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效果分析
2018-12-22左亚华廖继尧黄万盛
左亚华 廖继尧 黄万盛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220例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07±0.32)、(5.64±1.28)、(7.08±1.71)d, 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70±1.44)、(7.83±1.65)、(10.34±2.1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实施雾化吸入治疗, 可使药物直达病灶, 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有利于疾病转归,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综合治疗;雾化吸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59
呼吸系统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 一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少数情况下由细菌引发[1]。好发于季节交替、温度变化大的气候, 以发热、咳嗽、喘憋不适为主要症状, 若不及时处理, 会继发气管支气管炎、中耳炎、急性鼻窦炎, 甚至出现心肌炎、肾炎等严重并发症, 危及患儿的生命[2]。因此早期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是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此, 本文选取2015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220例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 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 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5年8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220例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1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抗感染、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退热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治疗:向雾化设备的药杯中加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15 mg, 指导患儿及家长如何正确使用喷嘴, 调整合适的氧流量形成药物喷雾, 20 min/次, 2次/d, 连续治疗5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①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②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体温恢复正常, 复查胸部DR显示无异常;显效:治疗后患儿体温基本正常, 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胸部DR显示无异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症状较前改善, 复查胸部DR显示仍有轻度炎症, 但较治疗前好转;无效:治疗后患儿症状未改善甚至出现病情恶化[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 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抗炎治疗的同时, 还需要给予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 从而尽快缓解临床症状, 改善疾病预后。儿童依从性差, 传统的口服、静脉给药途径存在一定的限制, 且病灶部位血药浓度低, 短期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病灶的血药浓度, 改善短期治疗效果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中备受关注。
雾化吸入是通过高速气流将药物转为雾状直接作用于患儿的小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到肺泡, 使药物直接到达患处作用于气道表面的感受器或靶受体, 有效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 改善通气、稀释痰液[4]。此外, 通过吸入作为驱动气的氧气, 可以显著缓解由于炎症刺激导致的局部缺氧带来的喘憋、呼吸困难[5]。
本研究结果顯示,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通过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 确切、迅速改善患儿的呼吸系统感染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有利于疾病转归,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 雾化吸入治疗可以使药物直达病灶, 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晨. 夫西地酸钠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对比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6c):45-46.
[2] 王爱珍.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探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0):148-149.
[3] 向湘检. 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5):130-131.
[4] 汪洋. 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10):197-198.
[5] 杨月敏, 张玉柱, 宋玉玲, 等. 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效果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2):231-232.
[收稿日期:2018-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