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作文的“变”与“不变”

2018-12-22向明康

求学·素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命题

向明康

评论高考的喧嚣与热闹随着2018年高考帷幕的落下,已逐渐销声匿迹。然而,对过往高考作文命题重新进行一番审视,还是很有必要的。

2018年高考共9道作文题,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余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9道作文题中除北京卷的2道为命题作文外,其余7道均为材料作文。它们涵盖了新时代、新时代青年、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等主题。其立意均紧扣立德树人的导向,引导考生以材料为依托展开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表达真知灼见,抒发真情实感。

总体看来,于“不变”中有“变”,是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总体特点和趋向。

一、“不变”的方面

1.立德树人的命题思想、考查方向不变

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世纪宝宝中国梦”,意在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增强其荣誉感、责任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同行、成长,追梦、圆梦”等关键词,聚焦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天津卷要求考生围绕“器”展开联想和思考,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引导考生对成才成器、国之重器等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写好这种具有较强政论化趋向的作文,不读书不行,读死书不行,不思考不行,不闻家国事不行,没担当没梦想更不行,从而激发考生与时代砥砺同行,为未来的美好梦想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浙江卷的“浙江精神”,旨在让考生传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2.紧扣社会生活、贴近考生生活不变。

的确,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能让考生感到熟悉、感到亲切,进而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2018年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宝宝”,高考是他们开启人生新征程的“成人礼”。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世纪宝宝中国梦”,北京卷的“新时代新青年”等作文题,都瞄准了2018届考生的特点,选取了与考生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的材料,让考生发声,让大家畅言。上海卷作文题“被需要”,要求考生谈论对“被需要”心态的认识,更是取材于生活实际,让每个考生都有发挥的空间、有展现的可能,也能让考生感受到自己与时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3.考查考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不变。

作文考查的終极目标是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思维能力。这是写作能力的根本所在,所以不会有变。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普遍增加了材料的开放性和写作的可控性,以考查考生在思维能力与语言运用结合上的不同层次。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其中,规范是基础,是学生自然习得的语言书面化,是表达符合社会语言运用的规范。规范主要包括考生能正确遣词造句,句子的表述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消灭错别字,克服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 简明,就是在表达必要的信息时,能使用相应的简练的词句,词意明确,也能根据语境决定详略;连贯是指,要注意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得体,即语言运用要注意时间、场合、对象等因素,根据不同情况,或委婉,或直白,或讽刺,或严肃,或幽默。以上三者都是作文语言运用的期望性目标,也是高考作文不变的内容。

4.考查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力度不变。

近年来各界不断呼吁高考作文加强思辨性,这在试卷中也体现了出来。新课标全国卷Ⅱ的作文题目——“幸存者偏差”,既是一道关注思维能力的题目,又是一道偏向于哲学辩证思维的题目,侧重考查考生全面认识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细节等基本素养的能力,旨在引导考生学会思考,养成理性思考的思维品质,启发考生在学习中除了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还需培养自己认识问题的方式方法,形成独立的人格品质。命题者更是希望通过“幸存者偏差”现象,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考生可以通过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如全面综合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思维惯性、避免只看事物的表面而忽略事物的另一面或背后的事件,等等。江苏卷作文“语言”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发展多元思维。

5.命题的思维方式和构成特点不变。

综观2018年及过去两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其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经典与时事关联。天津卷材料作文的主题“器”,既与古典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不器”相关联,也和今天的“大国重器”相呼应。类似的命题思路,已在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的6个中华名句、2016年江苏卷的“有话则长,无语则短”等作文考题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二是生活与思辨互动。从2016年上海卷的“评价他人的生活”,到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的“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再到2018年上海卷的“被需要”,这些题目一方面旨在引导学生感情饱满、笔触真实地描绘一些日常生活场景,另一方面也考查考生从这些场景中升华出理性结论的能力。再如2018年北京卷的两道作文题,却是“关系”方面的互动。第1题是“考生”与“祖国”的关系;第2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借此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三是文字与文化共鸣。多年来,高考作文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考查考生的文字技巧与文化素养,鼓励考生更好、更准、更美地用文字传达自己的文化涵养,展示自我写作才情。2016年北京卷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7年浙江卷的“人要读三本大书”,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世纪宝宝中国梦”,浙江卷的“浙江精神”等题,命题中的文化气质一脉相承,延续至今,未曾间断。

二、“变”的方面

1.命题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有变化。

多年来,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一直采用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2018年仍是如此。不过,从2017年开始,材料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更加紧扣时代,均为时新材料,如2018年和2017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Ⅰ。材料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如2017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Ⅱ,2018年的新课标全国卷Ⅲ,采用的都是一种非连续性材料。2017年以6则名人名言为作文材料,2018年选取特区口号、时评标题、新区标语为作文材料。在命题材料的选用上,时事与经典兼顾也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如2018年北京卷微作文题、天津卷作文题、浙江卷作文题,都是这种变化的具体体现。

2.作文新材料因增加“任务型指令”而出现变化。

近几年材料作文中的“任务驱动型”,是材料作文的一大变化。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的“任务驱动”形式,指令明确,思辨性强,力求向国际先进的“交际语境写作”靠拢。具体来说,作文的“指令”就是“叙事性新材料”之后的三句话:“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本次任务驱动型写作在很好地拓展了写作试题命定的类型和范围的同时,还考查了考生写作的读者意识、文体意识等,有效地提高了考生的真实写作能力,鼓励考生写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有用之文。

3.命题的关键词发生了变化。

这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命题的关键词更加丰富多彩。

譬如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因此高考作文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的主题。9道作文题中有5道紧扣时代主题,3道聚焦新时代的青年,还有关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传统文化等主题的题目。通观9道作文题,可以从中概括出以下几大关键词:

(1)新时代新青年。如新课标全国卷Ⅰ以“世纪宝宝中国梦”为主题,要求考生把“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联想与思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2)绿水青山。如北京卷二选一的一个题目为“绿水青山图”,新课标全国卷Ⅲ的材料中的“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3)改革开放。如新课标全国卷Ⅲ。此外,新课标全国卷Ⅱ、上海卷、天津卷、江苏卷分别以“幸存者偏差”“被需要”“器”和“语言”为主题,引导考生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开放性的独立思考,抒发感受,发表见解,施展写作才华。其中,天津卷作文命题以短短一段文字,蕴含了弘扬传统文化、发扬工匠精神、大度做人和掌握大国重器等丰富内涵,可谓匠心独具!

4.作文题型变化不大但仍有变化。

近几年高考作文虽一直以材料作文为主体,但仍有一些小的变化。如2018年北京卷的两道作文题都采用了全命题作文形式。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虽然属于材料作文,但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也接近于半命题作文题型。

鉴于上述的“变”与“不变”,2019 年高考作文备考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关注新政发布,了解重大事件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对国际新形势提出的发展倡议,我国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是根据我国农村特点实施的新规划,提出的新要求。诸如此类的重大事件及其相关内容,考生平时必须通过不同的渠道掌握清楚。

2.关注社会新闻,置身其中思考

考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要从身边的实际出发,观察并思考身边生活,做一个深谙社会、理解社会的青年,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走得更远。譬如“共享单车”“广场舞”“食品安全”等关键词,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考生不能对这类生活日常和社会新闻熟视无睹,要进行思考和分析,甚至深入探究。普通的社会现象,一旦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考生就得有自己的思考。

3.关注言论名句,提炼时代新意

名人言论,耳熟能详,一旦成为作文命题的材料,就需要考生多加注意。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作文题的三则标语。2016年江苏卷的言论作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2017年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书”,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6个名句选2个或3个,都是从言论名句出发来命制作文题目。为此,在备考时,对常见的名言名句或具有哲理性的诗词,要进行分类梳理,关注其立意角度,提炼出它们的时代新意。

4.借助他山之石,提升作文水平

对于高考作文,广大师生平时并不会给予太多关注。因为作文要获取高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少考生每次考试,无论如何努力,作文也就43分上下。其实,每年高考结束,总有合适的高考满分作文书,或是备考类的杂志上市,考生在看书中的高考作文或是学生范文时,要学会揣摩别人的审题立意、选用材料、主题升华等,做到心中有样板。

5.注重文体训练,固定呈现方式

考场作文,考生常常写议论文或记叙文,其他文体很少见到。为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逐步确定考场作文的文体,然后,对文体的特点进行了解,再根据平时看他人高分作文得到的经验,选择更合适的结构形式,比如增加小标题,比如论证时采取正反结合的形式等。让平时的写作有一定的呈现方式,并不断地强化练习,规范格式。

6.加强信息交流,力求资源共享

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如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或是同学之间的课间交流等。对国家大事、社会突发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分享。这样,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作文资源,对熟悉事件内容有帮助,还能在谈论中见仁见智地提出观点,有利于积累知识素材,拓展大家的写作思路。

7.夯实写作基础,掌握寫作技巧

每年高考之前,总有一些人热衷于猜题押题,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唯有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懂得如何去读懂材料,以准确确定立意;懂得如何经营文章结构,使之条理清楚;懂得如何运用语言,使之生动流畅,富有表现力,且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方能获得高考作文的高分。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命题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