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娘炮”之风
2018-12-22沈听雨李彬
文/沈听雨 李彬
近年来,因为“娘炮”问题前来就诊的青少年人数不断攀升,不少家庭饱受困扰。有人认为“网红娘炮”究竟只是多元文化的体现,是个人自由;也有人认为“阴柔之风”是审美病态的体现,它不应该成为“社会流行色”。那么,这一现象背后折射的是什么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娘炮”之风?
初中生群体成为“娘炮”现象的“重灾区”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早期干预专家副主任医师王奕權也接诊过多起青少年对于自己的性别界定存疑而前来咨询的案例。“这类现象以初中生居多,由于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又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王奕權认为出现此类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跟风。看周围的人都在关注,就觉得一定是好的,会主动去搜索这些“潮流”。久而久之,讲话、穿着也会不自觉地向其靠拢;二是由于孩子本身的不自信。青少年往往自尊心比较强,当觉得自己不善于社交、无法融入集体时,部分孩子会为了消除自己的社交困境,获得大家的认可,而逼着自己去关注、了解并且模仿网上受到追捧的一些形象。
其实,“网红”并非近两年兴起的新生产物。网络红人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盛之初就开始萌芽,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进化变迁史,它给予了更多草根平民展现自我优势特长的通道。《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一项调查统计显示,“网红”人数目前已超过100万。
并不是网络上的所有信息都可以向青少年无条件敞开。虽然不少“网红”的年纪也只有十四五岁,但他们的背后有一个社会化的运作团队,所以他们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十四五岁青少年该有的形象,他们所传递的信息也不能全盘输出给青少年。
社会引导和家庭教养同等重要
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个是社会引导,网络信息应该经过筛选后传播。而另一方面,家庭教养的缺失也可能导致青少年“走偏”。
王奕權认为家庭难辞其咎:“家长需要给孩子应有的关注,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保持好孩子学习、生活的比重,对他们的行为进行适当调整。”王奕權表示,应该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去调整青少年的认知。比如,可以让男孩子做一些竞技类的体育训练,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锻炼他们的意志品格。目前社会包容度增加,对于穿着扮相没有绝对的标准,如果是符合自身审美需求且个人不反感的行为模式,家长也不要强制打压,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