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助手”软件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018-12-23葛菁绍兴市柯桥区鲁迅外国语学校
葛菁 绍兴市柯桥区鲁迅外国语学校
“互联网+教育”概念的提出是有必然性的。在智能手机、移动终端铺天盖地的今天,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一场大变革。传统教学法形式单一,一般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采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不主动,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佳等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天性,把快乐带进课堂,让学习变得有趣、高效?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方法,探索个性化学习新模式。由此应运而生的“教学助手”软件,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该软件主要包括“教材资源”、“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在线检测”、“课后作业”六大模块。下面以《用表格为网页布局》一课为例,讲述如何将“教学助手”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1 功在课前
常规的备课模式,一般是需要老师从网上搜索教案,再搜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然后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和修改,最后制作成PPT课件。集体备课时要调用资料也非常地不方便,需要通过U盘或者QQ等方式传输。而通过教学助手,可以实现海量优质资源共享,并同步精准推送。教师只要在“教材资源”中选择相应的学段、学科、版本和册别后,可以看到精准推送的与本课相关的各种“精品资源”,且精准匹配到章、到节、到课。这些资源都可以“收藏”至“我的资源”,同时可以进行二次编辑。强大的课件工具,实现轻松高效备课。
个性化导学案起到了助力翻转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外学习,课内解惑。以往备课时,教师常常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课件的制作上,却忽略了对学情的真实了解。事实上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基础不同,面对新的学习内容时,遭遇的困难不同,需要的帮助也不同。而文本、微课、习题形式的导学案,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用表格为网页布局》一课中,本人录制了两段微课,然后上传到了导学中。学生观看第一个微课时,对比了网页中有表格和没有表格的差别,体会到表格在布局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激发创建表格的兴趣。第二个微课则是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里面演示了在sharepoint designer中插入表格的具体步骤。一些后进生遇到操作困难时可以在导学中观看微课,以寻求帮助。
使用“同步备课”可以完成在线课件编辑。在这里教师选择“新建课件”,选择比较适合网页制作的背景主题,进入课件制作界面。大部分功能类似于PPT,但又比PPT更简单易于操作。尤其是添加“互动试题”,基本是傻瓜化的操作,有效的实现了交互功能。
2 效在课中
与传统课堂相比,“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课堂形式更为多元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为频繁。“互动课堂”能有效提高课堂活跃度,主要是运用在课堂展示和师生互动环节上。在这里,教师可以用手机通过wifi连接到软件,自由方便地控制课件。也可以把准备好的习题推送给学生,学生完成后,答题情况立即呈现。还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教学方法,评价和激励学生,以此增强教学的互动性、针对性。
它支持随堂拍照、拍摄视频、小组评分等多种互动功能,充分满足移动授课需求。比如,在学生用sharepoint designer插入表格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优秀的布局形式拍下来,再用照片推送的方式投影到白板,使课堂成果的展示和点评一气呵成。它使得课堂教学互动形式更加多样化,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而且还扩展了教学互动的深度与广度。
3 思在课后
在信息技术课中,往往重视操作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论素养。而实时在线检测,能即时检验教学效果:系统智能出题,检测结果及时呈现,学情报告实时掌握。
通过“课后作业”功能,实现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由于制作网页需要大量的素材,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后上网查找一些网页的背景图片,并在家校帮中上传给教师,教师筛选、汇总过后再共享给同学。这种师生之间的线下实时互动,使教学反馈非常及时,同时教师的个别指导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时代,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到“互联网+教育”模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将互联网带进课堂,不仅可以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构建教育教学的云平台,更可以让学习者有丰富而深刻的体验,真正实现的自主。
它为我们实现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何更好地使用这项技术,为“互联网+教育”服务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不断探索。相信在信息技术浪潮下的教育变革将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