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黄河金三角区域的璀璨明珠
2018-12-22张利娟张岩
张利娟 张岩
自2013年开始,由陕西省渭南市率先创办的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大会,已经成为加快地区优势资源与市场、资本高效对接的重要平台。5年来,三省四市通过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大会累计签约重大项目170个,总签约额达2581.09亿元。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
10月20日—22日,以“加强区域协作、共建产业联盟、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黄河金三角投资合作交流大会暨第二届渭南·北京经济合作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加强区域协作、共建产业联盟、实现共同发展”为主题,旨在弘扬交流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陕西省渭南市作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联席会议轮值主席,在着力构建高质量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中,展现出责任与担当。
2014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国家批复。5年来,区域内三省四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和陕西省渭南市)相互联手,相互借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围绕优势产业招大引强,共享合作共赢、互惠互利果实,在区域合作、产业协同发展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为经济社会提质增效集聚了大批优质项目和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经济合作活动周期间,三省四市共签约33个重大项目,总金额约558.09亿元。涉及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军民融合、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等多个领域。
黄河金三角的“领头雁”
在国家相关部委鼎力支持和三省四市的共同努力下,5年来,作为全国首个打破省级行政区划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黄河金三角的区域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经济相融、活力涌动的重要经济合作区域之一。
在黄河金三角区域,渭南当之无愧是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外交流的“领头雁”。
地处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的渭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东中部进入西部的第一座城市,陕西的东大门。承东启西、呼南应北的重要区域,造就了渭南自然枢纽、天然门户和必然流动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渭南轨道交通发展迅速,目前有2条高铁在渭南并站交会,6条铁路、3条高速公路和22条国省道纵贯交错,1小时直达咸阳国际机场,一日经济圈可辐射全国26个大中城市。还有规划在建的韩城、华山、卤阳湖等5座机场,现代化的关中综合交通次核心枢纽初步形成。
除了便捷的交通,渭南作为西北最优越的农业生态区,如今已是中国最大的优质果品生产基地,白水苹果、大荔冬枣、临渭葡萄、蒲城酥梨、合阳红提等五大水果品牌驰名中外,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钼都”“华夏金城”。
“近年来,我们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托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开发区和10个县域工业园区,聚集龙头项目,创新创业孵化,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煤化、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航空制造、生物发酵等新兴产业链,打造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为代表的五大重点产业,为做强实体经济、深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陕西省渭南市市长李毅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城市名片暨招商项目(北京)推介会上如是说。
李毅介绍,目前,渭南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围绕“三地一中心”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着力打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有色建材、文化旅游、特色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生物医药、航空、新材料五大百亿产业集群,聚力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次核心城市。
丝路起点的“排头兵”
无疑,新时代的渭南处在陕甘宁革命老区、关天经济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国家级政策的叠加区,聚集了巨大的发展潜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实一年前,陕西省就已经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深化京陕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两地合作交流。一年来,渭南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创新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这一次,作为黄河金三角区域抱团“晋京”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渭南在进一步推荐区域对接和共同发展上,更是体现出了责任与担当。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南水北调办主任朱昱表示,黄河金三角区域已经具备承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和现实基础,陕西将给予该区域最大的政策支持,推动三省四市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渭南将继续高举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大旗,共同谱写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搭建最广阔的舞台,提供‘店小二式精准服务,做好全方位的保障,真正让每一位企业家在渭南都能放心投资、舒心创业、顺心发展。”李毅说。
李毅表示,渭南将始终敞开合作共赢的大门,主动对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培育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截至目前,渭南已与俄罗斯、韩国、匈牙利等10个国家12个城市以及国内6省8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设立了驻美国、欧盟等7个经贸代表处,促成了中俄联合办学、中哈联合办学、中哈苹果友谊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和文化教育项目落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主动进京诚意招商,彰显的是渭南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担当,更是作为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排头兵”的责任。如今,渭南正在加快追赶超越步伐,为进一步加深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增添新动能。
军民融合的“聚集地”
陕西,作为国防科技工业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军民融合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为了将陕西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渭南在充分研判黄河金三角產业优势的基础上,把握抱团“晋京”这一契机,将“陕西名片”递向北京,以务实创新的理念和举措开创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新局面。
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黄河金三角具备独特优势。这里有毗邻古都西安的区位优势和发达交通路网;这里铝、镁、钼、铜、黄金等矿产资源丰富;这里已经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生产、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
渭南是距离西安最近的产业转移区。“西安研发,渭南制造”,正在日益成为军转民企业青睐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布局方式。目前,随着富阎一体化、卤阳湖国家民机试飞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加之本就具备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积淀,渭南正在逐渐成为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军民融合前沿产业的聚集地。
今年,是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渭南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让包括军转民企业在内的投资者切身感受到亲商、安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在军民融合相关产业项目上,渭南将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手续办理、税收奖励返还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更为全面的服务,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成为保障投资的“生命线”。
人才是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在渭南,梯次完备、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建立。渭南不仅拥有全省首屈一指的技术工人培养院校,还有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技师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已经成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站在改革开放40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回望5年来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的区域合作历程,有无数瞬间令人动容。5年来,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主动作为,渭南、运城、临汾、三门峡四市携手共进,合作交流换挡提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奋斗中,三省四市交出了一份金色的答卷,开启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迈进新时代,渭南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政策叠加期和机遇期,快速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渭南将聚集追赶超越目标和“五新”战略任务,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全力以赴稳增长、扩投资、促转型、惠民生、补短板,加快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着力构建高质量区域发展新格局。”渭南市委书记李明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