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视角的大学生精准资助新模式、新途径研究

2018-12-22王风磊王建宝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2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新途径新模式

王风磊 王建宝

摘要:现代的教育领域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还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其中大学生的精准资助就是一个发展。国家对于大学生资助问题也是十分支持的,所以怎样正确地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是每一所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实现解决这一问题的目标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基于大数据的视角下去思考精准资助的新模式、新途径。所以应该找出目前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这样才能够基于大数据的视角去研究精准资助新模式、新途径,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精准资助的公平,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资助;新模式;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2-009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大数据同时关乎着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进步,也在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国家各级行政部门也是对于大数据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因此对于“大数据”分别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有提到一个目标,那就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而且还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专栏提出了我们要将教育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发挥出大数据对教育领域起到的支撑作用,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国家还是对教育领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同时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基于大数据真实客观的性质的信息化、大数据建设,因为在大数据的监管下每个人都会显示出自己真实的一面。我们可以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来帮助人们进行选择,而且这样的选择能够保证一定程度的准确度。所以国家近几年也在不断地开展精准资助的工作,而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精准资助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生的贫困认定以及精准资助方面,大数据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它提供了新的方式以及途径。

1 目前的资助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1高校的数据库不健全,贫困生的认定太简单

第一,在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认定需要进行班级的评议,但是目前就会出现评议小组人员不足的问题,因此就没有办法对申请贫困生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判定,而且由于评议的依据都是通过學生本人递交的申请来确定的,导致了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出现了片面化的信息,对于学生的信息太简单就使得认定依据过于单一,不能得到充分的认定依据就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议,因此就会出现评议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会导致那些真正的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不到贫困生的资格,也就得不到国家的补助。

第二,我们的贫困生认定其实还需要进行一项调查工作,那就是对申请贫困生的家庭进行走访。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如时间、地域、人力等,高校无法完成这项工作。除此之外,有的来自生源地的一些负责扶贫工作的工作人员还会以公谋私,利用职务之便不给学生开具公信力的证明,这就会导致学生家庭因为这个原因得不到贫困生的认定,这也会给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困扰。其次,由于时间、地域、经济、人力等多种因素影响,高校无法一一走访申请学生的家庭。

第三,由于很多高校的数据库不健全问题会造成对于学生的信息,如家庭收入、成绩或者消费等信息都无法提供准确,这样会影响数据的分析。大数据的作用主要就是依靠于真实有效的信息平台的建设,所以只有搭建一个全面的有效信息化平台,才能真正地做好高校的精准资助。

1.2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不够科学

我国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没有做出特别明确的相关规定,就目前来说,高校关于贫困生的认定还是基于2007年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一规定进行判定的。它其中对于贫困生的界定就是家庭整体经济困难并且学生的月均生活费不高于学校所在地规定的居民最低保障,此外学生的生活费用不能支撑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及学习。这种对于贫困生的认定是一种固定的描述,这样很容易在认定的时候加入主观性。除此之外,还会有生源地不同导致的最低生活保障不同,这样就不能保证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最后会出现认定的结果与现实不符或者有所偏差的情况,并且在高校中还回时常出现一些打着贫困生旗号去领取国家的补助的现象,这样一来就会让这些资源没有用到真正有需要的学生身上,导致精准资助出现漏洞。

1.3对贫困生的认定过程缺乏动态管理

我们之所以设立高校的贫困生资助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完成学业,不因为家庭的经济困难而辍学,所以为了这一目标不仅仅是高校,还有更多的社会人员投身了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但是这也仅仅只是解决了第一步的问题,接下来的资助金的发放以及受到资助的学生本人的家庭情况变化与否都是需要进行后续的跟踪管理的,这就给精准资助带来了新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关于大学生精准资助的相关规定,但是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就落实到每个高校,而且大部分的高校还没有一个关于学生基础信息的一个完善的大数据库,也就没有办法了解到受到资助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就不能进行资助之后的后续跟踪管理。这样就没有达到最初设置这个大学生精准资助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真正的精准资助。

1.4对贫困生的认定缺乏信息安全体系

现在的高校进行贫困生认定时,有一些还是通过陈述或者答辩的方式,之后就是在班里进行评议,最后由学院进行最终的认定,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还要进行核实才能对学生进行资助,但是这种公开的资助认定方式也会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数据的安全问题,所有被资助学生的数据都是存储在大数据的系统中的,因此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就可能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

2 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资助途径

2.1实现认定依据的精准化

要想做到高校资助认定依据的精准化首要的就是对贫困生进行精准的识别。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大数据的技术去收集贫困生的数据并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数据库,能够让我们随时都可以调查学生的情况。在之前的贫困生认定中主要是依据教育部门给出的数据,而教育部门也没有学生各方面全面的数据,所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将教育、银行、民政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并且定期进行检查更新,这样就可以让贫困生认定工作有效顺利地进行,为认定依据的精准化做出贡献。

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全部数据和信息,再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分析,通过专家给出贫困生认定的具体依据,最后再结合数据库中的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进行评价标准的确定,进而就能建立起一个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体系,进一步将资助对象的认定依据精准化。

2.2实现认定标准的精准化

应资助对象一个都不能少、不应资助对象一个都不能有就是认定标准精准化的最好解释。它可以依据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精准认定的同时实现更加人性化的资助方式。

它的具体做法就是先对资助的学生进行认定,随后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进行数据分析,最后选择适合学生的资助方式。所以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要充分地了解了学生情况以及资助情况下,在对资助的资源以及形式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个人以及家庭情况选择适合他的资助方式,如勤工助学、生活补贴、社会资助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发放的补助金能够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

2.3实现精准资助的动态化

精准资助的精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决策、执行、监督这三个环节。在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体系要不断进行证明分析,同时还要进行接受资助学生的一些数据的收集工作,如学生的月消费总额、消费的方式、目的等,收集之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分析,分析出这些消费的具体情況以及用途并且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后续的跟踪管理,这样就可以判断出贫困生的选择是否正确。当我们通过这些消费的情况分析出贫困生选择的正确性后,就能够动态化的管理资助的对象。资助动态化其实就是精准化的一部分,在解决了资助的一系列问题之后就能够让高校大学生精准资助的认定更加真实客观。

2.4实现精准资助信息的安全化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都会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而高校却在加强内部管理以及对大数据的使用和流程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时没有顾及这一点,这样很容易但是学生的隐私泄露。因此高校要在数据库的日常管理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强,防止学生信息的泄露。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的就是要将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清晰的划分,做到尊重学生本人及家庭的隐私,在注重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考虑一下学生的隐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在知识和心理共同发展。

2.5加强大数据意识,培养综合性资助人才

目前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都是根据大数据来进行的,而对比传统的认定方式不论是在工作的内容还是认定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所以要注重贫困生认定的相关人员的意识培养,让他们有正确的对贫困生认定的思想,让他们的工作方式适应大数据的背景下产生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

其次,既然是基于大数据的技术产生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方式,就要求参与资助的工作人员对大数据技术有基本的了解,这样才能够理解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而准确完成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因此在选择参加资助工作的人员时,了解基本的大数据知识以及有过资助工作的经验等要列入考核的标准之内,或者高校可以进行这一方面人才的专门培养,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大数据人才团队。

3 结语

“精准资助”作为教育扶贫的一个重要环节,想要实现精准资助就必须完成它的基础以及核心的工作,那就是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目前的高校精准资助方式都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制定的,因此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新机制是资助工作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也能够为资助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资助资源的优化做出贡献。因此在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就要与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资助相结合,从而使资助工作顺利进行,让资助工作科学有序的展开,有利于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 刘云博,白华.精准化资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思维[J]. 教育评论,2016(02):67-70.

[2] 白华,徐英. 扶贫攻坚视角下高校建档立卡生精准资助探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3):16-21.

[3] 张远航. 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J]. 思想理论教育,2016(01):108-111.

[4] 张楠.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J]. 科技视界,2016(20):142.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新途径新模式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林下种植三叶青 增收致富新途径
绿化沙漠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