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管理模式在ICU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8-12-22曾萍
曾萍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协同管理模式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80例危重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痛镇静安全管理, 观察组采用协同管理模式联合常规镇痛镇靜安全管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镇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入住ICU后的住院时间及镇静时间分别为(100.23±10.23)、(60.67±3.20)h,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7.27±11.23)、(92.78±5.70)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3例, 肺部感染2例, 意外拔管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9/40);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例, 肺部感染7例, 意外拔管5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18/4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危重患者采用协同管理联合常规镇静镇痛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协同管理模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镇静镇痛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86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 in safety manage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nalgesia and sed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analgesia, seda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 combined with routine analgesia, seda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hospitalization time, sedation time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sedation time respectively as (100.23±10.23) and (60.67±3.20) h, which were obviously shorter than (147.27±11.23) and (92.78±5.70) 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 cases of hypotension, 2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4 cases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wit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22.5% (9/40),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had 6 cases of hypotension, 7 ca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5 cases of accidental extubation, with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45.0%(18/40).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nd conventional sedative and analgesic safety management shows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 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mode; Intensive care unit; Sedative and analgesic safe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镇静镇痛安全管理是一种针对危重患者的管理模式, 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治疗, 降低患者对于疾病的不良反应, 减少患者身体的损耗, 保护患者体内的脏器器官功能[1]。医学上提出可以在ICU应用协同管理模式联合镇静镇痛安全管理。本研究探讨了协同管理模式在ICU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危重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18例;年龄25~78岁, 平均年龄(50.34±10.2)岁;其中, 心肌梗死13例, 败血症14例, 肾功能衰竭13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21例, 年龄26~75岁, 平均(51.23±8.2)岁;其中, 心肌梗死10例, 败血症15例, 肾功能衰竭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了解患者的具体病症、平时状态, 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 选择合适的镇静镇痛药物, 根据对患者的评估, 酌情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 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患者镇静镇痛管理[2]。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协同管理模式联合常规镇痛镇静安全管理, 常规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与对照组相同。协同管理模式具体流程如下:①集中医师护理人员, 制定患者的镇痛镇静方案, 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 配置适合患者服用的药物剂量, 固定时间唤醒患者服用药物。②提高医生及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定时开展培训及讲座, 让医生与护理人员一直进步。③入院后, 评估患者的各项能力, 并且设置定期评估, 随时增减患者用药剂量。④患者治疗期间, 护理人员每天要辅助患者适当做一些肢体运动, 以保持肢体的活动功能。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镇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镇静时间比较 观察组入住ICU后的住院时间及镇静时间分别为(100.23±10.23)、(60.67±
3.20)h,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7.27±11.23)、(92.78±5.70)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低血压3例, 肺部感染2例, 意外拔管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9/40);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例, 肺部感染7例, 意外拔管5例, 不良反應发生率为45.0%(18/4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ICU是一种跟随时代医疗共同进步, 且与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模式。将危重患者集中起来, 进行共同管理, 给予最佳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保障, 能够达到最好的救治效果[3]。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 更好地进行ICU管理, 提高救治效果成为目前医学界的一个新论点。协同管理模式就是建立在原有管理上的一种新型优质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医疗资源的边界, 实现共同运作, 将资源集中到一起, 实现全面分配, 分秒利用, 将医疗资源开发到最大, 利用到极致[4]。在节省医疗资源的同时, 也能给予危重患者最好的救治, 减少患者因为医疗资源的短缺造成的影响[5]。同时, 有效利用医疗资源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
ICU的危重患者由于病情非常严重, 往往比普通患者更具有危急性、特殊性。因此, 对于治疗和护理有着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在患者出现意外或病情加重时及时给予抢救, 日常的护理也要更为精心, 避免患者的身体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影响日后的恢复[6-8]。为了能够更好地给予危重患者治疗和护理, ICU的医生及护理人员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各种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 其中不乏严重疾病。医院的资源有限, 无法及时补充足够的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护理人员。而协同管理模式认为, 对医生和护理人员应定期开展培训及讲座, 以提高其专业能力, 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协同管理模式能够在不影响患者病情的情况下, 提高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同时, 辅助患者进行适当、有序的功能锻炼, 能够避免患者发生肢体功能障碍, 让其在治疗过程中得到最好的待遇, 同时也能满足患者对于医生及护理人员的需求。
本研究通过对协同管理模式在ICU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的分析发现, 采用协同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镇静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用价值颇高,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洁惠, 徐建宁, 方强, 等. 医护合作策略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1):44-48.
[2] 高春华, 尹慧芳, 孙丹萍. ICU护士主导的目标性镇静镇痛安全管理方案.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1):65-66.
[3] 石崛, 林王莹, 梁小英, 等. 医护合作培训在重症医学科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30):4411-4414.
[4] 苏茂生, 段伟东, 江颖, 等. 美国医院ICU管理介绍. 海南医学, 2015, 26(4):599-602.
[5] 黄珍, 区洁芬. 医护合作ICU镇痛镇静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7):23-25.
[6] 周卫萍, 王竹敏. 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护理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7, 24(5):556-560.
[7] 吴清华, 陈巧玲, 黄卓凡, 等. 协同管理模式在ICU镇痛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右江医学, 2017, 45(5):600-602.
[8] 季萍. 医护合作模式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信息, 2017, 30(9):55-57.
[收稿日期: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