农田防护林时,都可以采取全面整地的方法。这种方法改善立地条件效果明显。

2.局部整地

(1)带状整地。带状整地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好。平原地区可用犁沟、高垄、带状的方法。山地可用水平带、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等办法。

(2)块状整地。块状整地是块状或穴状翻垦造林地的方法。此法灵活性大,适用于各种造林地条件。整地省工,但改善立地条件的效果相对较差。平原地区常采用穴状、块状整地和高台整地的方法,山地多采用穴状、块状和鱼鳞坑的方法。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造林整地的方法一般以穴状整地更适合。穴状整地可以为林木的生长创造条件,能够满足林木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等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整地清除了地面自然植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表日照温度,从而提高土温,可以争取时间,提前造林。通过整地翻土、松土,捡出根藤、枝丫、石块,集中地表土壤,增加土壤肥力。通过整地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及时清理自然植被,使更多的降水渗入土壤,疏松土壤,增加保水能力,减少地表蒸发,使土壤对幼树有足够的水分供给。通过整地调节了土壤的水、肥、气、热的状况,有利微生物的活动,使更多土壤养分可以利用,供幼树吸收。通过整地,可以使肥沃土壤集中到根系周围,以利幼树生长。综上所述,造林前整不整地,什么时候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的质量。立地条件越差,越要适时整地,越要整好地。只有把好适时整地的质量关,才能奠定营林生产的坚实基础,才能充分使良种壮苗的增产效益变成现实,施展出林木速生丰产和改变生态环境的潜在能力。

三、整地后的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2.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植苗造林法: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4.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颉玉敏.浅谈造林整地与造林方法[J].农用实用信息技术,2010(5).

[2] 吕桂芝,刘芙,田吉宁,于效丹,刘炳友. 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18) .

[3] 孙盛辉. 鱼鳞坑在治理水土流失中的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09) .

[4] 凌发湘. 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造林方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5) .

[5] 王有忠. 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浅析[J]. 民营科技, 2010,(03) .

猜你喜欢

植树整地造林
植树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植树真快乐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植树鸟的来信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