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充满阳刚之美
2018-12-22丁永辉
丁永辉
梁衡在谈写作时说:“夫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由此可以看出,写文章,梁衡所倡导的是写大事、大情、大理。其实,高考作文命题也在培养考生极强的家国情怀,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关键词”、北京卷“我为共和国拍照”、江苏卷“车子的变迁”,等等。此类作文,考生只有写出充满阳刚之美的黄钟大吕式文章才能符合试题的“潜规则”。但从近几年高考阅卷情况来看,立意境界不高、感情无病呻吟、内容陈旧庸俗、语言软绵无力类的文章层出不穷,这说明了相当一部分考生的文章缺乏阳刚之美,自然也很难夺得高分……
技法一 高考作文充满阳刚之美——境界高昂
高考作文境界高昂,就是倡导考生在作文立意时,尽量避开“小家子气”式的哭哭啼啼和唉声叹气,从而让文章处处显示出一种“大视野”“高眼光”“大境界”,进而给阅卷老师一种阳刚之美。
【高分示例】
(1)高眼光——“实”概念要“虚”化
所谓“实”概念要“虚”化,就是如果有关命题立意的核心词语是很“实”的(一个)多个词语,考生便不能就着这些(个)词语的“实”指来立意,因为这样的立意会显得十分“小气”,而是要将“实”概念“虚”化,写出这些(个)词语所蕴含的“大境界”。
如2017年北京卷优秀作文《说纽带》一文片段——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未来。
最显而易见的,文化之纽带作用对社会每个个体之间都有影响。在《先秦诸子选读》序中说,一个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获得的发展也一定饱含着被发展了的破坏力、伤害力。而阻止这破坏的善教,正是文化。是仁爱、恻隐之心,让我们对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是言必信、行必果,让我们能坚守对朋友的承诺。是孔孟儒道深入心中,让我们在异国他乡相逢时能意识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
自然,这文化的纽带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曲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言,解决文化之纽带的秘密,也许正在于,承载着古代文化的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今人的心理结构有着某种同构关系和影响。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纽带一般牵系着今人古人,是因为我们的脑海中都有相同的“挂钩”。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血……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
本片段将纽带这一生活中的“实”概念“虚”化为文化,可谓眼光独特。同时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引用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与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的论述及古今中外事实加以阐释,完全突破了“纽带”的实指,从而使文章立意境界高昂,这是典型的运用高眼光“虚”化“实”概念之法让文章充满阳刚之美的。
(2)大视野——聚焦时空变迁
所谓聚焦时空变迁,就是要求考生在立意时眼光尽量突破自己的小圈子,将视野聚焦在历史的变迁、空间的变换等方面,从党心民情、民族、家园情怀等角度上立意。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创新中国》一文片段——
亲爱的外国青年朋友,提起创新这个词,您是不是也如一些人一样,感觉与中国似乎关系不大?不过这也有一定的原因:回望历史,20世纪,世界重大发明18项,其中美国人完成9项,英国人完成4项,苏联完成3项,德国人完成1项,只有基因图谱排序吸收中国参加,但中国仅占1%的工作量,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进入新世纪,我们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才是撬动“中国梦”的杠杆;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矢志不渝地创新且硕果累累。
亲爱的外国青年朋友,不知您是否是乘坐中国的高铁来到中国的,即使您不是乘坐高铁来到中国的,我想您也一定见到或听到过中国的高铁,因为高铁已经是创新中国的标签且已经走向了世界。其实与高铁比肩的还有我们的移动支付,如果说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的话,那么移动支付则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高铁与移动支付还不能完全代表创新中国,君不见“神十”飞天、“蛟龙”探海、3D打印、国际超级计算机、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创新,让这个古老的国家扬眉吐气。
本片段没有从个人层面上论述创新的重要性,而是先将视野聚焦在20世纪世界重大发明18项的历史事实上,然后笔锋一转,将视野聚焦在当今中国的“高铁”“移动支付”“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等方面,通过古今对比,从国家层面上揭示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更全面地展示了“创新中国”。这是典型的通过大视野之法让文章充满阳刚之美的。
【技法揭秘】
以上两段,一个高眼光,一个大视野,都让文章充满了阳刚之美,所以考生在立意时境界一定要高昂。当然这些高昂的境界还体现在时代的使命、宽广的胸襟、命運的苦难、精神的不屈、人性的善恶、生死的抉择……
值得提醒的是,这些境界高昂的立意是建立在自我对命题深刻的体验、独特的感悟之上的,其所抒发的情感或发表的见解自然也来自内心,故考生切不可一味地求立意境界高昂而刻意地甚至无限制地拔高立意,以致让文章变得“假大空”。
技法二 高考作文充满阳刚之美——指点江山
高考作文指点江山就是要求考生在作文选材时,要善于选择社会热点素材,并对其发表评论,以体现自己对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时代责任感。具体操作是,可就一则热点素材深度解读,亦可让多则素材同时入文。
【高分示例】
(1)深度解读一则热点素材
所谓深度解读一则热点素材,就是要求考生整篇文章只选择一则热点素材,但是对这则热点素材,考生却解读出了深度,以大气与厚重让阅卷老师震撼。
如2017年江苏卷优秀作文《共享单车,更应共享规则》一文片段——
2017年,共享单车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橙、黄等各色共享单车。与公交车、地铁站等交通枢纽接驳,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无论是缓解交通拥堵,还是保护环境,共享单车都充分显示出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然而,在人们享受共享单车的便利时,共享单车也好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我们国民规则意识的淡薄,也照出了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
对于社会公共资源,我们在享用的同时,也一定要遵守社会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共享社会资源。但是君不见,有的市民无视停车规则直接将单车停在人行道上,有的市民无视停车规则将车塞进绿化带里、锁在栏杆上、靠在大树边,甚至北京东城区光明桥附近的护城河都成了共享单车的“坟场”……无视规则的后果是大家都不能很好地共享社會公共资源,可谓害人又害己。若要提高我们的社会文明,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遵守规则。
李克强总理倡导“法不禁者,皆可为”,这个“法”便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都要严守的“规则”,特别是在经济大潮中的商品经营者,更要经得起“规则”的检验,从而为创造社会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康德言:世上有两样东西,越想越令人敬畏,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一是人心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空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天上的星星要绕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地上的列车要沿着铺设的铁轨前进,物如此,人亦然。
对于车这个大话题,考生可选的角度与素材很多,但是本文却将视野仅仅聚焦在共享单车这个“点”上,对共享单车的实质、影响、如何规范等进行了全面解读,所选素材虽少,但解读得很大气。这是典型的运用深度解读一则社会热点素材之法让文章充满阳刚之美的。
(2)展现广阔的社会画卷
所谓展现广阔的社会画卷,就是要求考生广泛选择社会热点素材入文。同时,在素材的呈现方式上,要注重高度概括,力求言“精”而“面”大。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优秀作文《大国风范》一文片段——
随着前往荷兰的火车在义乌出发,随着巴基斯坦第一大港的建成,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它为西欧带去物美价廉的小商品,给中国带来各种欧洲的高端消费品,还拉动了沿线蒙古、中亚各国经济的发展。这条铁路不仅加快了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去产能去库存,也满足了欧洲市场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相比于英国脱欧,美国修墙,中国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球化浪潮中,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走出困境,帮助陷入死胡同的国家重回正轨。经历史验证,闭关自守不是出路,开放合作才能共赢,这也是深入中国人民内心的一个真理。
习主席说:“不建中国的后花园,而需建设世界各国的百花园。”中国的高铁技术领先于世界,甚至有外国人专程来中国感受,他们惊呼:“座位很宽敞舒适,速度快到我们感受不到!”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服务好,环境舒适,最重要的是——平稳。
前段时间有外国人在中国高铁上做了个试验——将硬币立在车窗边,可以全程保持不倒,只是在列车进站减速时才有所晃动。不服气的网友在日本高铁上也做了同样的试验,结果硬币根本立不起来。可见中国高铁平稳度之高。
但中国没有吝啬自己的技术,积极推动高技术“走出去”。不仅承包工程,还让美国的技术人员来华学习,开设专业课程专门培训,将中国的高铁标准推向世界,促进世界铁路的革新与升级。
本片段以“高铁”为行文关键词,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展示了中国精湛的高铁技术。可贵的是,短短几小段,考生就写出了近10则素材,便描绘出了“一带一路”下的繁荣局面。这是典型的通过展现广阔的社会画卷之法让文章充满阳刚之美的。
【技法揭秘】
以上两段,一个立足于“点”,一个立足于“面”,都让文章充满了阳刚之美。所以,考生在选材时一定要将目光投向社会热点素材。当然,对社会热点素材的选取不仅可以体现在热点事件上,还可以体现在人物上,如抓住某一热点人物的成长经历、人格魅力、思想精髓等进行深度解读。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从“点”上解读素材,考生一定要围绕这则素材多角度解读,绝不能停留在一个角度上;如果从“面”上选取素材,考生在呈现素材时一定要对其高度概括,同时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性——相似或相反。
技法三 高考作文充满“阳刚之美”——气势磅礴
高考作文气势磅礴是对考生语言方面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考生要善于锤炼某些表情达意的词语和各种句式,善于运用各种修辞,从而使语言气势磅礴,文采飞扬,近而使文章在视觉层面上充满阳刚之美。
【高分示例】
(1)锤炼说理性词语
锤炼说理性词语,就是指在特定的内容、语境中,选用最准确、生动、形象的词语,以增强语言的力度。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优秀习作《人生的站口》一文片段——
高考是人生的站口,你得经过检阅,才能通过。
从表面上看,高考主要是文化知识的比拼,实际上还有身体、心理、思想等综合实力的比拼。要通过,就得准备,就得全面调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珍视高考,积极应对高考,绝不能随意放弃高考。
高考检阅通过,你不能太得意,千万不要以为你赢得了高考,就赢得了一生,就算你考上清华、北大,你还要学习,还要深造,还要通过社会的检验。千万不要成为高分低能之人,千万不要成为偏才、庸才,高考仅是对我们学习能力的一次并不太全面的考查,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就不能满足于高考的成功,就不能陶醉于高考的成功。你只能庆幸自己,总算可以步入另一学府,去探寻更多的未知世界!
本片段通过对“从表面上”“实际上”“你不能”“千萬不要”“就不能”等说理性词语的锤炼,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锤炼特殊句式
锤炼特殊句式就是要求考生要善于运用那些具有音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句式。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给外国青年的一封信》一文片段——
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名片。极高的速度、可靠的安全性、尖端的高新技术,都彰显了中国不愿再受困于“国际流水线”的决心以及为国攀登“微笑曲线”上游的斗志。“一带一路”的基本办法是通过扶持周边及沿线国家,大力兴办基础设施来促进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高铁正是兴办基础设施的不二之选!于是,一条条钢铁巨龙在非洲、亚洲的版图中飞驰,在新丝路上行驶……这一条条高铁,带动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飞跃,更是各国文化的交流、政治的互信。一支支铁轨,让远在天边的人们握手拥抱,一辆辆“子弹头”列车,划过黎明的曙光,为沿线的人们带来新的机遇。新丝路上飞驰的高铁、华夏版图内交错的高铁,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本片段句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善用整句与散句,并且将其有机结合,这样的合理搭配不仅增强了句式的灵活性,而且让文气“气贯长虹”。
(3)妙用修辞
妙用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包装,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贫瘠为丰满、化粗略为细腻的效果。
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国 中国》一文片段——
中国,他有着老者古朴的褐色,风风雨雨,岁月打磨,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站立着,将往昔记忆温柔抚摸;中国,他有着老者沉默的智慧,经年走过,年月蹉跎,凝聚五千年的智慧,千山万水,脚踏实地。
看长城,多少个风雨如磐的年头,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砖一砖,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它沉默着伫立在高山之上,只为守护、抚平儿女们心底的浮躁与不安;只为凝视,东方的旭日升起。面对新的征程,人们启步出发。
看丝绸之路,黄沙阻挡不住文明交融的冲动。张骞的骏马应迎着朔风嘶鸣过,班超的笔下记录着旅途的艰辛。长安繁华,塞外苍凉。风沙过身,唯有脚步才可安抚内心,唯有脚步才可通向远方。
看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老的人们依赖于自然,脚下的土地浸着收获的希望,屋顶的月光寄放着游子的归心。这样的夜晚只适合酣眠。
当老者转身,中国,他有着婴儿的热情。愿时代正好,变数诸多,唯有不断地探索、尝试、突破,才能保持生长旺盛的活力。
本片段运用排比句形象地呈现了中国的历史与时代发展,同时又运用拟人巧妙地表达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可谓文采飞扬,气势磅礴。
【技法揭秘】
以上几种方法都让文章在语言上充满了阳刚之美,当然,考生在具体操作时亦可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方法,陈述句与感叹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交替运用,对偶、比喻、反复等手法的运用亦可达到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