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可行性分析

2018-12-22邵蔚

新商务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服务化服务型苏州

文/邵蔚



苏州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可行性分析

文/邵蔚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随着苏州经济的深入发展与产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某些弊端不断显现。现今,苏州的制造型企业以超过一万多家,虽然这其中也不乏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取得蓬勃发展的,但也有许多企业投身于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去。越来越白热化的价格战不仅一步一步地蚕食着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一味地强调降低成本,也会使企业放弃许多社会责任。过于陈旧的发展模式与竞争手段不仅不利于这些传统制造业行业的发展与企业的生存,更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给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不容忽视的威胁。因此对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引导这些企业进行服务化的改革,不失为这些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需求新的增长点的一个理想的战略选择。

服务型制造业;必要性;可行性

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历史文化名城;而苏州更是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城市,经济发达,发展迅速,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在2015年,苏州以1.45万亿的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七,全省第一。其中,工业产值占比约为 44%,由此可见,制造业的发展对整个苏州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企业的改革与转型,也势必给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自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不断上升,到2015年,服务业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2016年服务业的比重更是超过了50%。可见,服务业一直是这些年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对促进整体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供给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更能改变传统制造业对人力和资源的严重依赖,降低传统制造业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使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环境的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

而对于在苏州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

如前所属,苏州经济实力发达,工业发展蓬勃。拥有8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个国家级高新区。完备的基础设施与全面的政策支持,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的活力,降低了企业的风险与成本。基于对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和企业专业服务团队的建立健全,苏州市为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周到而完美的社会环境,能够在相关制造业企业进行转型时基于不要的指导,并有能力有效管控转型过程中的风险,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随着苏州近几年对科技教育及人才引进的重视,苏州拥有许多高水平的高校、研究所,储备了大量经济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这些专家、研究者也能为服务型制造业的建设提出更具专业性的建议与对策,促进企业转型的成功与效果。

2 市场机制完善,信息技术发达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经济实践中,苏州作为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并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与互联网+趋势的不断深入,信息传递的障碍与时滞也越来越小,人们的沟通也越来越顺畅。这为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方向与用户需求提供了环境和技术条件。在此环境下,企业才有能力对市场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从而对自己的产品作出适当的调整,定制化的生产也才成为可能。同时,通过一些新媒体和新渠道,企业在营销和分销上有了更多选择,并能有所创新,从而为客户营造出更好地体验和更人性化的服务。在此基础上,产品的价值开始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服务穿插于生产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服务型制造业应运而生。

3 企业形式多样,市场富有活力

在苏州上万家工业企业中,不乏体量大、实力强大型央企、外资企业,也有基于苏南模式的集体企业与各式各样的民营企业。从企业形式上来看也是百花齐放,既有管理较为规范、组织健全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也有比较灵活的合伙企业,甚至还有一些个人独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也在从事生产制造活动。不同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碰撞,有利于各个企业充分地取长补短,不断地进行改革进化,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同时,在自利动因的驱使下,小型企业也会自发地去学习先进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管理方法,以谋求更好地发展,这样,一些服务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就会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最终促进地区中其他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当然,企业的性质,规模和实力不同,服务化的程度和模式也有区别,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路径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只有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转型目标与模式,企业的服务化变革才会成功,也只有这样的革新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本文建议,那些资源雄厚,组织结构健全,风险防范能力比较高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和一些有能力的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可以身先士卒,在自身组织目标的框架内和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将服务的意识贯穿到研发、设计、生产、分销、营销和售后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使产品的价值链得到充分地延伸和挖掘,从而有效提高的竞争能力;在条件成熟时,企业可以考虑在企业的组织形式和业务流程上作出突破,从而使企业取得战略上的飞跃。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来说,应在充分考虑自身资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适当在营销、售后服务等较为低端的环节适当的加强服务,使企业能够通过提高这些服务的质量来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企业创造更多收益与价值,并循序渐进地完成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型。

[1]吴斌. 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2]王凌, 孙林岩, 冯泰文. 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 商业研究, 2010(2):1-5.

[3]张鑫雨. 基于服务型制造理念的传统制造业转型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服务化服务型苏州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苏州一光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苏州十二忆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制造服务化发展战略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