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榕春深,文采嘉华

2018-12-22麦翠阳

求学·素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柳州文学社社团

麦翠阳

编者按:文学社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一个重要窗口,对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读写鉴赏能力、培育文学新苗等具有重要作用。柳州高中古榕文学社在丰富社团成员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社团成员的文学爱好与专长,提高了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

柳州高中古榕文学社成立于1995年,是柳州高中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自创社以来,曾获得“意林文盟全国百强社团”第十四名,杂志《听浪》获“意林文盟优秀社刊”等奖项,还是“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创作基地”。

风散墨花香

古榕文学社是由学校统一管理,由校团委安排老师进行专业指导,柳高学生自发组建的社团。文学社在校内开展的文学等方面的有益活动,在丰富社团成员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社团成员的文学爱好与专长,提高了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

古榕文学社由编辑部、记者团、书友会组成,各部门联系紧密,使古榕成为一个暖、美、和的集体。

“写尽尘世,书遍山河”——编辑部负责每月报纸的征稿和编辑等工作,在这里,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广泛阅读他人的佳作。斟酌字句之间感受文字的无穷魅力,不知不觉间已将心灵安放于文学的港湾。

“迹行天下,唯记于心”——校运会中的英姿、汇演中的风采、校园里的美好……记者团的成员一一将其呈现于纸上。采访、整理、成文,每一次活动,都是为了能将美好事物沉淀于纸上,温暖所有柳高人的心。

“引墨煮酒,以书会友”——书友会每周进行一次读书交流,让书香浸染心灵,让思想在交流中绽出光芒。书友会不仅仅是书籍的交流,更是灵魂之间的交流。成员于校园一隅,静享时光。

我们写自己的文章,做自己的报纸,读自己的报纸,讨论自己的话题。我们闷不闷?闷,闷得很。当其他社团大张旗鼓地搞摄影,办画展,演小品,跳街舞,狂辩论,经纶世务激情于众生之间的时候,我们坐在校园一角,安静地写文章,做报纸,读报纸,读书思考。我们闷不闷?闷,实在是闷得很。然而不闷不成好酒。酒越醇香,闷得越深。我们的思想是最激荡的。我们敢想,敢写,敢说,而且,不累。有人问:“你们的文学在哪里?”文学,首先在我们的脑子里。其次,在纸上的文字里。最后,在我们的行动里。如果你靠近我们,那么文学便也会在你的脑海里,并成为你心灵的一部分。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柳高有一棵大榕树,她古老而端庄。她的灵气,滋润着整个校园。后来,喜欢文学的我,又听说柳高有个文学社,她的名字就是“古榕”。

再后來,我在柳高,在学姐的陪同下,真正走近了古榕,走进了古榕文学社。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张张陌生但亲切的面孔,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气氛。那样的气氛,氤氲在古榕报纸的文字里。一个个象形文字拼凑起来的,不再是形,而是一个个怀揣着热爱与希望的古榕的孩子们写下的质朴的话。那文章里,流淌着的,不只是对校园、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更有古榕繁茂的枝叶。细细读来,能够看到笔在摆动,能够看到笔者或是低头沉思,或是挥斥方遒的身影。

我意识到,我也在这里。和古榕一起,和他们一起,遥望着蓝天。一代代古榕的孩子把心的一部分深深埋在土里,等待着被古榕的根轻轻包拢。

北岛说:“树说鸟属于浑浑的大地,浪说鸟属于汪汪的海洋。”一年前,当我与别离的古榕在另一处惊喜地邂逅,我便感到离开初中的那份成长的乡愁得到了安放。我从未后悔加入古榕文学社,在这里,或是三两个志同的好友,几杯清浊汁饮,秉烛夜谈的氛围让人安心,或是为征集一份稿件孜孜不倦地阅读,最终摩挲到报纸的那份令人满足的滚烫。我在古榕荫蔽下逐渐成长,古榕也因此而富有生机色彩。

——社团成员活动逸事

书香瀚海

煮雪

酒无

向来南方人说雪,总是让人觉得是信口胡诌。

我的的确确不曾亲眼见过它,小时候听闻柳州也曾落下过这些白花花来,懊恼得很,只怨自己来得太迟。好不容易等来天气预报里说明天有雨夹雪,隔天伞也不打了,就站在街上寻,寻雪。可哪里有雪呢?爷爷说柳州太热,雪未来得及大闹一场便成了平凡无奇的雨。

所以在南方人眼里,雪大抵算得上是个稀罕物,因而南方人说雪,总是心存幻想的,像是面对自己未曾谋面的梦中情人。

前些天在书里看见古人说的雪,我登时又被迷住了。对雪的倾慕又在苏醒。

韩愈说《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是哪家姑娘迫不及待想脱去貂绒,换上轻便的薄衣裳?是哪家姑娘娇嗔着,埋怨着季冬太长?是哪家姑娘不喜蜡梅,只盼春红?雪便潇潇洒洒地来了。

冬来,雪至;冬去,雪化。

雪向来是冬的使者,不比寒风凛冽,不若冷雨刺骨。她不愿来得凶狠,怕惊着炉火的清梦;她翩跹而至,像下了一场飞花。她安抚着孩子,慰藉着少女,给天地带来一份冬的温情。

有个天津的朋友曾说要给我寄一瓶雪,我只是一笑置之。

天津的雪很薄,像层纱覆在地上。她很婉约,如同一个羞赧的小丫头。朋友还煞有介事地要求我定要给她邮去个厚实的保温瓶,之前她将雪邮去海南时雪在路上化了。

雪怕是也恋家的。天津的雪活不到海南,亦不会活到东北。即使是在寒冬腊月里,在东北打开一瓶天津的雪,看到的怕也只是雪的尸体吧——她没了在天津时那样小家碧玉的清秀,面对比自己故都凶悍百倍的风雨,她感到惶恐与茫然;她死气沉沉,比在天津被无数鞋印子踩成泥水时还要狼狈。于是,天津的雪死了——怀着无瑕的乡愁。

所以我一直认为,看雪只有亲眼去感受才是可行的。不过,寄来的雪倒不是单单想让南方人一睹真容,我想寄来的多半是一瓶爱与欢欣吧——你瞧,我是如此心悦于你,愿为你煮雪。

当代文艺青年赏雪,或许顶多捧个手炉,煮一壶香茗,万万不会端出酒来,斗酒生诗。古时文人钟爱酒,无论如何要斟上,于是有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能饮,能饮!

屋外头纷纷扬扬洒着雪,几人围坐,护着团火,各自执盏。雪融在酒里,长在屋外。或许有人会吟诗,或许有人会高谈阔论,或许有人会剪去烛花,或许有人会和酒咽泪。

雪是最忠诚的,定会守口如瓶。

你可以撑一把被压得极低的伞,一路走在雪里一边流泪;你可以把雪揉成球,狠狠砸出去,与朋友疯狂地嬉闹,把苦闷喊在兴奋的叫声里。

放纵后,脑海中映出了朔方的雪:“雪是孤独的雨,是死去的雨,是雨的精魂。”

第二天睡眼惺忪地拉开窗帘,才发觉,下雪了。

点评:本文通过雪这一重要事物,将时间和空间,经典文学和现实生活,人们对雪的一般感受和作者自己的个人感受,灵巧自然地联系到了一起,这种对雪的“咀嚼”,正应了“煮雪”之题,呈现了雪之“灵”。行文大开大合,而笔触细腻,可见作者的气度与情怀。

献给逝去的人

汉有游女

海洋吞噬了白昼

星星点亮了人间的灯塔

我在森林中奔跑

在木石间

找寻阳光抚摸过的痕迹

我寻到一片荒弃的花丛

正中嵌着一块冰冷的石头

拨开经年落下的灰土

掩盖的是你的姓名

任由脸颊上的咸涩滑落

滋养花朵

明天的鲜妍会不会留下我的沉默

我明白

你的身影隐没在永夜

再美的烟火也无法点亮你的眼眸

仅剩残缺的映像在脑海中长久

熄灭了炬火

不打扰你在黑暗中的长眠

曾经

你也在阳光下生活

点评:以怀念逝者为主题,在少年作品中实属少见,但此诗却不囿于哀伤、怜惜之情,而是从细节处流露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猜你喜欢

柳州文学社社团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文学社怎么了
文言文阅读指津
紫石花文学社简介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无题
社团少年
“意林中国知名中小学文学社联盟”正式启动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