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知识产权政策研究

2018-12-22徐硼杨萍高媛

关键词:政策工具

徐硼 杨萍 高媛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政策的有效运用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在公共政策领域内,政策工具被广泛运用在政策体系评价上,而在知识产权政策评估上,政策工具鲜少运用。选取2012-21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关政策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基本政策工具使用、政策功能两个维度来探究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的有效性,研究其在制定和实施上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从颁发部门来看,存在内容交叉、管理权责不清等情况;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政策工具使用失衡,环境型政策偏多,而供给型政策严重缺失;在政策功能维度,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政策使用过溢,缺乏对创造和运用方面的政策支持等。

关键词:知识产权政策、政策工具、政策功能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8.05.0021

一、問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于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经济转型的有效方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才能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我国作为“知识产权大国”的有利地位虽逐渐稳固,专利申请和商标登记数量均蝉联世界首位,但仍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1],知识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以及专利的转化利用情况远不及知识产权强国水平,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足,知识产权政策使用失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指出,我国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提升国家和企业竞争力。因此,实现“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2],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知识产权政策的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都有其独到见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种研究视角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

一是知识产权政策的功能及使用的研究。曹新明[3]提出知识产权政策功能分为制定、使用和管理等,并在该领域中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蒋玉宏[4]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政策的功能与特性。知识产权制度与科技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5],一方面,科技进步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与管理,另一方面,科技也会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威胁。因此,吴欣望[6]从经济学角度提出知识产权政策使用的适当保护原则和限制过度垄断原则。许春明等[7]、孙运德[8]、张耀辉[9]、李春顶[10]、吴汉东[11]等分别从经济学角度、公共政策管理角度,运用科斯定理、委托代理等理论探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弊端与不足。蔡毅敏[12]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愈加迫切,制定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要考虑其全球性和开放性。刘菊芳[13]将知识产权与服务业相结合,剖析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二是知识产权政策的外部性研究,主要是与产业政策等的协同作用。肖延高、李仕明等[14]以深圳为例,分析了深圳产业调整中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地位以及知识产权发展促进区域自主创新的路径研究。周莹[15]从协同的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政策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结构。孙斌、彭纪生[16]将知识产权政策与创新政策相结合,分析协同演变趋势,重点介绍两者核心目标的异同性。姜江[17]提出在“新常态”形势下,产业政策必须与知识产权政策对接,以提升知识产权产业化水平,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成功转型。

三是知识产权政策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对比分析法、DEA分析法等。Brent Goldfarb[18]将瑞典与美国知识产权政策文本进行对比发现,瑞典在制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政策时是以政府、高校、企业及研究人员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并且对研究人员参与商业活动的行为进行政策限制;而美国鼓励大学中的产权研发竞争,认为这将会加强校企之间的交流与互动。Assafa Endeshaw[19]通过比较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体系发展情况,提出应加强知识产权立法,而在执行方面要有一定灵活性,要遵循自由贸易规定。Jeff Thurk[20]从定量的角度评价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提出各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据各国国情不同而有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会一直延续很长时间。郭俊华[21]提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知识产权政策评估体系,包括理论模型、指标体系等。

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可以发现:知识产权的理论研究多集中在与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的协同效应上,在单独针对知识产权政策文本的研究较少,并且缺乏对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政策等几个功能系统的对比研究,缺乏对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在整体性视角上的研究;在知识产权政策评估的实证研究上,比较分析、案例分析、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等分析方法的运用较多,而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涉及较少;并且,已有很多文献是对知识产权竞争力的定量分析,但是对政策文本的定量分析较少,而且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分析和建议。

二、模型构建

(一)X维度:基本政策工具维度

本文结合Rothwell和Zegveld提出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将从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个方面来分析知识产权政策的使用情况。其中,供给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从促进知识产权产生的角度,对有利于扩大知识产权产生的人才、信息、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主要在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将其细分为科学技术、教育、信息和公营企业四个方面。根据经济学中的供需平衡理论,只有将供给与需求结合在一起、达到平衡状态才能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需求型政策工具主要是解决知识产权的需求和使用意愿不足的问题,需求型政策主要包括采购、外包、海外机构管理和贸易管制等常见的改进措施,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为知识产权的创造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知识产权的市场需求,从而拉动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运用。环境型政策工具的目的是维护知识产权市场的稳定,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法律管制等手段为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营造一个开放、安全的环境,以保障技术开发的正常进行,包括税收、法规管制机制与标准化建设和金融支持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在四种功能使用中,环境型政策工具依然占比最多,可以适当缩减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力;(2)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政策使用过溢,缺乏对创造和运用方面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运用和创造方面的政策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水平;(3)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力度相对适中,但供给型政策使用过少,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应用,提高知识产权的产出效率,增强国家及企业的竞争优势。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2012-2016年間的19份知识产权政策文本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基本政策工具、政策功能等二维政策分析框架,结合知识产权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基于政策协同角度提出了政策改进建议。

从颁发部门来看,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繁多,由10个直接部门、20多个间接部门构成,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经常出现政出多门、内容重复等问题;并且管理层级冗余,会造成各管理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不便于知识产权的管理。从基本政策工具维度看,三种政策工具使用比例相差较大,其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多,说明我国政府在优化知识产权制度环境方面有足够的重视,但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有所欠缺;具体来说,在需求型政策中,商业和采购政策很少涉及,在供给型政策中公营企业相关政策的使用也较少,政策使用较少的领域应成为政策当局关注的重点。从政策功能维度,在四种功能中,管理工具使用过多,约占50%,创造和运用类政策使用过少;在政策每项功能内部,环境型政策工具依然占比最多。

最后,针对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使用中的弊端与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几条政策建议,以提升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绩效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

(一)明确管理职权,加强监督工作

一直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完善,管理机构过于分散,部门之间协调性不够,导致我国知识产权的产出效率不高、转化成果不理想等问题层出不穷。首先,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权,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交流,提高政策法规的执行效率与执行力度,以维护国家政策法规的权威。其次,加强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完善其监督制约机制,形成政策合力。最后,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政府部门要时刻把握全球知识产权发展大环境,以引领国内知识产权向全球发展水平前进。

(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因其独创性和难复制性而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为企业赢得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竞争力,因此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类政策的使用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措施。首先,应大力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关研究,加强高层次知识人才培养和培训,以提高知识产权的产出效率;其次,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转化与运用,将企业逐步发展成为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主体,进一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最后,应尽快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实行多层级、多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制度,以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三)优化知识产权环境,建立开放型产权交易市场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形形色色的信息资源铺天盖地,来自全球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各自所需的知识资源,在此情况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变得尤其重要。首先,要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强化知识产权的审查与保护,加大金融等服务支持;其次,要严格执法,加大对商标、著作和专利等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最后,应深化国家间的合作交流,开展跨境执法行动,以确保国际知识产权环境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经济日报.集中资源破解“多而不优”[N].经济日报,2015-01-05(5).

[2]陈美章.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探讨[C].全国科技法制高峰论坛暨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2008.

[3]曹新明.知识产权制度伦理性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5(7):39-45.

[4]蒋玉宏.知识产权制度功能分析:以产权和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4):25-29.

[5]韩 宁.知识产权制度与科学技术互动考察及哲学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6]吴欣望.知识产权:经济、规则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5.

[7]许春明,单晓光.论知识产权制度功能的有限性[J].科学学研究,2009,27(5):653-659.

[8]孙运德.政府知识产权能力研究:基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公共政策视角[D]:长春:吉林大学,2008.

[9]张耀辉.知识产权的优化配置[J].中国社会科学,2011(5):53-60,219.

[10]李春顶.经济学理论视角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选择:一个微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分析与运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7-70.

[11]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评价与立法建议[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5.

[12]蔡毅敏.全球化背景下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反思[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

[13]刘菊芳.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关键问题与政策研究[J].知识产权,2012(5):67-73.

[14]肖延高,李仕明,李 平.基于产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以深圳实践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3):113-117.

[15]周 莹,刘 华.知识产权公共政策的协同运行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3):351-356.

[16]孫 斌,彭纪生.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33-35.

[17]姜 江.知识产权强国政策体系中的产业政策研究[J].知识产权,2015(12):24-28,46.

[18]Brent Goldfarb, Magnus Henrekson. Bottom-up versus top-down policies toward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J]. Research Policy, 2003,32:639-658.

[19]Assafa Endesh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Asian emerging economies: law and policy in the post-Trips era [M].London: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2010.

[20]Jeff Thurk.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J]. Job Market Paper, 2010(1):1-56.

[21]郭俊华,黄思嘉,吕守军.知识产权政策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7):19-27.

(责任编辑 王婷婷文 格)

Abstract: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effectiv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ies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high-tech industr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policy, policy tools are widely used in the evaluation of policy systems, and policy tools are rarely used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ies.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relevant policy texts promulgated by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uch as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from 2012 to 2106, and used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P public policy system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basic policy tools and policy functions, to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impleme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ssuing department, there were situations where content was cross-linked and management rights were unclear; In the basic policy tool dimension, the use of policy tools was imbalance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were biased, and supply-oriented policies were seriously lacking; In the policy function dimension, the use of IP management related policies was excessive, and there was the lack of policy support for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policy tools; policy function

猜你喜欢

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视角下内蒙古草原碳汇政策研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再分析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工具的采纳结构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营销中的失灵现象及其治理路径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
政策网络中的政策工具选择研究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视角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