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NET程序设计语言》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

2018-12-22刘秋香刘振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2期
关键词:新工科

刘秋香 刘振伟

摘要:《.NET程序设计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实验项目的设计则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精品实验项目。

关键词:新工科;.NET程序设计;精品实验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2-0153-01

1 引言

《.NET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1] ,在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进行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三部曲 [2]。新工科专业是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这意味着未来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2]。

在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具备基本技能与方法,更需要接受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基本训练。《.NET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3]。

而《.NET程序设计语言》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是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精品实验项目。

2 精品实验项目设计

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项目时,首先要考虑项目类型和难度。一般情况下,除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还需要设计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验证性实验项目比较简单,通常学生参照例题或实验指导书即可完成;综合性实验项目则难度中等,需要学生自己综合利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来完成;而设计性实验项目难度较大,通常学生需要组队(3人左右一组)进行分析、设计才能完成。

设计项目时,还需要考虑项目实用性、综合性和易懂性,同时还要注意项目的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玩心重、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几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精品实验项目通常是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对于山东理工大学的学生,笔者设计了如下4个《.NET程序设计语言》精品实验项目:

(1) 综合性实验:交通灯

所用知識:基本语法、Windows窗体与控件、三种基本结构。

具体要求:运用Windows窗体与常用控件,结合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设计一个具有三种以上信号灯及计时牌的交通灯程序。

(2) 综合性实验:计算器

所用知识:基本语法、Windows窗体与控件、三种基本结构、异常处理。

具体要求:基于程序调试及异常处理,设计一个能够进行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简单计算器程序。

(3) 设计性实验:文本编辑器

所用知识:基本语法、Windows窗体与控件、三种基本结构、界面设计、通用对话框。

具体要求:运用界面设计相关技术,设计一个类似于写字板或Word的文本编辑器程序,能够处理多格式文本。

(4) 设计性实验:MyQQ

所用知识:基本语法、Windows窗体与控件、三种基本结构、界面设计、异常处理、访问数据库技术。

具体要求:运用界面设计、异常处理和访问数据库技术,模拟QQ来设计一个简化版QQ程序,具备数据存储、登录和主面板的个人信息、好友列表等基本功能。

3 实施过程与效果

上述四个《.NET程序设计语言》精品实验项目,涵盖的知识点逐步增多,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在一两个验证性实验之后,穿插上相应的精品实验项目。由于精品实验项目通常是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难度稍微大一点,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水平进行工作量和难度的相应调整。根据项目的难度,要求学生既能独立完成任务,也要学习团队间协作和交流的方法及技巧。

通过递进式精品实验项目的实际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如果将实验过程和成果计入课程总评,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实施效果如下:

(1) 交通灯、计算器:锻炼了学生综合基础知识来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文本编辑器、MyQQ:锻炼了学生独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实现与调试的能力,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结论

精品实验项目的设计,既要保证学生对其熟悉易懂、感兴趣,又要保证难度、工作量适中,还要保证功能足够全面、具有代表性。实践证明,这种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收获较大。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有了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充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能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刘秋香,孙坤.案例驱动教学法在《.NET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17):45.

[2] 360百科.新工科[EB/OL].https://baike.so.com/doc/25631306-26683165.html.

[3] 陶强,刘莉.ASP.NET实验教学改革[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2(2):21-23.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新工科
基于新工科形势下发动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