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2018-12-22林梦
林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创建教学情境,借助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热情,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并提高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本文就以问题情境创设与利用为内容,对小学数学教学对策进行几点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小问题情境;创设;利用
引言
在小学数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与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方面的素材,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规律入手,合理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从而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奠定小学生数学基础。
1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尽管其学习能力较为有限,但其好奇心十分浓厚,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制造悬念,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为了更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设置问题情景的方式,充分调度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化被动为主动开展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区别于平铺直叙的理论知识教学,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能够更好给予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感受,学习情绪也会因此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师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构建更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开展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之间可转化定位和角色,让学生提问教师,从而更好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从书本中随机找寻几个三角形,并使用量角器将其内角的度数进行测量,然后学生向教师传达其中的任意两个内角度数,教师在不加自身的测量下,直接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此时,学生通常情况下会被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如何直接得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从而教师能够更好引入之后的教学。
2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最为基础的一门通识性课程,同时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较强的联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生活加以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加以理解,还能驱动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所用。同时,学生一旦将理论知识化为实践使用,能够更好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础。
例如,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平时的体育课程加以分析和举例。班级中一共有30位学生,每一个篮球架可以提供给4个学生进行篮球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进行分配工作。教师可为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分组,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讨论,以求获得更好的结论,深化学习效果。
除了在学校生活以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学生课后生活的距离,如18个同学相约去公园划船,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那么应该怎样分配人数呢。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举例,能够更好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并在潜移默化间提升思维能力。
3借助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辅助学生获得最好的教学体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切实发现其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加以针对性的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克服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所以,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类活动,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拥有较多的活动,如艺术周、英语周等多项活动,教师要将其充分结合数学知识,做好问题情景的创设工作,落实全面化、综合性教育的目的。
比如:教师在教授“相遇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组织这样的一个表演活动,让两位学生来到台前,他们从讲台两端逐渐向彼此靠近,其他学生观察这两个学生靠近的过程,学生在实际演示之后,教师在提出“相遇问题”,通过积极完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对于新知识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教师注意在提问题时,难易之间要有一个过程,例如,第一个问题是他们的方向是相同的还是相反的,第二个问题是他们同时行走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是他们相遇时的位置在哪里。
4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特点鲜明、好奇心重,普遍具有爱听故事的共性,因此,趣味性强的故事可大大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数学趣味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主动探索数学知识。通过创设故事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法”内容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创设情境:熊大、熊二区超市买水果、蛋糕共花去十元,其中档案5.5元,那么买水果花了多少钱?此时学生容易理解题目,但学生对减法掌握不牢固,难以快速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题,此时教师可利用结合教材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买卖情境帮助故事人物解决难题。通过生活化故事化情境创设,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5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阶段的常见教学方式为寓教于乐,其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教师的好评。现阶段教师授课要因人而异,投其所好,根据学生特点创设游戏化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游戏环节中,找寻问题答案、掌握数学直至。真正做到在玩中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進行小学数学“表内乘法”计算时,教师若采用传统方式,,组织学生按顺序进行乘法表背诵,学生枯燥难以记忆、心存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可采用“互问互答”的游戏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接龙回答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小组问单位,以此进行乘法题接龙回答。在快速的游戏节奏中,使学生锻炼乘法能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强化学生对乘法表的记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问答比赛,利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强化数学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增强其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以及兴趣爱好,并利用有效的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